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清洁能源 > 正文

新技术“制造”清洁能源

  2012-12-31 09:15:25    来源:新财经 
A- A+
电力18讯:    
  中德生态园体验运营中心主体土建工程顺利封顶,园区整体建设进入了实质性阶段。这座位于胶州湾西岸的生态园规划总面积达10平方公里,园区包括高端产业区、居住区、商业服务区、生态景观区等。中德生态园建成后,将成为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示范意义的高端生态园区。

  生态园区已成为继经济技术开发区、技术产业园后的第三代园区建设模式。其中,能源规划是实现生态园区能源系统建设目标的基础,也是实现园区其他各项建设指标的保证。立足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些中国企业正在“重新定义能源”,并以生态园区为实验基地,依托能源科技创新,建立一个全新的能源体系和能源状态,从而通过技术创新“制造”能源。

  “泛能网”构建生态园区

  近年来,关于生态园区、能源生态城的说法不绝于耳,但很多人并不清楚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园区。这种新型的能源生态城概念不仅强调环境的生态,更关注能源的生态。也就是说,更多考虑的是能源的循环,对能量实现梯级利用、余能最大回收,对能源全生命周期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并最终将能源全部“榨干吃净”。

  举个例子,用煤发电的有效温度在1000~1300℃之间,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利用方式,1000℃之下和1300℃以上的煤炭能量就被白白浪费了。这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同时还会产生极大的环境污染。

  “过去,能源是单一的生产,造成效率低下的本质是能源、资源和职能的过度浪费,未被开发的资源错位。对此,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就是泛能网技术。它是实现能量流、信息流和非能源物质流相互耦合的智能协同网络化技术,关注能源生产、应用、储运和再生的全过程。”新奥集团首席技术官甘中学博士表示,新奥志在建立真正的新能源体系,打造“能源新常态”。

  根据甘中学的描述,基于泛能网技术,我们可以看到生态园区的内能源将呈现一种“智慧”状态:在园区内天然气、太阳能、气电联产、煤气化生产、微藻生物能源、地热等多种能源生产方式并存,以最佳方式保障整个城市的能源稳定供应。城市中的泛能站,则将天然气、电能转化为汽、电、热等能量,并根据不同消费载体的能源用量、时间段、使用形式等,实现能源的优化补给和调度。而这些调度、优化、传输、使用、流转等环节,都能在泛能服务平台上一览无余。

  这样的画面,未来将会在中德生态园中真实上演。中德生态园控制性能源详细规划由新奥集团编制,它是利用泛能网技术将能源、资源和信息耦合在一起,实现区域内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在中德生态园的泛能网规划中,我们将建设一个大型的能源供应站,在各个小区再建一些小型的泛能站,实现1拖N的整体能源供应系统,保证整个能源系统的稳定。

  新奥泛能技术中心技术人员以办公和居民用电系统举例说明:居民用电系统晚上负荷高,白天负荷则接近于零;而办公用电恰与之相反。原有的居民区与办公区需要分别建设1个100万千瓦时的配电设施才能满足用电需要,而利用泛能网技术,完全可以各建一个50万千瓦时的配电设施,根据白天居民区用电少而办公区用电多的特点,可以把居民区盈余能量传送到办公区,夜晚则做反向传送,将办公区盈余能量传回到居民区,如此可以在降低能源设施建设成本的前提下,满足两个不同区域的用能需求,从而在总体上减少能源浪费。

  技术创新“制造”能源

  在化石能源面临枯竭的警钟下,如何利用技术创新“制造”能源,成为所有政府和能源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能显著达到节能减排效果的“能效改进”本身即是一种新的能源。来自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显示,工业部门消耗了世界1/3的能源,而工业部门中高达1/4的能耗可以通过应用节能技术和行为优化来加以避免。以新奥泛能网技术为代表的能效改进工程,在应用端解决了能源的高效利用问题,在一定意义上等于“增加了”能源。这些被称为没有“剪彩”的能效改进工程,虽然不是一种直接性的可再生能源,但是它的意义却丝毫不亚于新能源的开发。

  当然,能效改进并不能彻底解决能源枯竭的问题,如何在能源生产端找更好的新型能源和替代能源?新奥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形成了清洁能源循环生产技术。这是一系列以煤为基础的清洁转化技术总称,主要包括地下气化、煤催化气化及微藻生物吸碳技术等。煤炭通过催化气化和地下气化两种方式,被转化为合成气,这种合成气可以直接用于发电,或转化为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等产品,转化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废水等物质,通过微藻生物吸碳技术吸收利用,又可以转化为生物柴油、化工原料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

  中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然而也面临品质不高的现实。新奥的这些技术不仅实现了煤的全价开发和清洁利用,促进了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融合、转化,而且在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的同时,也降低了煤生产与利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能源的综合应用方式已经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能源综合化管理,比如德国已经在考虑城市能源供应系统,但是,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在能源生产和输配过程,还是回到了原来的老套路,因为电力市场、燃气市场、热能市场的价格是独立的,各个行业的职能分工也是独立的。

  意图打破行业竖井和企业围墙,仅仅依靠新奥的技术以及它们在各个项目中的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实现通过技术创新规模化“制造”能源,既涉及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与资源配置力度,也涉及企业自身的研发实力与创新精神。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通力合作去一一化解。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 · 大唐乌拉特风电公司锁定关键点冲刺年终目标
  • · 中德联手拟开发河北省首个风电制氢示范项目
  • · 宁波供电公司调研风电资源并网方案
  • · 内蒙古卓资县10MW风光互补项目开工建设
  • · 国电龙源电力前10月风电量同比增长33.66%
  • · 新疆风电入网装机容量突破400万千瓦
  • · 水电五局承建的埃塞阿达玛二期风电工程首台风机吊装成功
  • · 大唐华银城步新能源公司南山风电场二期工程全部风机顺利完成吊装
  • · 大风送喜讯 辽宁电网风电电力再创历史新高
  • · 湖北LNG工厂国产化率突破99%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