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中国碳排放比估计少 促能源行业减排
2015-09-08 17:53:24 来源:中电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北京时间8月20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一个由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哈佛大学等24所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的中国碳排放相关研究报告。该报告核心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魏伟博士,在《自然》杂志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对中国电力报记者表示,该研究首次核算出基于实测数据的中国碳排放清单,其核算的碳排放数值可报告、可测量、可核证,是全球第一套基于同行评议和实测的发展中国家碳排放核算清单。该研究对于我国目前能源行业进行科学的节能减排工作具有基础性作用。
中国碳排放14年间被高估106亿吨
碳排放清单是全球变化模拟、气候模型构建、制定各国减排政策及国际谈判的基础,当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主要由国际机构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方法和能源统计数据进行估算,碳排放数据发布机构包括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分析中心(CDIAC)、全球排放数据库(EDGAR)、世界银行、美国能源情报署(EIA)和国际能源署(IEA)。
该报告核心作者之一、哈佛大学刘竹博士表示,我国已是世界上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其排放量占全球的四分之一,然而我国的排放数据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科研及政府机构发布,其碳排放量的核算主要依据发达国家经验估计,可能会错误估计中国碳排放量。
刘竹表示,根据该报告研究结果,经计算我国煤炭排放因子比IPCC估计值低40%,煤炭氧化率水平比IPCC推荐值低6%,水泥生产过程碳排放比IPCC推荐值低40%。重新核算后的中国碳排放量比国际组织当前估计的中国排放总量低10%~15%。同时,油品和燃气类的排放因子与IPCC推荐值相近。
这意味着我国碳排放在2000至2013年间比原先估计少106亿吨二氧化碳,是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具有强制减排义务的西方发达国家自1994年以来实际减排量的近百倍。
经过此次重新核算,我国在本世纪气候变化2摄氏度范围的各种排放情景下,碳排放空间较原来相比增加25%~70%。
不意味着放慢能源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的煤炭产量已占全球半数以上,由于我国的煤炭中灰分较高(平均27%,美国平均14%),因此我国煤炭的含碳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及世界平均水平,该研究报告实测我国煤平均含碳量为54%,IPCC默认值为75%。
魏伟表示,含碳量低意味着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会较IPCC默认值低,但这并不代表我国的煤炭清洁,也并不意味着我国可以放慢能源结构调整步伐。煤炭成分复杂使得我国的煤炭燃烧排放的其它污染物会更高。因此,对于我国煤电企业而言,清洁化改造的意义十分重要。
该报告虽然认为我国碳排放量被高估,但基于我国总量的基数,碳排放数值仍然巨大。因此,困扰煤电的碳排放问题仍然存在。该报告的意义在于,可以给我国能源行业碳减排工作提供一个相对准确的数值,这对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积极意义。
对于煤电企业而言,尽管该报告指出我国煤电行业碳排放数值相对于IPCC默认值为低,但产生同样热量要消耗的劣质煤炭会更多,因此,降低度电煤耗和厂用电率仍然是煤电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必由之路。
除此之外,我国煤炭利用结构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不同,西方国家煤炭利用的绝大多数用于火力发电,但在我国尚有大量煤炭被用于工业锅炉和取暖。刘竹表示,IPCC以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和技术水平为基准,其煤炭90%用于火力发电燃烧,火力发电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和氧化系数。然而我国的煤炭使用仅有40%作为火力发电使用,其余大部分用于各类工业锅炉燃料。由于我国工业技术水平多样,且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燃烧技术和锅炉规模差异巨大,在综合调查上百种主要燃烧技术后加权得到中国平均的燃煤氧化系数为92%,与IPCC推荐的98%差异明显。
燃煤氧化系数低意味着碳排放被高估,但同时也意味着能源浪费现象严重。因此,尽管煤电行业目前无法解决碳排放问题,但为减少能源浪费和控制碳排放,提高发电在煤炭利用结构中的比重,加快电能替代工作仍然是改善我国大气环境的重要途径。
中国碳排放14年间被高估106亿吨
碳排放清单是全球变化模拟、气候模型构建、制定各国减排政策及国际谈判的基础,当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主要由国际机构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方法和能源统计数据进行估算,碳排放数据发布机构包括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分析中心(CDIAC)、全球排放数据库(EDGAR)、世界银行、美国能源情报署(EIA)和国际能源署(IEA)。
该报告核心作者之一、哈佛大学刘竹博士表示,我国已是世界上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其排放量占全球的四分之一,然而我国的排放数据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科研及政府机构发布,其碳排放量的核算主要依据发达国家经验估计,可能会错误估计中国碳排放量。
刘竹表示,根据该报告研究结果,经计算我国煤炭排放因子比IPCC估计值低40%,煤炭氧化率水平比IPCC推荐值低6%,水泥生产过程碳排放比IPCC推荐值低40%。重新核算后的中国碳排放量比国际组织当前估计的中国排放总量低10%~15%。同时,油品和燃气类的排放因子与IPCC推荐值相近。
这意味着我国碳排放在2000至2013年间比原先估计少106亿吨二氧化碳,是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具有强制减排义务的西方发达国家自1994年以来实际减排量的近百倍。
经过此次重新核算,我国在本世纪气候变化2摄氏度范围的各种排放情景下,碳排放空间较原来相比增加25%~70%。
不意味着放慢能源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的煤炭产量已占全球半数以上,由于我国的煤炭中灰分较高(平均27%,美国平均14%),因此我国煤炭的含碳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及世界平均水平,该研究报告实测我国煤平均含碳量为54%,IPCC默认值为75%。
魏伟表示,含碳量低意味着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会较IPCC默认值低,但这并不代表我国的煤炭清洁,也并不意味着我国可以放慢能源结构调整步伐。煤炭成分复杂使得我国的煤炭燃烧排放的其它污染物会更高。因此,对于我国煤电企业而言,清洁化改造的意义十分重要。
该报告虽然认为我国碳排放量被高估,但基于我国总量的基数,碳排放数值仍然巨大。因此,困扰煤电的碳排放问题仍然存在。该报告的意义在于,可以给我国能源行业碳减排工作提供一个相对准确的数值,这对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积极意义。
对于煤电企业而言,尽管该报告指出我国煤电行业碳排放数值相对于IPCC默认值为低,但产生同样热量要消耗的劣质煤炭会更多,因此,降低度电煤耗和厂用电率仍然是煤电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必由之路。
除此之外,我国煤炭利用结构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不同,西方国家煤炭利用的绝大多数用于火力发电,但在我国尚有大量煤炭被用于工业锅炉和取暖。刘竹表示,IPCC以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和技术水平为基准,其煤炭90%用于火力发电燃烧,火力发电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和氧化系数。然而我国的煤炭使用仅有40%作为火力发电使用,其余大部分用于各类工业锅炉燃料。由于我国工业技术水平多样,且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燃烧技术和锅炉规模差异巨大,在综合调查上百种主要燃烧技术后加权得到中国平均的燃煤氧化系数为92%,与IPCC推荐的98%差异明显。
燃煤氧化系数低意味着碳排放被高估,但同时也意味着能源浪费现象严重。因此,尽管煤电行业目前无法解决碳排放问题,但为减少能源浪费和控制碳排放,提高发电在煤炭利用结构中的比重,加快电能替代工作仍然是改善我国大气环境的重要途径。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浙江能监办通报前三季浙江电力
2018-11-18
- 节能技术改造与服务供需精准对
2018-10-21
- 涉及11台机组!山东公示2018年电
2018-09-17
- 宁夏公布2018年煤电淘汰落后产
2018-07-05
- 大连一热电厂倾倒粉尘造成污染
2018-05-26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