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脱硝工程质量渐现隐忧
2013-09-10 15:50:1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新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新标准的实施将提高火电行业环保准入门槛,同时催生逾3000亿元火电脱硝市场。伴随着工程市场的快速启动,占工程总成本40%以上的脱硝催化剂市场率先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由此带来的质量隐忧也逐渐浮出水面。
在一次脱硝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围绕着脱硝催化剂生产工艺是“烧青花瓷”还是“烧砖”的形象比喻,与会者展开了热烈讨论。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认为,催化剂的生产有其严格的工艺条件,其过程不是“烧砖”,而应该是像烧制高级陶瓷工艺品那样。
据介绍,催化剂平均每3年要更换一次。有分析测算,“十二五”期间脱硝市场对催化剂的需求量每年将达到10万~12万立方米,市场规模高达500亿元。目前国内启动实施的脱硝工程项目,业主单位在催化剂工艺选择上采取单独招标制,从而可能进一步加剧催化剂市场的无序竞争。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余剑博士认为,火电脱硝产业要想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借鉴火电脱硫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火电脱硫主要采用工程招标方式,中标脱硫公司采用EPC模式只是将设施安装到位即退出,并不参与后期运营,客观上造成电厂尽力压价、脱硫公司恶性竞争、在低价挤压下追求利润的局面。低价项目相继出现一系列质量问题,如部分烟气脱硫装置质量不过关、脱硫设施投运率低等现象。
据了解,在全国脱硫项目中,运行不正常的占两三成,如果加上运行基本正常但尚有改进的比例达四成之多。从工程质量到工程寿命,电厂脱硫问题的“后遗症”正逐渐显现,脱硫设施的质量问题也折射出建设速度过快带来的一系列弊端。
为避免恶性竞争,确保工程质量,提高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业内专家建议,由国家相关部门组织专家或委托行业协会对从事烟气脱硝工程建设和相关产业领域的企业从注册资金、资质、业绩、市场信誉等方面设立准入门槛,制定准入办法,进行资格准入。建立国家鼓励的脱硝工艺设备名录制度,引导脱硝产业和技术的良性发展。并且依托国家实施环保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工程,增强脱硝技术创新能力,在相关工艺设备方面实行优胜劣汰。通过发布国家鼓励或限制发展的脱硝装备目录,筛选推广质量好的脱硝设备,发展脱硝设备产业链。此外,政府部门要组织研究火电厂烟气脱硝标准体系,按照轻重缓急制订相关标准,为脱硝产业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政策保护,促进脱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一次脱硝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围绕着脱硝催化剂生产工艺是“烧青花瓷”还是“烧砖”的形象比喻,与会者展开了热烈讨论。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认为,催化剂的生产有其严格的工艺条件,其过程不是“烧砖”,而应该是像烧制高级陶瓷工艺品那样。
据介绍,催化剂平均每3年要更换一次。有分析测算,“十二五”期间脱硝市场对催化剂的需求量每年将达到10万~12万立方米,市场规模高达500亿元。目前国内启动实施的脱硝工程项目,业主单位在催化剂工艺选择上采取单独招标制,从而可能进一步加剧催化剂市场的无序竞争。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余剑博士认为,火电脱硝产业要想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借鉴火电脱硫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火电脱硫主要采用工程招标方式,中标脱硫公司采用EPC模式只是将设施安装到位即退出,并不参与后期运营,客观上造成电厂尽力压价、脱硫公司恶性竞争、在低价挤压下追求利润的局面。低价项目相继出现一系列质量问题,如部分烟气脱硫装置质量不过关、脱硫设施投运率低等现象。
据了解,在全国脱硫项目中,运行不正常的占两三成,如果加上运行基本正常但尚有改进的比例达四成之多。从工程质量到工程寿命,电厂脱硫问题的“后遗症”正逐渐显现,脱硫设施的质量问题也折射出建设速度过快带来的一系列弊端。
为避免恶性竞争,确保工程质量,提高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业内专家建议,由国家相关部门组织专家或委托行业协会对从事烟气脱硝工程建设和相关产业领域的企业从注册资金、资质、业绩、市场信誉等方面设立准入门槛,制定准入办法,进行资格准入。建立国家鼓励的脱硝工艺设备名录制度,引导脱硝产业和技术的良性发展。并且依托国家实施环保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工程,增强脱硝技术创新能力,在相关工艺设备方面实行优胜劣汰。通过发布国家鼓励或限制发展的脱硝装备目录,筛选推广质量好的脱硝设备,发展脱硝设备产业链。此外,政府部门要组织研究火电厂烟气脱硝标准体系,按照轻重缓急制订相关标准,为脱硝产业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政策保护,促进脱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