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碳中和 新型电力系统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1电企工作会议 碳中和 国网剥离装备制造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碳中和 > 垃圾发电 > 正文

我国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存在的深度问题

  2021-08-27 14:05:16    来源: 绿能源
A- A+
电力18讯:

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的颁布极大促进了我国农林生物质发电的发展,一个全新的产业在中国开枝散叶。

特别是强制上网制度和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政策的出台,为生物质发电扫清了入网障碍,提供了经济保障,吸引了资本的强势介入。

历经十五年的沧桑,尽管我国农林生物质发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政策问题、燃料成本问题、装备技术问题、投资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

一、政策问题

尽管生物质发电享有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以及地方政府相应的配套政策,但是在细节上不足以激励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1、上网电价依然过低

生物质发电电价构成为基准电价+电价补贴+接网费差不多在七毛五左右,如果减去税收实际电价不到6毛,到手的补贴也就在2毛多一点。

农林生物质发电要承担高昂的燃料成本,实际得到的电价与日益高涨的成本之间的差距日益缩小,项目盈利的空间也就愈来愈小。

农林生物质发电十五年来一直执行的是平价上网,因为所获得的电价补贴通过燃料采购给了农民,即便是新政每年给与25亿的补贴依然不够。

2、支持政策不稳定

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政策一直把风电和光伏作为重点,没有明确将具有多种社会效益的农林生物质发电列入补贴的首先范畴。

对于生物质能产业的支持,也没有把已经形成完整且成熟产业链的生物质发电作为支持的重点,相反多元化策略导致产业发展的混乱。

生物生物质发电尚未得到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作为最大支出款项的燃料收购无法从农民那获得增值税发票,变相的加重了企业税赋。

二、项目成本问题

任何产业都存在投建和运维成本问题,大多都可以通过管理和技术来解决,但是生物质发电投建和运维成本却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1、燃料成本过高

相对于风电、光伏和垃圾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最大的问题就是燃料成本。尽管生物质资源丰富,但是能源化过程额外投资巨大。

随着生物质电厂的增多,针对燃料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我国生物质燃料的平均价格已经从200左右,飙升至300元以上。

此外我国秸秆资源过于分散,加工成本、储运费用以及损耗占燃料成本较大比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燃料收购的资金链压力。

2、单位造价过高

与常规火电比较,生物质燃料的特点决定了其单位千瓦投资大,目前生物质发电投资成本基本上在单位千瓦造价8000-1万元以上。

生物质发电项目单位成本造价过高,主要原因是装备技术研发缓慢,无法通过技术升级降低核心装备的造价成本。

最近钢材价格的普遍上涨,相比较去年同期,钢材的价格几乎翻了一番,进一步推升了生物质发电装备的价格,造成电场单位造价过高。

三、装备技术研发能力

风电和光伏通过装备技术的更新换代,单位成本已经降低到了之前的三分之一,而生物质发电却没有实现技术上的突破。

1、技术原创性不够

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是一个跨度较大的综合性新领域,国内从基础性科学、工程设计、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研究都滞后于现在产业的发展水平。

我国生物质发电锅炉国产化主流走得是循环流化床技术,这不过是对传统燃煤锅炉的细节上的一些改造,并没有针对生物制燃料特性做原创性研发。

引进国外的水冷振动炉排炉技术,虽然实现了国产化的创新,但是由于造价过高,只有央企和上市公司采用,民营企业基本上是望而却步。

2、专业人才稀缺

生物质发电产业是舶来品,我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各大科研单位和院校也没有足够的技术知识储备和人才培养基地。

尽管国能生物发电集团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专业的生物质发电人才,但是依然无法为我国生物质发电提供全产业链的人才支撑。

一直以来很多投资方把生物质发电视为小火电,聘请燃煤电厂人才来提供技术和管理,结果进一步造成了专业人才培养陷入误区。

四、资本信心不够

任何产业实现健康发展核心问题离不开资本的支持,如果资本选择放弃一个产业,那么这个产业化过程就会陷入困境,生物质发电亦是如此。

1、对政策激励的失望

《可再生能源法》颁布以及电价补贴政策的出台,资本一度对农林生物质发电热情很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弊端的显露打压了资本的积极性。

这主要体现在相关部门对生物质发电支持态度模糊,电价补贴迟迟不到位,相关配套政策不稳定,造成了资本对生物质发电失去信心。

而与之相反的是,国家对风电和光伏支持态度是明确的,政策扶持力度足够,生物质发电却没有享有相当的国民地位。

2、对产业认知的模糊

生物质发电与其说是能源,更是环保固废产业,国家支持生物质发电的目的不是解决能源问题,而是为了处理城乡农林废弃物。

因此,相对于风电和光伏的高大上,农林生物质发电更需要投资商能够下沉一线,两腿带泥才能干好的产业。

而资本的高姿态以及对产业认知的模糊,造成了投资的盲目、技术选型的错误以及管理的粗放,最终在生物质发电产业折戟沉沙。

五、产业鱼龙混杂

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政策,给与了相关方通过圈占项目分割国补蛋糕的雄心,一时间生物质发电成为香饽饽,却也给产业发展留下了隐患。

1、产业门槛过低

早期进入生物质发电产业的门槛很低,有没有资本和技术实力都可以进入,结果导致生物质发电产业路条满天飞,半拉子工程遍地皆是。

门槛过低,产业内部鱼龙混杂,生物质发电产业给人呈现的是盲目、混乱及失败的印象,这不但严重毁坏了产业形象,也造成相关部门对产业失去足够的耐心。

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收紧,国企和上市公司纷纷停止了对生物质发电项目的投资,一些跨界进入的小鱼小虾,在大潮退后连裤衩都没剩。

2、产业急需洗牌

生物质发电目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无论是行业政策、企业生存环境和运作体制,都需要一场彻底洗牌,来净化产业的生存环境。

当然,经过十五年的发展,生物质发电也涌现出了一批生产规模大、精细化管理出众、创新能力强、综合经济效益高的企业,成为产业发展支撑的龙头。

生物质发电产业洗牌整合是必须的。通过洗牌整合,淘汰劣质企业和落后技术,让投机者出局,杜绝跑马圈地、倒卖路条,让龙头企业引领产业的发展。

结语

通过深度分析生物质发电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要保证生物质发电行业的健康快速展,除了完善相关的政策支持,更需要进一步推动装备技术的创新,突破发电技术瓶颈,降低投建和运维成本。

生物质发电作为新兴行业,其产业化和商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在后续产业规划和激励政策上,相关部门依然要制定合理的上网电价和财税政策支持,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提升资本的信心。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生活垃圾焚

2021-08-27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暖通设计分

2021-08-27

碳中和背景下垃圾焚烧发电行业

2021-08-27

江西都昌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2021-08-27

济南城区首家生物质热电厂1号

2021-08-27

热点排行
  • · 年发电1亿5千万度 宁波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运营
  • · 福清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项目最快拟年底动建
  • · 垃圾发电 秦皇岛市区结束生活垃圾填埋史
  • · 全国各省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投及运营数量
  • · 济南市实现垃圾发电
  • · 济宁市垃圾发电并网成功
  • · 天富热电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获批
  • · 我国中部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始接收垃圾
  • · 姜堰利用城市垃圾发电废渣还可以制砖
  • · 山西省晋中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隆重举行开工仪式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