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狠抓落实 开创上海节能工作新局面
2006-09-25 13:49:55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坚定信心 狠抓落实 开创上海节能工作新局面――在上海工业商业节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上海市副市长 胡延照
今天召开上海工业商业节能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按照市人大《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能源工作的决定》和市政府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围绕“十一五”期间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0%左右,全市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30%的目标,动员各有关方面扎扎实实把工业商业节能工作落在实处。市经委与市属控股集团公司、在沪中央企业签订了节能降耗责任条约;建材集团、百联集团和宝山区政府还进行了节能降耗的交流发言,希望有关单位从中借鉴经验,切实落实责任,坚决完成节能降耗任务。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工业商业节能工作讲三方面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节能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上海是一个资源约束非常突出的特大型城市,资源能源基本上来自全国各地或从国外进口。“十五”期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7.8%,2005年达到8000万吨标准煤,以全市常住人口1700万计,人均能源消费达到4.7吨标准煤。如果按照这一速度和水平,那么到201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将超过1.2亿吨标准煤,不仅会造成能源供应矛盾更加突出,而且带来能源安全问题,还会带来严峻的环保压力。这么大规模的能源消耗,对正在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市来讲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节约能源是上海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要解决上海的能源问题,根本出路是坚持国家提出的开发和节约并举、节约优先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把节约能源作为上海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
一是必须看到加强节能工作是当前一项紧迫任务。在面临国内能源短缺和全球油价高涨的大背景下,本市能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表现在用电高峰电力紧张,今年夏季最高用电负荷将近2000万千瓦,创历史最高水平;天然气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油品随石油价格上扬影响,出现阶段性紧张。特别要看到,“十一五”期间,本市能源消费量将继续增长,上海节能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从今年上半年来看,全市能源消费总量4054.7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4%,净增278.33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为0.85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下降4.7%,万元GDP电耗964.08千瓦时,同比下降5.62%,万元增加能耗1.14吨标准煤,同比下降9.55%。但要达到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4.4%,万元工业增加值下降6.9%的目标,仍面临艰巨的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
二是必须看到本市节约能源存在着很大潜力。“十五”期间上海节能工作做出显著成绩,五年中万元GDP能耗下降率为16.5%。2005年万元GDP能耗为0.88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18吨标准煤,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约为42%,这几项指标均为国内先进水平,说明上海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和加强能源管理,节能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
但另一方面,我们更要看到上海的节能潜力还很巨大,第一,与国际上发达国家比,上海的万元GDP能耗是日本的4.2倍、中国香港的3.5倍、新加坡的3倍、美国的2.4倍;上海的能耗综合利用率约为国外平均的80%。第二,与国内先进省市比,今年7月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国家能源办公室的最新数据显示,北京、广东万元GDP能耗为0.80吨标准煤、0.79吨标准煤,分别比上海低0.08吨标准煤和0.09 吨标准煤,特别是经济大省广东的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08吨标准煤,其经验值得上海借鉴。第三,从行业来看,本市工业、交通、建筑及商用和民用领域普遍存在10~30%的节能潜力;上海150个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商场,以平均节能20%计算,一年可节约108万吨标煤。如百联南方购物中心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后,平均每年节约电费100余万元,仅16个月就收回了全部投资,节能率达到20%以上。上海煤、油加工综合能耗及其它一些主要产品单位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第四,因管理不完善存在的能源浪费,这方面有很大的节能潜力。我们要通过创造性的努力工作,通过建立节能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上海的能源利用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三是必须把商业和工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应当看到,工业特大型企业多,能源消耗大户多,是节能降耗的重点;商业单位面广量大,不仅有商场自身节能改造的任务,还担负着节能产品推广的任务。商业单位是全市节能降耗的窗口,是节能产品进入千家万户的桥梁与纽带。展示上海城市的节能意识、节能形象,不仅要看工业,也要看商业及其它产业。
今年胡锦涛总书记对上海提出了“四个率先”的新要求,强调上海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要确定更高的目标,迈出更大的步伐。我们要按照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统一思想,树立信心,勇于创新,努力工作,确保实现“十一五”期间GDP能耗下降的目标,在节能降耗方面勇当国内“排头兵”。
二、抓住关键,推动节能降耗工作向纵深发展
今年是上海节能降耗到2010年实现万元GDP能耗降低20%目标的第一年,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今年是基础年,全市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节能工作,高起点地制定规划,抓好开局,分解任务,明确责任;抓住关键,落实措施;齐心协力,取得突破。
降低万元GDP综合能耗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从根本上讲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万元GDP能耗的意义来讲,既要做小“分子”,即减缓能源增长速度,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的依赖;又要做大“分母”,就是提高GDP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当前重点要抓好三项关键工作,紧抓不放,一抓到底。
1、继续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十一五”期间,上海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推动绿色“GDP”的增长。
一是要创建新型产业体系。“十一五”期间,上海要形成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大基地、大企业、大项目、大品牌为依托,资金技术密集和充分就业相统一,制造业和服务业高度融合,中小企业充满活力为特色,构筑技术创新化、制造信息化、标准国际化、资源集约化为特征的符合大都市功能的新型产业体系,走高附加值、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清洁生产,推进循环经济,同时大力发展能耗较低的商贸业和服务业。
二是要淘汰高能耗劣势企业。根据“发展优势产业,稳定均势产业,淘汰劣势产业”要求,紧紧依靠区县淘汰高耗能的劣势企业,推动产业升级。要结合世博会会址、老工业基地、苏州河等区域的产业升级和功能转换,通过搬迁、原地改造和淘汰一批劣势企业;要根据产业导向政策,对小化肥、小水泥、电石、小钢铁等行业实现整体退出;要根据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要求,对零星工业点进行整合,通过设置标准,腾笼换鸟、产业置换等方式,进行关停并转迁,淘汰一批劣势企业。
2、以效率为本,推动“三大节能重点”。也就是要管好“存量”,做小“分子”,充分挖掘节能潜力。
一是抓好重点用能单位。全市年耗能量在5000吨标煤以上的单位有800多家,主要是钢铁、电力、石化、化工和建材等工业企业,大型商场和大型宾馆,这800多家用能量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市里已将这些单位列为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管理对象,加强跟踪监控。要求大型商场大力推进节能改造,落实节能任务,并将进展情况定期向市、区县主管部门和所属集团公司报告。要求年用能量在5000吨标煤以上,和2000-5000吨的单位,定期向市、区县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报告能源利用状况。同时对重点用能单位组织制定实施“十一五”及分年度能耗下降目标计划。对不能达到节能降耗目标的单位,可以采取公示,通报等措施督促其达标。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500强之一的宝钢集团公司在吨钢耗能、吨钢耗水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宝钢自我加压,通过加大技改投入、调整结构,提出“十一五”期间总能耗下降40%的目标。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我们要学习宝钢勇挑重担、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讲大局精神。
二是抓好重点节能工程。对炉窑、风机、水泵、电机等耗能量大的设备要制定管理办法,淘汰高能耗、落后设备。要制订节能改造专项计划,加强重点耗能设备改造换代。目前与市经委第一批签约改造的项目有69个,金额达到17亿元。对确定的技改项目要采取合同能源管理办法,免费诊断服务,享受贷款优惠。市经委确定的“节能产品应用替代老产品推荐目录”也已经推出,指导企业加快推进节能产品的应用。
三是抓好重点产品单耗。对于钢铁、乙烯、玻璃、水泥等主要耗能产品,要参照国际先进水平制定产品单耗限额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要限期进行整改。有关职能部门和执法机构要从能源价格等方面给以约束,促使其节能降耗。
3、制定实施“节能管理制度”,管住增量。以法节能、以制度节能,是节能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严格的执法和监管来做小“分子”。
一是实施建设项目能耗审核制度。要严格执行国家《节约能源法》和《上海市节约能源条例》中有关建设项目节能管理的规定,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科学合理的用能论证。各区县、各部门和各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中,要把万元增长值能耗作为主要审核条件,严格把关,从源头上阻止高能耗、低附加值项目的准入。新建工业项目万元增加值能耗原则上不能高于全市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平均水平的2倍。
二是实施用能产品能效标识制度。对汽车、空调、冰箱、风机、水泵等节能潜力大、使用面广的用能产品,要实施能效标识制度。这类产品在市场销售时必须有符合要求的能效标识。要严格执行国家已颁布的有关产品能效标准,对国家还未制定能效标准的产品,本市将抓紧制定地方能效标准。市经委已准备在本市50-100家商场推出规范的节能产品展示专柜,鼓励和方便市民购买有能效标识的产品。
三是制定针对性措施,切实解决节能工作遇到的深层次问题。当前节能工作还有不少深层次问题需要我们去突破,主要有法规尚不健全,操作性不够强,没有约束力;有些节能产品技术和质量稳定度太低,成本偏高,“节能不节钱”问题明显;节能设备更新、技改的投入较大,而财政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对这些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有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抓紧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
三、形成合力,确保节能降耗工作取得实效
今年以来,上海市四套班子领导亲自抓节能,广泛开展调研,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节能工作方针、任务和政策,各行各业把节能降耗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目前已形成很大声势,得到全社会的热烈相应。当前最重要的是要促进方方面面、上上下下形成合力,狠抓落实,讲究实效。要做到五个坚持:坚持节能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相结合;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坚持依法管理与政策鼓励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对此,我提四条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区县政府、各控股集团公司、有关大企业都要明确相应的管理机构,制定节能量化指标,并层层分解下达,落实到最基层的有关人员,要把节能考核责任和成效纳入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中。
2、加强节能降耗监察机制建设。对市重点耗能大户要进行及时的监测和调控。市节能监察中心和区县节能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节能监察和能源审计,督促和帮助企业提高能源管理水平。
3、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各级统计部门要做好能源统计人员队伍建设,完善统计指标和统计网络体系。要建立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做好每季度的统计分析。各区县、开发区和用能单位要严格按照能源统计制度要求,做好能源统计工作,严禁弄虚作假。
4、加强节能政策引导。要进一步完善能源价格机制,建立反映能源供求状况和体现能源稀缺程度、促进节能的价格形成机制,对资源类价格要建立价格联动和传导机制。同时各级政府要加大节能的资金投入,落实国家对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节约资源管理和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
5、加强工商联手。商场的节能改造,照明、空调、制冷及电梯等设备的更新,需要工业企业提供节能型的设备;商业企业节能改造的资金不足,除了加强节能政策的引导,还需要发挥中介机构的积极性。要形成工商联手,产业与中介联手,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节能工作的新局面。
同志们,我们要进一步形成推进节能的良好氛围,形成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良性循环运作机制,为上海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出新贡献。
上海市副市长 胡延照
今天召开上海工业商业节能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按照市人大《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能源工作的决定》和市政府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围绕“十一五”期间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0%左右,全市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30%的目标,动员各有关方面扎扎实实把工业商业节能工作落在实处。市经委与市属控股集团公司、在沪中央企业签订了节能降耗责任条约;建材集团、百联集团和宝山区政府还进行了节能降耗的交流发言,希望有关单位从中借鉴经验,切实落实责任,坚决完成节能降耗任务。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工业商业节能工作讲三方面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节能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上海是一个资源约束非常突出的特大型城市,资源能源基本上来自全国各地或从国外进口。“十五”期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7.8%,2005年达到8000万吨标准煤,以全市常住人口1700万计,人均能源消费达到4.7吨标准煤。如果按照这一速度和水平,那么到201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将超过1.2亿吨标准煤,不仅会造成能源供应矛盾更加突出,而且带来能源安全问题,还会带来严峻的环保压力。这么大规模的能源消耗,对正在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市来讲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节约能源是上海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要解决上海的能源问题,根本出路是坚持国家提出的开发和节约并举、节约优先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把节约能源作为上海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
一是必须看到加强节能工作是当前一项紧迫任务。在面临国内能源短缺和全球油价高涨的大背景下,本市能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表现在用电高峰电力紧张,今年夏季最高用电负荷将近2000万千瓦,创历史最高水平;天然气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油品随石油价格上扬影响,出现阶段性紧张。特别要看到,“十一五”期间,本市能源消费量将继续增长,上海节能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从今年上半年来看,全市能源消费总量4054.7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4%,净增278.33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为0.85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下降4.7%,万元GDP电耗964.08千瓦时,同比下降5.62%,万元增加能耗1.14吨标准煤,同比下降9.55%。但要达到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4.4%,万元工业增加值下降6.9%的目标,仍面临艰巨的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
二是必须看到本市节约能源存在着很大潜力。“十五”期间上海节能工作做出显著成绩,五年中万元GDP能耗下降率为16.5%。2005年万元GDP能耗为0.88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18吨标准煤,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约为42%,这几项指标均为国内先进水平,说明上海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和加强能源管理,节能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
但另一方面,我们更要看到上海的节能潜力还很巨大,第一,与国际上发达国家比,上海的万元GDP能耗是日本的4.2倍、中国香港的3.5倍、新加坡的3倍、美国的2.4倍;上海的能耗综合利用率约为国外平均的80%。第二,与国内先进省市比,今年7月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国家能源办公室的最新数据显示,北京、广东万元GDP能耗为0.80吨标准煤、0.79吨标准煤,分别比上海低0.08吨标准煤和0.09 吨标准煤,特别是经济大省广东的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08吨标准煤,其经验值得上海借鉴。第三,从行业来看,本市工业、交通、建筑及商用和民用领域普遍存在10~30%的节能潜力;上海150个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商场,以平均节能20%计算,一年可节约108万吨标煤。如百联南方购物中心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后,平均每年节约电费100余万元,仅16个月就收回了全部投资,节能率达到20%以上。上海煤、油加工综合能耗及其它一些主要产品单位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第四,因管理不完善存在的能源浪费,这方面有很大的节能潜力。我们要通过创造性的努力工作,通过建立节能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上海的能源利用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三是必须把商业和工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应当看到,工业特大型企业多,能源消耗大户多,是节能降耗的重点;商业单位面广量大,不仅有商场自身节能改造的任务,还担负着节能产品推广的任务。商业单位是全市节能降耗的窗口,是节能产品进入千家万户的桥梁与纽带。展示上海城市的节能意识、节能形象,不仅要看工业,也要看商业及其它产业。
今年胡锦涛总书记对上海提出了“四个率先”的新要求,强调上海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要确定更高的目标,迈出更大的步伐。我们要按照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统一思想,树立信心,勇于创新,努力工作,确保实现“十一五”期间GDP能耗下降的目标,在节能降耗方面勇当国内“排头兵”。
二、抓住关键,推动节能降耗工作向纵深发展
今年是上海节能降耗到2010年实现万元GDP能耗降低20%目标的第一年,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今年是基础年,全市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节能工作,高起点地制定规划,抓好开局,分解任务,明确责任;抓住关键,落实措施;齐心协力,取得突破。
降低万元GDP综合能耗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从根本上讲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万元GDP能耗的意义来讲,既要做小“分子”,即减缓能源增长速度,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的依赖;又要做大“分母”,就是提高GDP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当前重点要抓好三项关键工作,紧抓不放,一抓到底。
1、继续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十一五”期间,上海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推动绿色“GDP”的增长。
一是要创建新型产业体系。“十一五”期间,上海要形成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大基地、大企业、大项目、大品牌为依托,资金技术密集和充分就业相统一,制造业和服务业高度融合,中小企业充满活力为特色,构筑技术创新化、制造信息化、标准国际化、资源集约化为特征的符合大都市功能的新型产业体系,走高附加值、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清洁生产,推进循环经济,同时大力发展能耗较低的商贸业和服务业。
二是要淘汰高能耗劣势企业。根据“发展优势产业,稳定均势产业,淘汰劣势产业”要求,紧紧依靠区县淘汰高耗能的劣势企业,推动产业升级。要结合世博会会址、老工业基地、苏州河等区域的产业升级和功能转换,通过搬迁、原地改造和淘汰一批劣势企业;要根据产业导向政策,对小化肥、小水泥、电石、小钢铁等行业实现整体退出;要根据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要求,对零星工业点进行整合,通过设置标准,腾笼换鸟、产业置换等方式,进行关停并转迁,淘汰一批劣势企业。
2、以效率为本,推动“三大节能重点”。也就是要管好“存量”,做小“分子”,充分挖掘节能潜力。
一是抓好重点用能单位。全市年耗能量在5000吨标煤以上的单位有800多家,主要是钢铁、电力、石化、化工和建材等工业企业,大型商场和大型宾馆,这800多家用能量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市里已将这些单位列为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管理对象,加强跟踪监控。要求大型商场大力推进节能改造,落实节能任务,并将进展情况定期向市、区县主管部门和所属集团公司报告。要求年用能量在5000吨标煤以上,和2000-5000吨的单位,定期向市、区县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报告能源利用状况。同时对重点用能单位组织制定实施“十一五”及分年度能耗下降目标计划。对不能达到节能降耗目标的单位,可以采取公示,通报等措施督促其达标。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500强之一的宝钢集团公司在吨钢耗能、吨钢耗水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宝钢自我加压,通过加大技改投入、调整结构,提出“十一五”期间总能耗下降40%的目标。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我们要学习宝钢勇挑重担、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讲大局精神。
二是抓好重点节能工程。对炉窑、风机、水泵、电机等耗能量大的设备要制定管理办法,淘汰高能耗、落后设备。要制订节能改造专项计划,加强重点耗能设备改造换代。目前与市经委第一批签约改造的项目有69个,金额达到17亿元。对确定的技改项目要采取合同能源管理办法,免费诊断服务,享受贷款优惠。市经委确定的“节能产品应用替代老产品推荐目录”也已经推出,指导企业加快推进节能产品的应用。
三是抓好重点产品单耗。对于钢铁、乙烯、玻璃、水泥等主要耗能产品,要参照国际先进水平制定产品单耗限额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要限期进行整改。有关职能部门和执法机构要从能源价格等方面给以约束,促使其节能降耗。
3、制定实施“节能管理制度”,管住增量。以法节能、以制度节能,是节能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严格的执法和监管来做小“分子”。
一是实施建设项目能耗审核制度。要严格执行国家《节约能源法》和《上海市节约能源条例》中有关建设项目节能管理的规定,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科学合理的用能论证。各区县、各部门和各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中,要把万元增长值能耗作为主要审核条件,严格把关,从源头上阻止高能耗、低附加值项目的准入。新建工业项目万元增加值能耗原则上不能高于全市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平均水平的2倍。
二是实施用能产品能效标识制度。对汽车、空调、冰箱、风机、水泵等节能潜力大、使用面广的用能产品,要实施能效标识制度。这类产品在市场销售时必须有符合要求的能效标识。要严格执行国家已颁布的有关产品能效标准,对国家还未制定能效标准的产品,本市将抓紧制定地方能效标准。市经委已准备在本市50-100家商场推出规范的节能产品展示专柜,鼓励和方便市民购买有能效标识的产品。
三是制定针对性措施,切实解决节能工作遇到的深层次问题。当前节能工作还有不少深层次问题需要我们去突破,主要有法规尚不健全,操作性不够强,没有约束力;有些节能产品技术和质量稳定度太低,成本偏高,“节能不节钱”问题明显;节能设备更新、技改的投入较大,而财政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对这些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有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抓紧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
三、形成合力,确保节能降耗工作取得实效
今年以来,上海市四套班子领导亲自抓节能,广泛开展调研,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节能工作方针、任务和政策,各行各业把节能降耗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目前已形成很大声势,得到全社会的热烈相应。当前最重要的是要促进方方面面、上上下下形成合力,狠抓落实,讲究实效。要做到五个坚持:坚持节能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相结合;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坚持依法管理与政策鼓励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对此,我提四条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区县政府、各控股集团公司、有关大企业都要明确相应的管理机构,制定节能量化指标,并层层分解下达,落实到最基层的有关人员,要把节能考核责任和成效纳入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中。
2、加强节能降耗监察机制建设。对市重点耗能大户要进行及时的监测和调控。市节能监察中心和区县节能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节能监察和能源审计,督促和帮助企业提高能源管理水平。
3、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各级统计部门要做好能源统计人员队伍建设,完善统计指标和统计网络体系。要建立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做好每季度的统计分析。各区县、开发区和用能单位要严格按照能源统计制度要求,做好能源统计工作,严禁弄虚作假。
4、加强节能政策引导。要进一步完善能源价格机制,建立反映能源供求状况和体现能源稀缺程度、促进节能的价格形成机制,对资源类价格要建立价格联动和传导机制。同时各级政府要加大节能的资金投入,落实国家对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节约资源管理和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
5、加强工商联手。商场的节能改造,照明、空调、制冷及电梯等设备的更新,需要工业企业提供节能型的设备;商业企业节能改造的资金不足,除了加强节能政策的引导,还需要发挥中介机构的积极性。要形成工商联手,产业与中介联手,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节能工作的新局面。
同志们,我们要进一步形成推进节能的良好氛围,形成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良性循环运作机制,为上海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出新贡献。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
2018-12-05
热点排行
- · 广东3年蓝天保卫战行动方案(征):全省不再新建煤电项目 关停315.5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
- · "十一五"确定六大发展战略重点 能源消耗降低20%
- ·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涉及燃煤火电机组、核电站建设等
- · 解读环保决定:我国推行利于环保经济政策
- · 江苏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实施意见:鼓励参加电力交易主体签订峰谷交易合同
- · 《湖北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出台 太阳能风能项目必须严守环境红线
- · 广东省发布2018年珠三角地区煤炭消费减量控制工作通知 压减煤机发电 调增燃气机组
- · 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面临主要任务(电力煤炭部分)
- · 《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行动计划》发布
- · 安徽省合肥市印发《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