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垃圾发电 > 正文

国内首个超低排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运行 优于欧盟2010标准

  2018-10-09 23:08:21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宁波市海曙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是宁波市中心城区三大焚烧厂之一,也是国内首个投入运行的超低排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主要处置生活垃圾分类中的其他垃圾,采用先进组合工艺,烟气排放标准低于欧盟及国家限值,为全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树立了洁净焚烧的典范。该项目于2017年8月正式投用,一年来运行平稳,累计处理生活垃圾95.2万吨、发电3.51亿千瓦时,真正意义上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先后获评中国循环经济2017年度最佳实践奖、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入选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以及省、市、区三级重点工程。主要做法是:

 

一、把好“建设关”全面强化顶层设计

 

一是前瞻性设计化解“垃圾围城”

 

该项目一期工程设有3条焚烧线,单条线垃圾处理能力750吨/日,设计总处理规模达到2250吨/日,垃圾处理总量将占宁波中心城区45%以上,使得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日处理量达到4950吨,能有效解决海曙区及周边区域生活垃圾的出路问题,改善地区生态环境,解决城市“垃圾围城”难题。该项目投产近一年来运行平稳,累计处理生活垃圾95.2万吨。

 

二是循环性利用实现“变废为宝”

 

厂内设置装机容量为两台25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和两台30MW的发电机,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蒸汽发电,每焚烧1吨垃圾,可发电470千瓦时。截至目前,日发电量约105万千瓦时,共发电3.51亿千瓦时,除少数电量自用,多数电量输入华东电网供给千家万户。

 

三是颠覆性理念打造“蜂巢外观”

 

项目外立面由法国AIA公司负责设计,灵感源于蜂巢理念,以蜜蜂采集花粉酿造蜂蜜的经过,比喻垃圾回收利用实现资源再生的过程。整座厂区从设计建造,到材料选型采购均贯彻简约、环保的理念。建筑外墙采用磨砂U型玻璃材料,红白对比明快柔和。同时,“去工业化”设计,艺术化的外形,既有工业建筑的美感,又兼具艺术美学的气质,成为宁波工业旅游地标之一。

 

二、把好“工艺关”全面提升发展能级

 

一是采用烟气超低排放工艺

 

项目采用超低排放烟气净化工艺,烟气排放优于欧盟2010标准及国家《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是国内首个投入运行的超低排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根据监测显示,采用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销)、干法脱酸、活性炭喷射吸附等组合工艺处理后,颗粒物、HCl、NOx、SOx、CO、重金属等指标的实测值均低于国标数值的20%。例如,颗粒物浓度小于3mg/m3,远低于国标(20mg/m3)、欧标(10mg/m3);CO(一氧化碳)浓度小于3mg/m3,低于国标(80mg/m3)、欧标(50mg/m3)。现阶段,正在继续优化组合工艺,向更低排放标准努力,引领国内垃圾焚烧技术革新。

 

二是采用渗滤液零排放工艺

 

针对国内生活垃圾含水率较高、渗滤液量较大的实际,该厂研发了一套循环型渗滤液处理系统,垃圾中所含渗滤液集中收集到渗滤液处理站,采用机械过滤、厌氧发酵、好氧发酵、生物膜过滤等多道高科技工序,把过程中产生的臭气、沼气、污泥等送入焚烧炉,把处理后合格的清水补充到发电厂的冷却循环系统加以利用,从而实现了渗滤液的零排放。

 

三是采用先进设备提升工艺

 

该厂技术公司创新改进机械炉排炉,实现焚烧炉的国产化,解决了进口焚烧炉“水土不服”问题,具有运营稳定持久、飞灰产生量少、残渣处理彻底等优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针对目前垃圾焚烧炉二噁英排放控制难、二噁英检测周期长、检测难度高、检测结果时效性低等问题,积极与浙江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等开展合作,引入焚烧过程二噁英排放在线快速检测系统,可在运行中随时监测二噁英排放量,促进二噁英排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根据监测,二噁英排放浓度为0.013ng-TEQ/m3,低于欧标(0.08ng-TEQ/m3),是国标(0.1ng-TEQ/m3)的10%。

 

三、把好“管理关”全面消除“邻避效应”

 

一是注重清洁运输

 

该市城管局会同属地城管部门加大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考核和监管力度,全方位落实各区加强垃圾运输车车容车貌管理,全力贯彻“清洁运输”要求,多方合力,最大限度杜绝垃圾运输车跑冒滴漏现象,减少焚烧发电项目运行对周边村民产生的影响,杜绝在运输环节出现环境纠纷。例如,针对试运行期间出现的车容车貌不整洁、滴漏撒扬等问题,成立专项执法组,24小时在地磅房设卡检查,累计检查3000余车次、发现问题车辆400余车次,责令整改154车,禁止进场43车次,确保垃圾运输过程规范化和有序化。

 

二是注重宣传教育

 

在焚烧发电厂内开设博物馆,每周五设立焚烧厂公众开放日,市民可进厂近距离参观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和技术流程,提高市民对垃圾焚烧项目的科学认识,为周边社区搭建市民环保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环境教育示范基地、工业旅游基地、党建教育基地。同时,建设体育馆、室外篮球场、网球场等运动场所,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实现厂区综合利用。截至目前,接待游客517批,共计1.22万人次,成为“邻避”变“邻利”的典范,构建了友邻和谐共享全开放新模式,被浙江省政府作为示范案例全省推广。

 

三是注重信息公开

 

市、区城管部门长期派有驻厂监管代表,实时对企业的环保排放、安全运营有效监督。自投入运营以来,该厂秉承电力系统“两票三制”的运营管理宗旨,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设备定期轮换和试验制度,促进安全生产。同时,引入第三方专业监测团队,制定垃圾焚烧企业运行和环保绩效评价标准,定期组织第三方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以此督促企业安全、环保达标运营。截至目前,已开展二噁英第三方检测10次,常规检测16次,所有数据均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并达到环保批复要求。

 

 

 

来源:浙江城乡建设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垃圾焚烧发电排名出炉 江浙地

2018-06-28

热点排行
  • · 我国中部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始接收垃圾
  • · 全国各省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投及运营数量
  • · 安徽省广德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工
  • · 山西省晋中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隆重举行开工仪式
  • · 光大国际旗下总投资约27.56亿元四个生活垃圾发电项目、一个餐厨处理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 · 北京市平谷区首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投用
  • · 河南林州市生活垃圾发电项目奠基
  • · 伟明环保将投资7亿元建东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 · 济南市实现垃圾发电
  • · 深圳能源集团牵手上海电气,开发高效垃圾焚烧发电业务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