华能长春热电厂脱硝脱硫与主机同步上马
2013-05-03 09:40:03 来源:中国环境报
A-
A+
电力18讯:
作为投产仅3年多的发电企业,华能长春热电厂是吉林省首个投运脱硝系统的电厂,也是吉林省首批脱硫、脱硝双投入的火电企业。从建厂伊始,华能长春热电厂就秉承华能集团公司“服务于民、造福社会”的宗旨,全面实施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技术革新。目前,电厂已累计投资3.5亿元,与主机同步建设了脱硝、脱硫、电除尘等环保设施。
克服多项难题,脱硝系统提前投入运营
华能长春热电厂一期工程包括两台35万千瓦超临界燃煤热电联产机组。作为华能集团在吉林省最大的热电联产企业,电厂在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履行环保责任,主动加快节能减排步伐。
2008年9月28日,电厂脱硝工程正式开工。此前,企业对于35万千瓦供热机组的脱硝工程建设没有经验可供借鉴,而且技术难题多、专业人员少。在建设过程中,电厂还受到冰雪灾害影响,遇到了施工场地紧张、设备交货迟缓等问题。电厂在确保一期工程建设进度的同时,与参建单位一起深分析、勤研究,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使脱硝系统提前一个月投入运营。
自投产以来,长春热电厂累计发电近79亿千瓦时,各项技术指标排在吉林省内同行业前列,环保设施投运率均为100%,电除尘效率99.8%、脱硝效率52.4%和脱硫效率91.21%均高于设计值。2012年2月,电厂通过环境保护部的环保专项验收。
严格控制煤质,加强设备维护
为确保污染物排放满足环保要求,电厂从源头抓起,严把燃料采购质量关,积极与矿方沟通联系,购买低硫、低氮、高热值的优质褐煤。同时,相关部门强化检修和运行管理,并制定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的技术措施,通过调整锅炉燃烧方式,有效减少了氮氧化物排放。
据介绍,长春热电厂两台机组共配置8套脱硝分析仪表,采用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的产品。由于检测仪表采用稀释法,对仪表探头及环境的要求比较高,而且新设备、新技术在投运初期故障发生比较频繁。为确保设备稳定运行,电厂规定,工作人员必须坚持24小时实时监测制度,通过加强仪表检查维护、聘请专家指导、加大技术革新、完善运行环境等多种措施降低设备故障率,实现了仪表精、准、稳定的技术要求。
由于公众环境意识日益提高,长春热电厂还不断自我加压,提高自身环境治理水平。电厂积极探讨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可行性,努力改善DCS组态及自动加氨系统,针对脱硝CEMS仪表特点制定了脱硝CEMS巡检记录,加强维护管理。
高温下完成抢险,增强设备密封性能
在华能长春热电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工作必须常年在“火焰山上”完成。40岁出头的郭师傅就工作在这个锅炉点检班组,他和同事们每天都要冒着50℃的高温对锅炉脱硝供氨管路、吹灰器、稀释风机、管道阀门等设备进行巡检。
据郭师傅介绍,在一次例行检查中,他们发现氨区流量计管座接头处发生漏泄,而且漏点在不断增大。由于氨气属易燃、易爆的危险气体,如不及时处理,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将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险情就是命令。电厂领导得到消息后迅速赶赴现场坐镇指挥,工作人员戴着厚重的防毒器械,在温度高达50℃的脱硝供氨管路平台上进行抢修。由于温度太高,工作几分钟就已经汗流浃背,时间一长就会感到呼吸困难。为尽快完成抢修工作,两组抢修人员采用轮班制,每15分钟轮换一次,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妥善处理好漏点,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严重事故。
事后,电厂将流量计紧固螺纹处的单密封材料更换为生料带和耐腐蚀密封胶的双重密封手段,有效增强了设备的密封性能,降低了漏泄机率。
筹措资金进行技术攻关,确保达标排放
今年1月1日以前,脱硝电价补助试点尚未惠及吉林省,而且当时长春热电厂的年度发电平均负荷率仅为55%、年亏损1.2亿元。虽然形势严峻,电厂还是筹措资金3195.6万元,加强脱硫、脱硝系统的维护管理。
为进一步减少锅炉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的排放,电厂按照吉林省环保厅要求,自筹资金700余万元对两台机组的旁路挡板进行封堵,还通过技术攻关有效解决了影响脱硫系统运行稳定性及效率的瓶颈问题。通过实施指标竞赛、燃烧优化调整、机组冷端优化试验等一系列节能降耗措施,机组的主蒸汽参数、真空、排烟温度、制粉单耗等各项能耗指标不断优化,在一年时间内相继以高分获得华能集团公司“两型企业”和“优秀两型企业”验收。
今年,长春热电厂将进一步加强环保设施运行及维护工作,确保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不超标,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完善环保运行监督手段。按计划,电厂将在今年投资170万元进行脱硝运行CEMS表和氨逃逸表的改造增设工作,同时积极推进脱硝催化剂加层更换及电除尘改造工作,确保各项指标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的要求。
作为投产仅3年多的发电企业,华能长春热电厂是吉林省首个投运脱硝系统的电厂,也是吉林省首批脱硫、脱硝双投入的火电企业。从建厂伊始,华能长春热电厂就秉承华能集团公司“服务于民、造福社会”的宗旨,全面实施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技术革新。目前,电厂已累计投资3.5亿元,与主机同步建设了脱硝、脱硫、电除尘等环保设施。
克服多项难题,脱硝系统提前投入运营
华能长春热电厂一期工程包括两台35万千瓦超临界燃煤热电联产机组。作为华能集团在吉林省最大的热电联产企业,电厂在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履行环保责任,主动加快节能减排步伐。
2008年9月28日,电厂脱硝工程正式开工。此前,企业对于35万千瓦供热机组的脱硝工程建设没有经验可供借鉴,而且技术难题多、专业人员少。在建设过程中,电厂还受到冰雪灾害影响,遇到了施工场地紧张、设备交货迟缓等问题。电厂在确保一期工程建设进度的同时,与参建单位一起深分析、勤研究,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使脱硝系统提前一个月投入运营。
自投产以来,长春热电厂累计发电近79亿千瓦时,各项技术指标排在吉林省内同行业前列,环保设施投运率均为100%,电除尘效率99.8%、脱硝效率52.4%和脱硫效率91.21%均高于设计值。2012年2月,电厂通过环境保护部的环保专项验收。
严格控制煤质,加强设备维护
为确保污染物排放满足环保要求,电厂从源头抓起,严把燃料采购质量关,积极与矿方沟通联系,购买低硫、低氮、高热值的优质褐煤。同时,相关部门强化检修和运行管理,并制定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的技术措施,通过调整锅炉燃烧方式,有效减少了氮氧化物排放。
据介绍,长春热电厂两台机组共配置8套脱硝分析仪表,采用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的产品。由于检测仪表采用稀释法,对仪表探头及环境的要求比较高,而且新设备、新技术在投运初期故障发生比较频繁。为确保设备稳定运行,电厂规定,工作人员必须坚持24小时实时监测制度,通过加强仪表检查维护、聘请专家指导、加大技术革新、完善运行环境等多种措施降低设备故障率,实现了仪表精、准、稳定的技术要求。
由于公众环境意识日益提高,长春热电厂还不断自我加压,提高自身环境治理水平。电厂积极探讨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可行性,努力改善DCS组态及自动加氨系统,针对脱硝CEMS仪表特点制定了脱硝CEMS巡检记录,加强维护管理。
高温下完成抢险,增强设备密封性能
在华能长春热电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工作必须常年在“火焰山上”完成。40岁出头的郭师傅就工作在这个锅炉点检班组,他和同事们每天都要冒着50℃的高温对锅炉脱硝供氨管路、吹灰器、稀释风机、管道阀门等设备进行巡检。
据郭师傅介绍,在一次例行检查中,他们发现氨区流量计管座接头处发生漏泄,而且漏点在不断增大。由于氨气属易燃、易爆的危险气体,如不及时处理,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将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险情就是命令。电厂领导得到消息后迅速赶赴现场坐镇指挥,工作人员戴着厚重的防毒器械,在温度高达50℃的脱硝供氨管路平台上进行抢修。由于温度太高,工作几分钟就已经汗流浃背,时间一长就会感到呼吸困难。为尽快完成抢修工作,两组抢修人员采用轮班制,每15分钟轮换一次,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妥善处理好漏点,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严重事故。
事后,电厂将流量计紧固螺纹处的单密封材料更换为生料带和耐腐蚀密封胶的双重密封手段,有效增强了设备的密封性能,降低了漏泄机率。
筹措资金进行技术攻关,确保达标排放
今年1月1日以前,脱硝电价补助试点尚未惠及吉林省,而且当时长春热电厂的年度发电平均负荷率仅为55%、年亏损1.2亿元。虽然形势严峻,电厂还是筹措资金3195.6万元,加强脱硫、脱硝系统的维护管理。
为进一步减少锅炉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的排放,电厂按照吉林省环保厅要求,自筹资金700余万元对两台机组的旁路挡板进行封堵,还通过技术攻关有效解决了影响脱硫系统运行稳定性及效率的瓶颈问题。通过实施指标竞赛、燃烧优化调整、机组冷端优化试验等一系列节能降耗措施,机组的主蒸汽参数、真空、排烟温度、制粉单耗等各项能耗指标不断优化,在一年时间内相继以高分获得华能集团公司“两型企业”和“优秀两型企业”验收。
今年,长春热电厂将进一步加强环保设施运行及维护工作,确保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不超标,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完善环保运行监督手段。按计划,电厂将在今年投资170万元进行脱硝运行CEMS表和氨逃逸表的改造增设工作,同时积极推进脱硝催化剂加层更换及电除尘改造工作,确保各项指标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的要求。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浙江能监办通报前三季浙江电力
2018-11-18
- 节能技术改造与服务供需精准对
2018-10-21
- 涉及11台机组!山东公示2018年电
2018-09-17
- 宁夏公布2018年煤电淘汰落后产
2018-07-05
- 大连一热电厂倾倒粉尘造成污染
2018-05-26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