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节能技术交流会:切磋节能技术共拓服务市场
2005-11-16 11:12:5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建设科技》
本刊讯(记者 孙海燕) 韩国在节能服务领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并达到了较高水平,中韩两国在节能技术领域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中国的节能市场对韩国ESCO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为进一步加强两国在节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05年10月27日,国家发改委与韩国商工能源部在京召开了“中韩节能技术交流会”,来自两国的相关政府官员、行业组织及ESCO/EMCO 70余人参加了会议。
国家发改委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王树茂指出,近些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能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我国工业企业能源利用效率低、消耗高、浪费大,以水泥生产为例,2004年中国有8000个水泥生产企业,产量9.3亿吨,平均年产规模11万吨,平均单位能耗为170kgCe/T熟料;而美国仅有110个水泥企业,产量0.91亿吨,平均年产规模82万吨,平均单位能耗为110kgCe/T熟料。差距主要在工艺装备上,我们的水泥生产立窑占了75%,仅有20%用回转窑;而美国96%是采用回转窑。这就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也是我们的节能潜力所在。楼宇也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如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照明灯具和电源控制系统的节能,供热系统节能改造,空调主机、风机和水泵的节能,地源热泵技术的的应用,蓄冷蓄热技术及智能控制系统等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会使建筑能耗降低50%左右。
王树茂还介绍了节能服务在中国的进展情况。EMCO(节能服务公司,在我国简称EMCO,在国外简称ESCO)是一种基于市场化运作、由节能公司承担主要节能风险的节能新机制,是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作为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自1998北京、山东、辽宁三家示范EMCO诞生至今,中国EMCO开始成长壮大,2003年发展到30家,2005年已有60家。已实施的节能项目类型包括中央空调、余热利用、供热供冷、照明、变频调速、工业过程、燃气发电等,示范效应显著。
据近400个项目的尝试表明,目前我国在能源用户存在大量的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节能技术项目,这些项目完全可以通过商业性的以盈利为目的的EMCO来实施。大量工程实践证明,节能投资的效果远高于能源开发的投资,节能投资仅是建设发电厂投资的1/5,且投资回报也较高。如EMCO节能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平均在35%以上,投资回收期一般不超过两年。但这样的高回报项目为什么缺少投资?“关键在于我国节能市场的障碍很多,如缺乏法律保障体系;缺乏财税激励政策;市场机制不健全;现行运行机制不完善等等”,王树茂这样认为。
目前我国节能投资市场的潜力可以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国际ESCO企业和节能投资商也正瞄准我国的节能投资市场,他们想与我国的EMC0共享这块“大蛋糕”。所以说,对国内的投资市场来说,专业化的节能产业是一个新的商业机会。
韩国能源管理工团(KEMCO)理事金大圭先生对韩中两国节能合作十分高兴。他说,韩国是一个资源贫国,主要产业是高能耗的冶金、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业,其所需能源97%依赖进口,韩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国家。能源短缺和油价上涨制约着韩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韩国非常重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在节能方面韩国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能源利用和能效提高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韩国于1992年建立ESCO制度,1993年仅有3家ESCO企业,现在已有159家ESCO企业活跃在韩国的节能市场上。截止到2004年共投入5亿多美元,400多个项目节能效益2.4亿多美元。
韩国能源管理工团政策发展部部长卢相梁先生认为,韩国ESCO快速且规范发展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力度。1980年政府就制定并出台了《能源利用法案》,强制推行节能事业。政府也非常鼓励ESCO模式,建立了法律保证援助体系、财税支持体系、市场推广援助体系以及ESCO企业评价、评优制度。对申请加入ESCO的企业,法律明确规定了申请条件,市场准入门槛严格;同时ESCO协会提供标准合同标本,企业可据此及具体节能诊断加入一些自己的标准,这些制度保证了韩国ESCO的规范发展。
韩国三星Everland能源事业部、SK株式会社会、韩国ESCO协会等几家韩国知名的ESCO也介绍了他们在节能服务领域的先进节能技术和节能案例。
本刊讯(记者 孙海燕) 韩国在节能服务领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并达到了较高水平,中韩两国在节能技术领域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中国的节能市场对韩国ESCO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为进一步加强两国在节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05年10月27日,国家发改委与韩国商工能源部在京召开了“中韩节能技术交流会”,来自两国的相关政府官员、行业组织及ESCO/EMCO 70余人参加了会议。
国家发改委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王树茂指出,近些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能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我国工业企业能源利用效率低、消耗高、浪费大,以水泥生产为例,2004年中国有8000个水泥生产企业,产量9.3亿吨,平均年产规模11万吨,平均单位能耗为170kgCe/T熟料;而美国仅有110个水泥企业,产量0.91亿吨,平均年产规模82万吨,平均单位能耗为110kgCe/T熟料。差距主要在工艺装备上,我们的水泥生产立窑占了75%,仅有20%用回转窑;而美国96%是采用回转窑。这就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也是我们的节能潜力所在。楼宇也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如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照明灯具和电源控制系统的节能,供热系统节能改造,空调主机、风机和水泵的节能,地源热泵技术的的应用,蓄冷蓄热技术及智能控制系统等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会使建筑能耗降低50%左右。
王树茂还介绍了节能服务在中国的进展情况。EMCO(节能服务公司,在我国简称EMCO,在国外简称ESCO)是一种基于市场化运作、由节能公司承担主要节能风险的节能新机制,是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作为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自1998北京、山东、辽宁三家示范EMCO诞生至今,中国EMCO开始成长壮大,2003年发展到30家,2005年已有60家。已实施的节能项目类型包括中央空调、余热利用、供热供冷、照明、变频调速、工业过程、燃气发电等,示范效应显著。
据近400个项目的尝试表明,目前我国在能源用户存在大量的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节能技术项目,这些项目完全可以通过商业性的以盈利为目的的EMCO来实施。大量工程实践证明,节能投资的效果远高于能源开发的投资,节能投资仅是建设发电厂投资的1/5,且投资回报也较高。如EMCO节能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平均在35%以上,投资回收期一般不超过两年。但这样的高回报项目为什么缺少投资?“关键在于我国节能市场的障碍很多,如缺乏法律保障体系;缺乏财税激励政策;市场机制不健全;现行运行机制不完善等等”,王树茂这样认为。
目前我国节能投资市场的潜力可以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国际ESCO企业和节能投资商也正瞄准我国的节能投资市场,他们想与我国的EMC0共享这块“大蛋糕”。所以说,对国内的投资市场来说,专业化的节能产业是一个新的商业机会。
韩国能源管理工团(KEMCO)理事金大圭先生对韩中两国节能合作十分高兴。他说,韩国是一个资源贫国,主要产业是高能耗的冶金、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业,其所需能源97%依赖进口,韩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国家。能源短缺和油价上涨制约着韩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韩国非常重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在节能方面韩国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能源利用和能效提高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韩国于1992年建立ESCO制度,1993年仅有3家ESCO企业,现在已有159家ESCO企业活跃在韩国的节能市场上。截止到2004年共投入5亿多美元,400多个项目节能效益2.4亿多美元。
韩国能源管理工团政策发展部部长卢相梁先生认为,韩国ESCO快速且规范发展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力度。1980年政府就制定并出台了《能源利用法案》,强制推行节能事业。政府也非常鼓励ESCO模式,建立了法律保证援助体系、财税支持体系、市场推广援助体系以及ESCO企业评价、评优制度。对申请加入ESCO的企业,法律明确规定了申请条件,市场准入门槛严格;同时ESCO协会提供标准合同标本,企业可据此及具体节能诊断加入一些自己的标准,这些制度保证了韩国ESCO的规范发展。
韩国三星Everland能源事业部、SK株式会社会、韩国ESCO协会等几家韩国知名的ESCO也介绍了他们在节能服务领域的先进节能技术和节能案例。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浙江能监办通报前三季浙江电力
2018-11-18
- 节能技术改造与服务供需精准对
2018-10-21
- 涉及11台机组!山东公示2018年电
2018-09-17
- 宁夏公布2018年煤电淘汰落后产
2018-07-05
- 大连一热电厂倾倒粉尘造成污染
2018-05-26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