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快速发展呼唤新技术应用
2005-02-24 13:55:29 来源:
A-
A+
电力18讯:本报记者 姬钢
电网采用新技术是节约土地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电网在网络规模、网络结构、应用新技术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造成电网输送能力低、运行经济性较差。电力专家一致认为,要适应我国电网未来快速发展的要求,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在今后的电网建设中应推动新技术应用,以提高电网输送能力,节约输电走廊,提高线路投资效益。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网技术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一是500千伏电网线路输送能力偏低。我国目前正处在500千伏网络初步形成、220千伏电网逐步改造实现分区运行的发展阶段,电网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输送容量较低。
受暂稳极限限制,500千伏长距离送电线路输送能力在60~100万千瓦,与国外相比有40~80万千瓦的差距。
二是网络建设规模较小,结构较薄弱。从电网建设进程看,我国高压输电线路的发展比电力发达国家滞后约20年,如果说国外440千伏或500千伏高压输电电网已经进入成熟期,那么我国的500千伏高压输电电网还处于发展、成长期。除华北北京地区,华东上海地区和广东地区的500千伏网架较强外,其他地区都比较薄弱。
三是电网新技术应用较少。我国500千伏电网在应用串补及可控串补技术、紧凑型输电技术、动态无功补偿技术和大截面导线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只在阳城电厂送出工程中安装了串补度为40%、容量为2×50万千伏安的常规串补,在华北大房线500千伏串补工程中采用了串补度为35%、容量2×37.5万千伏安的串补。我国目前仅有5个500千伏变电站安装了SVC,总容量为77万千伏安。
截止到2002年,我国已建成同塔双回路约1700公里,占500千伏线路总长度的5%,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差距。我国500千伏紧凑型线路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送电线路铁塔基础设计与国外相比在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环保要求和地质勘探深度方面有一定的差距。我国已建成的超高压变电所占地偏大,紧凑型变电站应用比例仅为1%。
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要求电网采用新技术。根据预测和研究,2010年我国西电东送容量将达6440万千瓦,通过北、中、南3个通道送往东部地区,其中采用交流500千伏线路输电的为4300万千瓦。按500千伏线路现有输电水平计算,即每回500千伏线路输送80万千瓦,则大约需500千伏交流线路50回。若把每回500千伏线路的输送能力提高到130万千瓦,只需新增500千伏交流线路33回,可节约500千伏交流线路约17回,节约交流输电线路3588公里,节约投资53.8亿元。
我国电网建设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走廊资源占用较多。我国500千伏单回路平均单基塔征地面积0.19亩/基、平均征地数量0.52亩/公里、平均树木砍伐数量12~18亩/公里、平均零星树木砍伐数量120~180株/公里。我国500千伏线路长度为31486公里,按平均走廊宽度60米计算,线路走廊占地1.64万亩,砍伐树木约56万亩。
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0.8公顷,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0.11公顷,不足世界平均数的43%,仅为加拿大人均耕地水平的6%。根据第4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在世界上排第六位,但人均量分别仅及世界人均值的1/6和1/8。森林覆盖率虽已达13.9%,但也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世界上排名100位之后。
未来5年,我国将新建500千伏交流送电线路37267公里。届时,将新增线路走廊占地1.94万亩,砍伐树木66.3万亩。如果采用同塔双回路建设,至少可节约走廊资源74万亩,可少砍伐树木12.38万亩,可少占用青苗6.2万亩,可节省工程投资约16亿元。
采用新技术是提高电网经济效益和可靠性的必要条件。根据电网规划,我国跨区域电力交换电量2005年将达922亿千瓦时,2010年将达2125亿千瓦时。“十五”后3年我国电网将新增330千伏以上交流线路2.87万公里,直流线路约3100公里,变电容量约1.32亿千伏安。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网将新增交流线路3.8万公里,直流线路3400公里,变电容量1.8亿千伏安。到2010年,我国将建成330千伏及以上交流线路11.3万公里,直流线路8000公里,变电容量达4.6亿千伏安。大规模电网建设中,在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等措施后,电网输送能力将大大提高,必然会降低过网费;若按降低过网费0.01元/千瓦时计算,可提高效益为:2005年9.22亿元、2010年21.25亿元。因此,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是今后电网建设的主攻方向。
电网采用新技术是节约土地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电网在网络规模、网络结构、应用新技术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造成电网输送能力低、运行经济性较差。电力专家一致认为,要适应我国电网未来快速发展的要求,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在今后的电网建设中应推动新技术应用,以提高电网输送能力,节约输电走廊,提高线路投资效益。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网技术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一是500千伏电网线路输送能力偏低。我国目前正处在500千伏网络初步形成、220千伏电网逐步改造实现分区运行的发展阶段,电网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输送容量较低。
受暂稳极限限制,500千伏长距离送电线路输送能力在60~100万千瓦,与国外相比有40~80万千瓦的差距。
二是网络建设规模较小,结构较薄弱。从电网建设进程看,我国高压输电线路的发展比电力发达国家滞后约20年,如果说国外440千伏或500千伏高压输电电网已经进入成熟期,那么我国的500千伏高压输电电网还处于发展、成长期。除华北北京地区,华东上海地区和广东地区的500千伏网架较强外,其他地区都比较薄弱。
三是电网新技术应用较少。我国500千伏电网在应用串补及可控串补技术、紧凑型输电技术、动态无功补偿技术和大截面导线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只在阳城电厂送出工程中安装了串补度为40%、容量为2×50万千伏安的常规串补,在华北大房线500千伏串补工程中采用了串补度为35%、容量2×37.5万千伏安的串补。我国目前仅有5个500千伏变电站安装了SVC,总容量为77万千伏安。
截止到2002年,我国已建成同塔双回路约1700公里,占500千伏线路总长度的5%,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差距。我国500千伏紧凑型线路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送电线路铁塔基础设计与国外相比在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环保要求和地质勘探深度方面有一定的差距。我国已建成的超高压变电所占地偏大,紧凑型变电站应用比例仅为1%。
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要求电网采用新技术。根据预测和研究,2010年我国西电东送容量将达6440万千瓦,通过北、中、南3个通道送往东部地区,其中采用交流500千伏线路输电的为4300万千瓦。按500千伏线路现有输电水平计算,即每回500千伏线路输送80万千瓦,则大约需500千伏交流线路50回。若把每回500千伏线路的输送能力提高到130万千瓦,只需新增500千伏交流线路33回,可节约500千伏交流线路约17回,节约交流输电线路3588公里,节约投资53.8亿元。
我国电网建设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走廊资源占用较多。我国500千伏单回路平均单基塔征地面积0.19亩/基、平均征地数量0.52亩/公里、平均树木砍伐数量12~18亩/公里、平均零星树木砍伐数量120~180株/公里。我国500千伏线路长度为31486公里,按平均走廊宽度60米计算,线路走廊占地1.64万亩,砍伐树木约56万亩。
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0.8公顷,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0.11公顷,不足世界平均数的43%,仅为加拿大人均耕地水平的6%。根据第4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在世界上排第六位,但人均量分别仅及世界人均值的1/6和1/8。森林覆盖率虽已达13.9%,但也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世界上排名100位之后。
未来5年,我国将新建500千伏交流送电线路37267公里。届时,将新增线路走廊占地1.94万亩,砍伐树木66.3万亩。如果采用同塔双回路建设,至少可节约走廊资源74万亩,可少砍伐树木12.38万亩,可少占用青苗6.2万亩,可节省工程投资约16亿元。
采用新技术是提高电网经济效益和可靠性的必要条件。根据电网规划,我国跨区域电力交换电量2005年将达922亿千瓦时,2010年将达2125亿千瓦时。“十五”后3年我国电网将新增330千伏以上交流线路2.87万公里,直流线路约3100公里,变电容量约1.32亿千伏安。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网将新增交流线路3.8万公里,直流线路3400公里,变电容量1.8亿千伏安。到2010年,我国将建成330千伏及以上交流线路11.3万公里,直流线路8000公里,变电容量达4.6亿千伏安。大规模电网建设中,在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等措施后,电网输送能力将大大提高,必然会降低过网费;若按降低过网费0.01元/千瓦时计算,可提高效益为:2005年9.22亿元、2010年21.25亿元。因此,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是今后电网建设的主攻方向。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浙江能监办通报前三季浙江电力
2018-11-18
- 节能技术改造与服务供需精准对
2018-10-21
- 涉及11台机组!山东公示2018年电
2018-09-17
- 宁夏公布2018年煤电淘汰落后产
2018-07-05
- 大连一热电厂倾倒粉尘造成污染
2018-05-26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