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邹县电厂奏响生态和谐新乐章
2006-03-02 09:38:58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企业故事
"斓光水色鱼儿跃,绿草如茵花姿秀。林荫大道撑华盖,幢幢新楼织锦绣。晴空胜景拭目看,犹疑人在画中游。"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一位职工在自创的诗歌中这样描绘自己的家园。的确,诗中描绘的这幅生动画卷正是邹县发电厂创建生态和谐家园的真实写照。下面,让我们走进邹县发电厂,聆听他们创建绿色企业的环保故事。
奏响生态和谐新乐章
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创建绿色企业的环保故事
漫步于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厂区,映入眼帘的除了簇簇花草、丛丛绿树的自然美景外,你还会惊奇的发现,脚下一直延伸的的林荫小道,竟然全部是用五颜六色的粉煤灰砖铺成的。粉煤灰曾经是发电生产的废弃物,现在却"变废为宝",成为美化生活环境的"有用之材",不禁让人赞叹。而这还仅仅是该厂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企业的一个缩影而已。
多年来,邹县发电厂牢固树立"把企业植入绿色"的企业环境观,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社会提供可靠、清洁、经济之能源,实现了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节水降污:留住碧流水
水是生命之源,而燃煤发电厂是水资源的消耗大户。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邹县发电厂干部职工越来越深切的体会到,加大节约用水和污水处理力度是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该厂一、二期工程投产后,虽然工业废水符合达标排放的标准,但每年有近500万吨的水资源白白流失。为了提高废水的再利用率,企业投资1400多万元建设并投用了一二期污水处理系统。该工程设计日处理能力2.4万吨,采用成熟的生物接触氧化和混凝气浮处理技术,处理后的水全部补入循环冷却水系统,实现废水零排放。
为提高接触氧化池COD去除率, 在当前电力系统和参考资料中没有接触法处理污水系统的成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该厂大胆革新,实施攻关。先后进行了最佳曝气量、生物膜培养时间和接触停留时间等三项实验,摸索出了生物膜培养时间及生长规律,找出了一系列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的理论数据。这不仅为企业当前水处理提供了较全面、较系统的参考资料,也为即将建成投产的2×100万千瓦机组相关废水处理系统的调试与运行做好了数据及资料准备。2005年,这一课题荣获了全国质量管理优秀成果奖。
面对当前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严峻形势,该厂强化措施,深入挖潜,把节约用水作为全厂的"一号工程"。他们成立了节水领导小组,制定了《节水管理办法》,把用水指标纳入部门"四项责任制"承包考核体系,与部门的工资奖金挂钩,按月度完成情况严格奖惩。自建厂以来,累计进行了8次全厂水平衡测试工作。通过水平衡的测量和分析,摸清了系统设备用水状况,实现用水的合理分配。每天都对水耗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水耗指标高的原因,制定降耗措施。先后对除渣系统、工业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和消防水系统进行了治理改造,将工业水系统废弃的工业水回收进入循环水系统,将循环水系统废弃的循环水回收进入除灰水系统,实现了一水多用,减少了工业水、循环水的排放损失。
烟气脱硫:重绘新蓝天
为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邹县发电厂积极履行能源大厂的职责,自 2001年便着手2台60万千瓦机组的烟气脱硫技术研究工作。先后考察了多家脱硫电厂和电力设计单位,并与加拿大凯帝公司就氨法脱硫技术进行了交流。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各种脱硫技术的研究分析,确定60万千瓦机组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由于该厂 60万千瓦机组安装设计时没有预留脱硫场地,2台机组共用一根烟囱,烟囱未做防腐处理,加上烟气脱硫年运行费用超亿元,而目前又无同等级机组脱硫运行经验可借鉴,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可想而知。为确保烟气脱硫工作协调整体推进,该厂决定60万千瓦机组烟气脱硫和两台100万千瓦机组工程脱硫共用一套公用设施。
2003年,该厂便进行60万千瓦机组烟气脱硫可行性研究。为了组织和实施好前期工作,还专门成立了脱硫领导小组和脱硫工作办公室,厂领导亲自挂帅,为全面加快推进脱硫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2004年8月,2台60万千瓦机组烟气脱硫被国家发改委列入现有火电机组脱硫国债项目,其中一台机组列为国产化示范项目。
2005年4月24日,2台60万千瓦机组脱硫技改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规模大,投入高,采用成熟的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计划2007年全部投入商业运行。该工程投入运行后,2台60万千瓦机组脱硫效率将达到95%以上,将大大改善当地环境质量,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在建设60万千瓦机组脱硫工程的同时,4台33.5万千瓦机组烟气脱硫可研论证工作目前也正在进行中。
循环经济:"灰山"变"金山"
对于电厂发电后"产量"可观的粉煤灰,以前是直接运往专用灰场储存,既增加了企业成本负担,也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邹县发电厂终于破解了这一环保难题,逐步走出了一条深度开发、综合利用的"灰山"淘金路,目前全厂粉煤灰利用率超过80%。
邹县发电厂先后投资3500万元,建成并投运了一、二、三期取干灰设备及分选系统,一级粉煤灰日产量达1000-1500吨。投资3000万元,引进德国先进技术兴建了年产标砖6000万块的粉煤灰砖生产线,年减少18万立方米的灰场库容,节水90万吨。新开发了磨细灰工程项目,进一步改善了粉煤灰产品结构,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强化品牌意识,成功注册了"三峡"牌优质粉煤灰商标。随后积极围绕"三峡"牌商标做文章,科学设计与包装,进行了包括广告宣传在内的一系列运作,"三峡"牌粉煤灰很快在国内建材市场上就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该厂连续四年成为三峡工程"第一供灰商"。与此同时,该厂"三峡"牌粉煤灰凭借上乘的质量、良好的信誉和真诚的服务赢得了国际市场的信赖,先后与苏丹和马来西亚签订了供货合同。
今年,邹县发电厂抓住国家限制使用黏土砖的契机,投资3000万元建成投产了年产10万立方米加气粉煤灰砌块新型建材项目,年消耗粉煤灰4.5万吨。这一项目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指导政策,行业和地区规划,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有关规定,并留有扩建余地,最终将形成年产30-50万立方米加气粉煤灰砌块的生产能力,是一项变废为宝、利国利民的"三废"利用项目。该项目既消除了邹县发电厂粉煤灰外排带来的环境影响和成本压力,又生产出符合市场要求的新型建筑材料,填补了济宁市建材工业的空白,为企业赢得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丰收"。
"清洁环境,清洁生产"是邹县发电厂"竞和"文化体系职工行为导则中的内容。如今,"发展循环经济,争做科技环保型的现代企业人"这一观念也早已深植人们内心。相信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邹县发电厂职工创建绿色企业的环保故事必将演绎的更加内涵丰富、引人入胜。(张伟倩 张哲)
企业故事
"斓光水色鱼儿跃,绿草如茵花姿秀。林荫大道撑华盖,幢幢新楼织锦绣。晴空胜景拭目看,犹疑人在画中游。"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一位职工在自创的诗歌中这样描绘自己的家园。的确,诗中描绘的这幅生动画卷正是邹县发电厂创建生态和谐家园的真实写照。下面,让我们走进邹县发电厂,聆听他们创建绿色企业的环保故事。
奏响生态和谐新乐章
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创建绿色企业的环保故事
漫步于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厂区,映入眼帘的除了簇簇花草、丛丛绿树的自然美景外,你还会惊奇的发现,脚下一直延伸的的林荫小道,竟然全部是用五颜六色的粉煤灰砖铺成的。粉煤灰曾经是发电生产的废弃物,现在却"变废为宝",成为美化生活环境的"有用之材",不禁让人赞叹。而这还仅仅是该厂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企业的一个缩影而已。
多年来,邹县发电厂牢固树立"把企业植入绿色"的企业环境观,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社会提供可靠、清洁、经济之能源,实现了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节水降污:留住碧流水
水是生命之源,而燃煤发电厂是水资源的消耗大户。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邹县发电厂干部职工越来越深切的体会到,加大节约用水和污水处理力度是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该厂一、二期工程投产后,虽然工业废水符合达标排放的标准,但每年有近500万吨的水资源白白流失。为了提高废水的再利用率,企业投资1400多万元建设并投用了一二期污水处理系统。该工程设计日处理能力2.4万吨,采用成熟的生物接触氧化和混凝气浮处理技术,处理后的水全部补入循环冷却水系统,实现废水零排放。
为提高接触氧化池COD去除率, 在当前电力系统和参考资料中没有接触法处理污水系统的成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该厂大胆革新,实施攻关。先后进行了最佳曝气量、生物膜培养时间和接触停留时间等三项实验,摸索出了生物膜培养时间及生长规律,找出了一系列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的理论数据。这不仅为企业当前水处理提供了较全面、较系统的参考资料,也为即将建成投产的2×100万千瓦机组相关废水处理系统的调试与运行做好了数据及资料准备。2005年,这一课题荣获了全国质量管理优秀成果奖。
面对当前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严峻形势,该厂强化措施,深入挖潜,把节约用水作为全厂的"一号工程"。他们成立了节水领导小组,制定了《节水管理办法》,把用水指标纳入部门"四项责任制"承包考核体系,与部门的工资奖金挂钩,按月度完成情况严格奖惩。自建厂以来,累计进行了8次全厂水平衡测试工作。通过水平衡的测量和分析,摸清了系统设备用水状况,实现用水的合理分配。每天都对水耗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水耗指标高的原因,制定降耗措施。先后对除渣系统、工业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和消防水系统进行了治理改造,将工业水系统废弃的工业水回收进入循环水系统,将循环水系统废弃的循环水回收进入除灰水系统,实现了一水多用,减少了工业水、循环水的排放损失。
烟气脱硫:重绘新蓝天
为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邹县发电厂积极履行能源大厂的职责,自 2001年便着手2台60万千瓦机组的烟气脱硫技术研究工作。先后考察了多家脱硫电厂和电力设计单位,并与加拿大凯帝公司就氨法脱硫技术进行了交流。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各种脱硫技术的研究分析,确定60万千瓦机组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由于该厂 60万千瓦机组安装设计时没有预留脱硫场地,2台机组共用一根烟囱,烟囱未做防腐处理,加上烟气脱硫年运行费用超亿元,而目前又无同等级机组脱硫运行经验可借鉴,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可想而知。为确保烟气脱硫工作协调整体推进,该厂决定60万千瓦机组烟气脱硫和两台100万千瓦机组工程脱硫共用一套公用设施。
2003年,该厂便进行60万千瓦机组烟气脱硫可行性研究。为了组织和实施好前期工作,还专门成立了脱硫领导小组和脱硫工作办公室,厂领导亲自挂帅,为全面加快推进脱硫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2004年8月,2台60万千瓦机组烟气脱硫被国家发改委列入现有火电机组脱硫国债项目,其中一台机组列为国产化示范项目。
2005年4月24日,2台60万千瓦机组脱硫技改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规模大,投入高,采用成熟的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计划2007年全部投入商业运行。该工程投入运行后,2台60万千瓦机组脱硫效率将达到95%以上,将大大改善当地环境质量,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在建设60万千瓦机组脱硫工程的同时,4台33.5万千瓦机组烟气脱硫可研论证工作目前也正在进行中。
循环经济:"灰山"变"金山"
对于电厂发电后"产量"可观的粉煤灰,以前是直接运往专用灰场储存,既增加了企业成本负担,也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邹县发电厂终于破解了这一环保难题,逐步走出了一条深度开发、综合利用的"灰山"淘金路,目前全厂粉煤灰利用率超过80%。
邹县发电厂先后投资3500万元,建成并投运了一、二、三期取干灰设备及分选系统,一级粉煤灰日产量达1000-1500吨。投资3000万元,引进德国先进技术兴建了年产标砖6000万块的粉煤灰砖生产线,年减少18万立方米的灰场库容,节水90万吨。新开发了磨细灰工程项目,进一步改善了粉煤灰产品结构,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强化品牌意识,成功注册了"三峡"牌优质粉煤灰商标。随后积极围绕"三峡"牌商标做文章,科学设计与包装,进行了包括广告宣传在内的一系列运作,"三峡"牌粉煤灰很快在国内建材市场上就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该厂连续四年成为三峡工程"第一供灰商"。与此同时,该厂"三峡"牌粉煤灰凭借上乘的质量、良好的信誉和真诚的服务赢得了国际市场的信赖,先后与苏丹和马来西亚签订了供货合同。
今年,邹县发电厂抓住国家限制使用黏土砖的契机,投资3000万元建成投产了年产10万立方米加气粉煤灰砌块新型建材项目,年消耗粉煤灰4.5万吨。这一项目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指导政策,行业和地区规划,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有关规定,并留有扩建余地,最终将形成年产30-50万立方米加气粉煤灰砌块的生产能力,是一项变废为宝、利国利民的"三废"利用项目。该项目既消除了邹县发电厂粉煤灰外排带来的环境影响和成本压力,又生产出符合市场要求的新型建筑材料,填补了济宁市建材工业的空白,为企业赢得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丰收"。
"清洁环境,清洁生产"是邹县发电厂"竞和"文化体系职工行为导则中的内容。如今,"发展循环经济,争做科技环保型的现代企业人"这一观念也早已深植人们内心。相信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邹县发电厂职工创建绿色企业的环保故事必将演绎的更加内涵丰富、引人入胜。(张伟倩 张哲)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浙江能监办通报前三季浙江电力
2018-11-18
- 节能技术改造与服务供需精准对
2018-10-21
- 涉及11台机组!山东公示2018年电
2018-09-17
- 宁夏公布2018年煤电淘汰落后产
2018-07-05
- 大连一热电厂倾倒粉尘造成污染
2018-05-26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