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碳中和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1电企工作会议 碳中和 国网剥离装备制造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碳中和 > 焦点头条 > 正文

加快发展氢能产业 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2021-01-19 00:00:00    来源:能源发展网 
A- A+
电力18讯: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积极发展氢能产业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目前仍面临技术难度大、市场规模小、使用成本高等难题,故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认为,为了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我国有必要将加快发展氢能产业作为重要途径。

我国加快发展氢能产业已具备一定条件

在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加快氢能产业发展有何意义?

李佐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必须推进低碳发展,推进低碳发展的重点是实现能源结构转型,而氢能正好是零污染的清洁能源。加快发展氢能产业,将有利于促进关键核心技术开发,推动能源低碳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为实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突出贡献。

我国氢能资源十分丰富,氢能技术研发已取得长足进展,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正在形成。近年来,我国与氢能相关的高性能产品研发及批量生产、催化剂等核心技术研发取得了重要进展,氢能制储运技术已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已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关键部件。

目前,我国是第一产氢大国,拥有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神华等一批副产氢和煤制氢企业,年氢产量约2200万吨,占全球三分之一。中国在氢气制取上有巨大优势,化工工业副产氢相关企业多达百家,仅煤化工板块年产氢就超过400万吨。特别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具有较大的潜力,可以用于以电解水方式制取“绿氢”。同时,可发挥氢气的储能作用,以解决间歇式能源消纳问题。

截至2019年11月,全国4个直辖市、10个省份、30个地级和县级市发布了氢能产业规划;国内氢能产业链上出现了49个投资或并购案例,涉及总金额超1000亿元。这些地方和企业在发展氢能产业上积累了一些经验。

发展氢能产业亟须解决六个问题

发展氢能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李佐军:当前,发展氢能产业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规划、标准体系不完善、监管体制需要理顺、支持政策体系有待建立、关键核心技术还存在不少短板、氢能基础设施尚处于起步阶段等,是我国加快发展氢能产业需要解决的六个主要问题。

近年来,上海、佛山、云浮等地发展氢能产业已有了相当规模,全国共有30个左右城市制定了氢能产业发展规划。虽然2020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已明确“制定国家氢能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但至今尚未发布专门的规划。

氢能产业供应链各环节技术门槛高,投资大,高度依靠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若没有政策支持,氢能产业很难完全靠市场力量发展起来。由于国家层面的氢能产业发展顶层规划缺乏,各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显得零散,部分企业投资氢能产业项目存在顾虑。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氢能技术研发还比较落后,关键核心技术还存在不少短板,关键零部件主要依靠进口,目前,我国在氢气制备、提纯、运输、加注、应用等方面已有了80多项国家标准,但还有许多标准有待制定,且一些标准与科技发展水平不匹配。各地氢能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监管处于探索之中,服务职能有待加强。如加氢站审批和运营的安监审批就较难,氢气储运的监管有待加强,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氢的监管需要强化。

未来加快发展氢能产业的突破点有哪些?

李佐军:我建议,借鉴欧盟和德国等出台《欧盟氢能战略》《德国国家氢能战略》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加快发展氢能产业作为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尽快制定和发布我国的氢能战略和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氢能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思路、目标和路线图。同时,加快制定和调整氢能产业发展标准,构建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大力开展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协调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氢能产业发展监管体制。(中国经济时报)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新能源新增装机近12亿千瓦,两大

2021-04-07

南方电网公司发布服务碳达峰、

2021-04-07

竞速“碳中和”!温州启动分布式

2021-04-07

人民日报:“碳中和”催生新机遇

2021-04-07

PPT分享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

2021-04-07

热点排行
  • · 余红辉提名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总经理
  • · 大唐集团2014年环保投入逾70亿元
  • · 王志轩:电力燃煤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应辩证地看
  • · 上海环保局称2014年空气质量大幅提高
  • · 电力减排:现有技术难支撑“超低排放”烟尘监测
  • · 中国电力行业八年减排二氧化碳47.3亿吨
  • · 国家能源局赴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进行专题调研
  • · 大手笔!2019年中央财政将安排污染防治资金600亿元
  • · 华电集团节能减排出新招
  • · 重污染燃煤电厂2020年将关停
推荐阅读
  • · 余红辉提名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总经理
  •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质疑中国煤电厂的监测数据存在弄虚作假...?电厂人你怎么看?
  • · 风电环评“紧箍咒”
  • · 清洁能源示范省(区)监测评价体系建立,评价较好可提高清洁能源开发建设规模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