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垃圾发电遭遇“小火电”质疑
2005-11-30 14:57:16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来源: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这是这个不再缺电的冬季的特别话题:在政府刚刚向公众宣布“河南电力供应‘拐点’到来”之时,有人向媒体曝出猛料――个别垃圾发电厂在打着环保的幌子行“小火电”之实,在业界起了很坏的作用。
是否真的有垃圾发电厂利用环保的名义“借尸还魂”?其中内幕究竟如何?记者的调查揭开了鲜为人知的城市垃圾处理在遭遇发电质疑之后的重重迷雾。
神秘报料
垃圾发电厂“借尸还魂”
11月24日,河南省电力公司有关负责人向媒体宣布:我省电力供应的“拐点”即将出现,时段性电力供应转为供大于求,短缺现象将结束。第四季度全省用电不会再有任何困难,同时明年我省电力供应将得到可靠保证。
就在这样的好消息出台的前一周内,有一自称是业内人士的男子向本报报料称:现在全省电力供大于求已成定局,在这种情况下,绝不应容许高耗低效的“小火电”存在,但个别垃圾发电厂却在钻国家政策的空子,打着焚烧垃圾、有利环保的幌子行“小火电”发电之实,套取国家垃圾处理补贴,靠获取国家优惠电价赚钱,并大量浪费国家的煤炭资源。像这样的厂子,必须尽快取缔,否则会在业界起到很坏的作用,有可能使大量“小火电”打着垃圾发电的旗号“借尸还魂”。
记者遂约见该男子。得知省内即有一家这样的垃圾发电厂,按国家规定,垃圾发电的底线是垃圾焚烧量必须是用煤量的4倍以上,但该电厂常常突破这一比例大量燃煤,甚至用煤量大于垃圾焚烧量。由于享受国家优待政策,该厂不但免税、所发电价高于其他普通电厂上网电价,且每焚烧一吨垃圾都会有几十元钱的补贴――这是这类电厂的“生存之道”,但外界要想获得确凿证据相当难,除非得到其生产日报表。
现场目击
原煤垃圾比之惑
11月23日,经多方联系,记者终于获准进入一家垃圾电厂。一见面,该厂新近上任的总经理刘总便叫苦不迭:“亏损严重!去年亏损近1000万元,今年前9个月亏损900多万元。现在是干一天亏损一天,我们为了环保事业在苦苦支撑。”
据介绍,到今年8月底,这家垃圾电厂累计发电4.98亿度、供热40多万吨,焚烧生活垃圾50多万吨,节约填埋土地160余亩……说起这些数字,刘总如数家珍。
在厂区,记者看到两个大煤场。“现在煤源紧张,我们每月至少得存1万吨煤。”刘总说。在送料车间,记者远远地就闻到了腐臭气味,同时看到一辆装载机正将垃圾往输送带上放,垃圾通过输送带的传送进入筛选设备,再进入焚烧炉,直到变成源源不断的电力。看着立在厂区中间高高的烟囱(如图),当记者问废气是否达标排放时,刘总连忙说:“绝对达标。”由于厂里配有专门的除污设备,当地环保部门多次进行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其中包括令人闻之色变的二恶英。
记者想看他们每日生产报表,被告知看每月报表即可。很快,刘总让人统计出来一份今年10月份的“垃圾处理成本测算表”。上面显示,垃圾焚烧量为2.4万吨,原煤消耗6005吨,垃圾处理成本合48.26元/吨。这样算来,原煤垃圾比基本上为1∶4。但在该厂统计人员报给刘总的报表上,记者看到了前一天(11月22日)的全部生产运转数据:两台锅炉“入炉原煤量”共有401吨,“焚烧垃圾量”共有396吨,发电量共有53.16万度。同时,在当天进厂垃圾和煤的统计表上,记者看到:进厂垃圾共有103车881.21吨、进厂原煤共有38车1140.82吨。
就报表中的一些问题,记者与刘总展开了对话。
记者(以下简称记):从每月报表上看,煤与垃圾比是1∶4,但日报表上煤与垃圾比怎么这么接近?
刘总(以下简称刘):日报表上的也是处理数,不是实际焚烧数。
记:这怎么讲?
刘:日报表上除了发电量是准确的外,原煤和垃圾焚烧量都不准确,可能高也可能低。
记:如果不按1∶4的比例运行的话,发电量是不是更高?
刘:不是。“原煤垃圾比为1∶4”既是国家标准,也是我厂的标准,必须一直保持这个比例。我厂在当初安装时就是按照这个标准设计安装的,只有在这一比例情况下,发电才能达到最佳状态。如果煤加得多、垃圾少,就会由于炉内热量过大而烧坏锅炉引起停炉。打个比方,不烧垃圾光烧煤时,就必须加入相当于一定比例垃圾量的煤矸石,这么多的矸石,我们哪里找去?(笑)
记者:你们发电用的焚烧炉是什么类型的?
刘:流化床炉型的。
记:一般发一度电需要多少原煤?你们所烧垃圾的热值是多少?
刘:一般情况下,每生产一度电需标准煤400克,标准煤发热量为7000大卡。我们采购的原煤发热量一般6000大卡,有时只有5500大卡。我们所烧垃圾的热值一般在800~1000大卡。
执法空白
实际查处难度很大
据国内垃圾处理方面的权威专家、建设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徐文龙介绍,垃圾发电有两种炉型,一种是流化床炉型,一种是机械炉型。流化床炉型可以用煤烧垃圾,可以随意调整用煤量;机械炉型只能用燃油助燃垃圾,不能用煤。
如何鉴定前者是不是焚烧了垃圾、焚烧了多少垃圾,可以从发电量上推算出来。但对于垃圾发电厂这种享受国家补贴的资源型电厂,1∶4的原煤垃圾比是一以贯之的,不应以月为计算单位。同时,一吨热值在1000~1500大卡的垃圾能发200~300度电。这样说来,发53.16万度电大体需用664.5吨原煤和2658吨垃圾;如单用原煤发电,则大体需原煤212.64吨。如果用煤量大大突破1∶4的比例,则很有“小火电”的嫌疑。
小火电机组是指5万千瓦级及以下燃煤小火电机组。如按装机容量讲,这家垃圾电厂属1.2万千瓦燃煤机组。
就该发电厂是否涉嫌“小火电”问题,记者咨询当地环保部门,被告知这需要由省发改委认定。在省发改委,记者得知,国家要求2003年年底前小火电机组必须基本关停。我省已立下军令状,明年年底关停单机容量1.2万千瓦以下各类燃煤机组。
“对于垃圾发电厂借环保之名搞‘小火电’的情况,我们也有所耳闻,特别在学术圈中争论相当激烈,但在实际查处上难度很大,因为执法部门不容易拿到他们生产时实际的原煤垃圾比的证据,同时,建这样的厂有时是一些当地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动辄投资几个亿,查处时会遇到当地政府的阻力。”省发改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
两大瓶颈
垃圾热值低和二恶英难除
“垃圾发电的技术难题,原煤垃圾比例只是其中一个,垃圾焚烧产生的废气中往往含有氯化氢、二恶英等危害性极大的气体。尤其是二恶英有致癌性,但目前国内只有北京、浙江和广东3省市的环保部门有条件检测。如何对这种垃圾电厂进行环保监管是个大问题。”省环保局一专家如是说。
此说法得到了刘总的认同,他解释道,他们厂对二恶英进行过委托检测,结果是比国家规定的1.0纳克/立方米的标准还要低。据当地环保部门检测站的王主任称,他们今年五六月份对该厂进行过二恶英、氯化氢等气体的检测,由于化验结果要委托其他省份做,目前结果如何尚不清楚。
据省建设厅一位官员称,早在2002年,国家就发现了部分垃圾发电厂的“小火电”嫌疑。在当年8月23日全国城市垃圾治理工作会议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新建的垃圾焚烧厂必须严格把关,防止添加大量燃料的小火电项目借机上马,这是当前遇到的新问题。有一些所谓的垃圾焚烧厂根本不烧垃圾,而是以焚烧垃圾为借口,以获取国家对垃圾焚烧厂的优惠电价来赚钱,这是一种公开的‘假冒骗’行为。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对垃圾焚烧的烟气进行有效处理,尤其要严格控制二恶英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
如今3年已过,全国各地新上垃圾发电厂近40家,其中,仅杭州锦江集团就在浙江、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投资建成或在建垃圾发电厂和能源综合利用电厂12座。
无论怎样,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很多垃圾电厂在巨额亏损中顽强地生存着。据刘总说,他们还要在河南其他地方新建垃圾电厂。
目前,许昌天健热电有限公司垃圾发电项目已经开始运行。“我们电厂运行两个月来,已处理垃圾2万吨,为许昌创建卫生城市作出不小贡献。”许昌天健热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林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尽管亏损不可避免,处理垃圾的补贴很难到位,但我们干着很有信心。”
“与其他垃圾电厂的垃圾源比起来,我们垃圾源的热值更低。”张林说,“但是我们绝对是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发电,完全按国家环保标准建设的。”
“垃圾要发电,对垃圾自身的热值有较高的要求,一般得在1200大卡以上,而我市的垃圾热值多在800~1000大卡,像金水区的热值就会高一些,能达到垃圾焚烧发电的技术要求,其他的就很难讲了。”郑州市环卫科研所所长潘四红认为,垃圾热值高低取决于纸类、织物、塑料等可燃有机物的含量,由于我省城市里大量拾荒者的存在,等垃圾到垃圾发电厂时,这些东西能回收的基本都被捡拾殆尽。“由于垃圾自身热值达不到要求,大量加煤助燃就是情理中的事了。”郑州市环卫处一人士说。
处理原则
”无害化”是第一选择
既然垃圾焚烧如此为人所诟病,处理垃圾的良途何在?“卫生填埋是目前最安全最经济最普遍的做法。”郑州市环卫处马培明主任说,“郑州市从1997年10月启用一号、二号垃圾填埋场以来,已填平了3条大深沟,解决了郑州市绝大多数城市垃圾的处理难题。目前政府投资1.4亿元的综合垃圾处理场也很快要投入使用,能装下22年的郑州垃圾。”
在位于新郑市侯庄村的郑州市二号垃圾填埋场,记者看到偌大一条沟已被垃圾填平,其上被泥土覆盖,并树起许多圆柱形的排气管。“垃圾被填埋后会产生废气,如不及时排出可能引发爆炸。”随行的市环卫处主任助理祝波说。
记者注意到,在垃圾堆旁边的下方,有一潭臭水浊气逼人。“这是垃圾产生的渗沥液,剧毒。为防止它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我们对底部进行了防渗隔离技术处理。”
在位于郑州市南郊侯寨乡的郑州市城市垃圾综合处理场,记者看到这个占地60.18公顷的处理场由3个巨大的底部铺着厚厚防渗膜的无水“水库”组成。“一个装从市区运来的垃圾,一个装从垃圾中排出的渗沥液,一个将渗沥液处理成达标水排出。”
“烧垃圾是为了消灭垃圾,而不是发电,它是一种最彻底的垃圾处理方式,但一不小心,政府会上‘小火电’的当。埋垃圾是终极处理方式,但占地多、渗沥液难处理。”徐文龙高级工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但根据我国国情,综合处理才是正途。不提倡一下子把几十年的坑挖成,否则排水难、时间久了防渗膜老化也是个问题。应该每五至七年挖填一次。”
“‘无害化(即使处理后的垃圾对人类无害)’、‘减量化(即使处理后的垃圾体积大大缩小)’、‘资源化(即使处理后的垃圾能转化为资源)’是垃圾处理的3个目标,目前国内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各有长短,各地需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在焚烧、填埋外,还有堆肥、消解等办法。”省建设厅总规划师李廷杰指出。
“无论采取什么工艺,‘无害化’是处理垃圾的首要目标,但目前我省的无害化水平不容乐观。去年国家发放国债资金重点扶持了一些省辖市,明年扶持重点将向县级转移,如何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的垃圾处理办法是全省各地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因为距2007年年底各县均须投入使用垃圾处理项目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省发改委城市发展处处长段建新如是说。
作者:杨振东
这是这个不再缺电的冬季的特别话题:在政府刚刚向公众宣布“河南电力供应‘拐点’到来”之时,有人向媒体曝出猛料――个别垃圾发电厂在打着环保的幌子行“小火电”之实,在业界起了很坏的作用。
是否真的有垃圾发电厂利用环保的名义“借尸还魂”?其中内幕究竟如何?记者的调查揭开了鲜为人知的城市垃圾处理在遭遇发电质疑之后的重重迷雾。
神秘报料
垃圾发电厂“借尸还魂”
11月24日,河南省电力公司有关负责人向媒体宣布:我省电力供应的“拐点”即将出现,时段性电力供应转为供大于求,短缺现象将结束。第四季度全省用电不会再有任何困难,同时明年我省电力供应将得到可靠保证。
就在这样的好消息出台的前一周内,有一自称是业内人士的男子向本报报料称:现在全省电力供大于求已成定局,在这种情况下,绝不应容许高耗低效的“小火电”存在,但个别垃圾发电厂却在钻国家政策的空子,打着焚烧垃圾、有利环保的幌子行“小火电”发电之实,套取国家垃圾处理补贴,靠获取国家优惠电价赚钱,并大量浪费国家的煤炭资源。像这样的厂子,必须尽快取缔,否则会在业界起到很坏的作用,有可能使大量“小火电”打着垃圾发电的旗号“借尸还魂”。
记者遂约见该男子。得知省内即有一家这样的垃圾发电厂,按国家规定,垃圾发电的底线是垃圾焚烧量必须是用煤量的4倍以上,但该电厂常常突破这一比例大量燃煤,甚至用煤量大于垃圾焚烧量。由于享受国家优待政策,该厂不但免税、所发电价高于其他普通电厂上网电价,且每焚烧一吨垃圾都会有几十元钱的补贴――这是这类电厂的“生存之道”,但外界要想获得确凿证据相当难,除非得到其生产日报表。
现场目击
原煤垃圾比之惑
11月23日,经多方联系,记者终于获准进入一家垃圾电厂。一见面,该厂新近上任的总经理刘总便叫苦不迭:“亏损严重!去年亏损近1000万元,今年前9个月亏损900多万元。现在是干一天亏损一天,我们为了环保事业在苦苦支撑。”
据介绍,到今年8月底,这家垃圾电厂累计发电4.98亿度、供热40多万吨,焚烧生活垃圾50多万吨,节约填埋土地160余亩……说起这些数字,刘总如数家珍。
在厂区,记者看到两个大煤场。“现在煤源紧张,我们每月至少得存1万吨煤。”刘总说。在送料车间,记者远远地就闻到了腐臭气味,同时看到一辆装载机正将垃圾往输送带上放,垃圾通过输送带的传送进入筛选设备,再进入焚烧炉,直到变成源源不断的电力。看着立在厂区中间高高的烟囱(如图),当记者问废气是否达标排放时,刘总连忙说:“绝对达标。”由于厂里配有专门的除污设备,当地环保部门多次进行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其中包括令人闻之色变的二恶英。
记者想看他们每日生产报表,被告知看每月报表即可。很快,刘总让人统计出来一份今年10月份的“垃圾处理成本测算表”。上面显示,垃圾焚烧量为2.4万吨,原煤消耗6005吨,垃圾处理成本合48.26元/吨。这样算来,原煤垃圾比基本上为1∶4。但在该厂统计人员报给刘总的报表上,记者看到了前一天(11月22日)的全部生产运转数据:两台锅炉“入炉原煤量”共有401吨,“焚烧垃圾量”共有396吨,发电量共有53.16万度。同时,在当天进厂垃圾和煤的统计表上,记者看到:进厂垃圾共有103车881.21吨、进厂原煤共有38车1140.82吨。
就报表中的一些问题,记者与刘总展开了对话。
记者(以下简称记):从每月报表上看,煤与垃圾比是1∶4,但日报表上煤与垃圾比怎么这么接近?
刘总(以下简称刘):日报表上的也是处理数,不是实际焚烧数。
记:这怎么讲?
刘:日报表上除了发电量是准确的外,原煤和垃圾焚烧量都不准确,可能高也可能低。
记:如果不按1∶4的比例运行的话,发电量是不是更高?
刘:不是。“原煤垃圾比为1∶4”既是国家标准,也是我厂的标准,必须一直保持这个比例。我厂在当初安装时就是按照这个标准设计安装的,只有在这一比例情况下,发电才能达到最佳状态。如果煤加得多、垃圾少,就会由于炉内热量过大而烧坏锅炉引起停炉。打个比方,不烧垃圾光烧煤时,就必须加入相当于一定比例垃圾量的煤矸石,这么多的矸石,我们哪里找去?(笑)
记者:你们发电用的焚烧炉是什么类型的?
刘:流化床炉型的。
记:一般发一度电需要多少原煤?你们所烧垃圾的热值是多少?
刘:一般情况下,每生产一度电需标准煤400克,标准煤发热量为7000大卡。我们采购的原煤发热量一般6000大卡,有时只有5500大卡。我们所烧垃圾的热值一般在800~1000大卡。
执法空白
实际查处难度很大
据国内垃圾处理方面的权威专家、建设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徐文龙介绍,垃圾发电有两种炉型,一种是流化床炉型,一种是机械炉型。流化床炉型可以用煤烧垃圾,可以随意调整用煤量;机械炉型只能用燃油助燃垃圾,不能用煤。
如何鉴定前者是不是焚烧了垃圾、焚烧了多少垃圾,可以从发电量上推算出来。但对于垃圾发电厂这种享受国家补贴的资源型电厂,1∶4的原煤垃圾比是一以贯之的,不应以月为计算单位。同时,一吨热值在1000~1500大卡的垃圾能发200~300度电。这样说来,发53.16万度电大体需用664.5吨原煤和2658吨垃圾;如单用原煤发电,则大体需原煤212.64吨。如果用煤量大大突破1∶4的比例,则很有“小火电”的嫌疑。
小火电机组是指5万千瓦级及以下燃煤小火电机组。如按装机容量讲,这家垃圾电厂属1.2万千瓦燃煤机组。
就该发电厂是否涉嫌“小火电”问题,记者咨询当地环保部门,被告知这需要由省发改委认定。在省发改委,记者得知,国家要求2003年年底前小火电机组必须基本关停。我省已立下军令状,明年年底关停单机容量1.2万千瓦以下各类燃煤机组。
“对于垃圾发电厂借环保之名搞‘小火电’的情况,我们也有所耳闻,特别在学术圈中争论相当激烈,但在实际查处上难度很大,因为执法部门不容易拿到他们生产时实际的原煤垃圾比的证据,同时,建这样的厂有时是一些当地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动辄投资几个亿,查处时会遇到当地政府的阻力。”省发改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
两大瓶颈
垃圾热值低和二恶英难除
“垃圾发电的技术难题,原煤垃圾比例只是其中一个,垃圾焚烧产生的废气中往往含有氯化氢、二恶英等危害性极大的气体。尤其是二恶英有致癌性,但目前国内只有北京、浙江和广东3省市的环保部门有条件检测。如何对这种垃圾电厂进行环保监管是个大问题。”省环保局一专家如是说。
此说法得到了刘总的认同,他解释道,他们厂对二恶英进行过委托检测,结果是比国家规定的1.0纳克/立方米的标准还要低。据当地环保部门检测站的王主任称,他们今年五六月份对该厂进行过二恶英、氯化氢等气体的检测,由于化验结果要委托其他省份做,目前结果如何尚不清楚。
据省建设厅一位官员称,早在2002年,国家就发现了部分垃圾发电厂的“小火电”嫌疑。在当年8月23日全国城市垃圾治理工作会议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新建的垃圾焚烧厂必须严格把关,防止添加大量燃料的小火电项目借机上马,这是当前遇到的新问题。有一些所谓的垃圾焚烧厂根本不烧垃圾,而是以焚烧垃圾为借口,以获取国家对垃圾焚烧厂的优惠电价来赚钱,这是一种公开的‘假冒骗’行为。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对垃圾焚烧的烟气进行有效处理,尤其要严格控制二恶英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
如今3年已过,全国各地新上垃圾发电厂近40家,其中,仅杭州锦江集团就在浙江、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投资建成或在建垃圾发电厂和能源综合利用电厂12座。
无论怎样,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很多垃圾电厂在巨额亏损中顽强地生存着。据刘总说,他们还要在河南其他地方新建垃圾电厂。
目前,许昌天健热电有限公司垃圾发电项目已经开始运行。“我们电厂运行两个月来,已处理垃圾2万吨,为许昌创建卫生城市作出不小贡献。”许昌天健热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林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尽管亏损不可避免,处理垃圾的补贴很难到位,但我们干着很有信心。”
“与其他垃圾电厂的垃圾源比起来,我们垃圾源的热值更低。”张林说,“但是我们绝对是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发电,完全按国家环保标准建设的。”
“垃圾要发电,对垃圾自身的热值有较高的要求,一般得在1200大卡以上,而我市的垃圾热值多在800~1000大卡,像金水区的热值就会高一些,能达到垃圾焚烧发电的技术要求,其他的就很难讲了。”郑州市环卫科研所所长潘四红认为,垃圾热值高低取决于纸类、织物、塑料等可燃有机物的含量,由于我省城市里大量拾荒者的存在,等垃圾到垃圾发电厂时,这些东西能回收的基本都被捡拾殆尽。“由于垃圾自身热值达不到要求,大量加煤助燃就是情理中的事了。”郑州市环卫处一人士说。
处理原则
”无害化”是第一选择
既然垃圾焚烧如此为人所诟病,处理垃圾的良途何在?“卫生填埋是目前最安全最经济最普遍的做法。”郑州市环卫处马培明主任说,“郑州市从1997年10月启用一号、二号垃圾填埋场以来,已填平了3条大深沟,解决了郑州市绝大多数城市垃圾的处理难题。目前政府投资1.4亿元的综合垃圾处理场也很快要投入使用,能装下22年的郑州垃圾。”
在位于新郑市侯庄村的郑州市二号垃圾填埋场,记者看到偌大一条沟已被垃圾填平,其上被泥土覆盖,并树起许多圆柱形的排气管。“垃圾被填埋后会产生废气,如不及时排出可能引发爆炸。”随行的市环卫处主任助理祝波说。
记者注意到,在垃圾堆旁边的下方,有一潭臭水浊气逼人。“这是垃圾产生的渗沥液,剧毒。为防止它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我们对底部进行了防渗隔离技术处理。”
在位于郑州市南郊侯寨乡的郑州市城市垃圾综合处理场,记者看到这个占地60.18公顷的处理场由3个巨大的底部铺着厚厚防渗膜的无水“水库”组成。“一个装从市区运来的垃圾,一个装从垃圾中排出的渗沥液,一个将渗沥液处理成达标水排出。”
“烧垃圾是为了消灭垃圾,而不是发电,它是一种最彻底的垃圾处理方式,但一不小心,政府会上‘小火电’的当。埋垃圾是终极处理方式,但占地多、渗沥液难处理。”徐文龙高级工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但根据我国国情,综合处理才是正途。不提倡一下子把几十年的坑挖成,否则排水难、时间久了防渗膜老化也是个问题。应该每五至七年挖填一次。”
“‘无害化(即使处理后的垃圾对人类无害)’、‘减量化(即使处理后的垃圾体积大大缩小)’、‘资源化(即使处理后的垃圾能转化为资源)’是垃圾处理的3个目标,目前国内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各有长短,各地需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在焚烧、填埋外,还有堆肥、消解等办法。”省建设厅总规划师李廷杰指出。
“无论采取什么工艺,‘无害化’是处理垃圾的首要目标,但目前我省的无害化水平不容乐观。去年国家发放国债资金重点扶持了一些省辖市,明年扶持重点将向县级转移,如何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的垃圾处理办法是全省各地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因为距2007年年底各县均须投入使用垃圾处理项目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省发改委城市发展处处长段建新如是说。
作者:杨振东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浙江能监办通报前三季浙江电力
2018-11-18
- 节能技术改造与服务供需精准对
2018-10-21
- 涉及11台机组!山东公示2018年电
2018-09-17
- 宁夏公布2018年煤电淘汰落后产
2018-07-05
- 大连一热电厂倾倒粉尘造成污染
2018-05-26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