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碳中和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1电企工作会议 碳中和 国网剥离装备制造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碳中和 > 焦点头条 > 正文

半数陷入利润下滑旋涡 环保上市公司迎来减税新机遇

  2019-03-24 21:31:56    来源: 
A- A+
电力18讯:

环保企业对亏损进行了反省,认为这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去杠杆、PPP项目规范化运行等宏观政策,环境治理行政化、产业非理性扩张等等。

  

2018年,对大批环保上市公司来说,是一个“小年”。

  

强有力的环境督察监管,并未带动环境产业的大爆发,整个行业反而进入了寒冬:在证券市场融资总额缩小,债券市场遇冷,行业营收下降。

  

截至3月20日,从目前已公布的环保上市公司2018年业绩预告或年度报告来看,半数公司出现利润下滑,甚至多家出现亏损。

  

天翔环境(6.030, -0.03, -0.50%)、兴源环境(4.430, 0.02, 0.45%)、盛运环保(2.750, 0.03, 1.10%)、科融环境(3.340, 0.30, 9.87%)、神雾环保(4.930, 0.26, 5.57%)、永清环保(6.550, -0.03, -0.46%)等公司亏损额高达上亿元,其中盛运环保累计逾期债务超过36亿元,预亏约25亿元。

  

环保企业对此进行了反省,认为这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去杠杆、PPP项目规范化运行等宏观政策,环境治理行政化、产业非理性扩张等等。

  

2019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壮大绿色环保产业。改革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培育一批专业化环保骨干企业,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那么,如何让环保产业更健康的发展,企业又有哪些环境经济的政策诉求?

  

3月20日,国常会部署了全国两会后首个环境经济措施:从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底,对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为何业绩乏力?

  

细数2018年利润下滑原因,环保上市公司总结出了多条原因:“严监管、去杠杆”等宏观政策影响,环保PPP项目进度放缓,应收账款未收,债务逾期,融资困难,财务费用高企,商誉减值等等。

  

3月20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19.760, 0.04, 0.20%)董事长赵笠钧向记者分析称:“环保PPP项目本身就是一个杠杆业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环保的项目公司,资本金占20%-30%,剩下的70%-80%就需要银行贷款。在去杠杆的背景下,环保PPP的融资自然就会出现问题。”

  

而过去几年,PPP模式的快速发展,给环保产业带来高歌猛进的发展。但同时,此前PPP项目的诸多弊端,随着多个环保PPP中标“大户”陷入财务困境一一曝光。

  

3月20日,首创股份(4.240, 0.08, 1.92%)总经理杨斌向记者透露了他对环保PPP问题的三点认识:快速发展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技术标准提升过快引起较大争议;过去多年的环境欠账,希望三五年内解决,过于心急,期望过高,导致一些不科学、不专业的成分存在;地方政府欠费问题,及其背后的地方政府履约意识和能力。

  

“环保行业提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地方的履约意识也应当提到相应的高度,这也直接关系到社会资本是否会积极参与PPP行业。”杨斌说。

  

据悉,一些地方财政支出管理能力不足。它们没有将环境基础设施运营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或者相应预算额度严重不足,但又没有明确稳定的付费资金来源,导致污水、垃圾服务费用无法及时足额支付,实质上已经形成地方政府隐形债务。

  

3月20日,一家环保上市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考虑到项目未来业主支付风险和资本市场融资压力,该公司去年主动控制投资的强度,放弃了20多亿项目的投资。

  

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樊元生披露,业内一些大型企业的应收账款往往高达数十亿元,一些中型骨干企业的应收账款也有几亿元之多,账目拖欠周期长的超过4年。再加上融资成本高、融资压力大,财务成本快速上升,部分企业深陷高负债、高杠杆的泥潭。

  

而商誉减值则牵扯到过去几年环保资产的过快发展。“过去在政策的驱动和资本市场的助力下,整个环保行业的资产价值都非常高,同时为了让公司有更好的增长表现,投标的时候就容易尽量报低价抢项目,这也造成了一些问题。”赵笠钧说。

  

财政资金如何用?

  

据了解,去年下半年以来,一批民企、营商环境相关政策的出台,已清除了一些环境业遭遇的“拦路虎”。

  

3月20日,清新环境(9.980, -0.15, -1.48%)总裁张根华向记者表示,中央要求清理政府、央企、国企拖欠民企账款,效果明显,资金回流很快。今年相关央企积极配合解决应收账款清欠,预期今年6月30日前会回收80%以上的应收账款。

  

清新环境业绩预告显示,因应收账款账期增加,坏账准备增加,导致去年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增加2930万元。

  

同时,中央每年投入生态环境的资金不断增长,今年仅安排大气、水、土壤专项资金就达600亿元,同比增长35.9%。

  

但如何使用好资金也是一门学问。赵笠钧表示,政府对项目的批拨款都是行政性的,如果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以政府拨的工程性建设款,用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可以形成新的局面。

  

“假设政府一年要拨1000亿,如果这笔资金不直接用于做工程,而是拿500亿建立市场化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另以500亿做支付保障,不仅能对社会资本有很好的保障,也可以促进专业上的竞争,谁的技术好、管理水平高、盈利性好,谁能获得的市场化的资金补助可能性就大。”赵笠钧说。

  

作为一名地方环保官员,湖南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也持类似观点。3月6日,他向记者建议,建立市场化引导基金和财政后奖励制度,奖励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技术进步示范工程。

  

而对于环境经济政策,环保公司在绿色价格机制、绿色税收和收费政策、绿色金融政策等方面都有建议。

  

以绿色价格机制为例,环保公司已呼吁多年,落实国家污水处理收费政策,执行火电行业脱硫脱销除尘和超低排放的环保电价政策,稳定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

  

尤其对于地方政府欠费,环境商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一份提案建议,将环境设施运营支付情况纳入环保督察问责范围。长期欠费的地方政府主管领导,政绩考评时应限制升迁调动。

  

环保产业新机遇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指出,“2018年不是环保产业的拐点,而是起点。”

  

2019年,环保产业有望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那么,环保产业将迎来哪些新机遇呢?

  

据了解,目前中国环境治理任务没有完成,资源消耗处于高平台期,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根本没有达标,对环境产业、企业的需求很大。

  

以大气为例,据环境部3月18日公布的《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简况》,去年,我国有64%的城市空气质量没有达标,还有53万平方公里的酸雨区。

  

以大气环境监测起家的先河环保(11.380, 0.14, 1.25%)就深谙其中的市场机遇,该公司去年营收、净利润预计分别增长31.75%、40.33%。

  

3月20日,先河环保总裁陈荣强向记者表示,大气污染防治市场还远没有饱和,不管是技术、市场范围、业务类型,都有大量机会。

  

工业、燃煤、机动车、扬尘,这四大污染源的治理,都需要监测能力的提升,让决策更加精准。

  

例如工业排放,产业升级改造很多还没完成。工业企业的生产、供应和配套过程,包括原材料运输、成品外运、料仓追仓等都会产生大量无组织排放,对此的治理首先就需要监测。

  

除了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川渝、两湖、赣鄱等地区也深受雾霾困扰。而在环境咨询市场,随着相关部门对企业环保责任的强调和整改帮扶,客户群体会从地方政府延伸到企业、工业园区。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18)》指出,蓝天保卫战投资需求约为10178亿元。未来三年,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环保业务收入平均每年将增加843亿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新能源新增装机近12亿千瓦,两大

2021-04-07

南方电网公司发布服务碳达峰、

2021-04-07

竞速“碳中和”!温州启动分布式

2021-04-07

人民日报:“碳中和”催生新机遇

2021-04-07

PPT分享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

2021-04-07

热点排行
  • · 余红辉提名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总经理
  • · 大唐集团2014年环保投入逾70亿元
  • · 王志轩:电力燃煤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应辩证地看
  • · 上海环保局称2014年空气质量大幅提高
  • · 电力减排:现有技术难支撑“超低排放”烟尘监测
  • · 中国电力行业八年减排二氧化碳47.3亿吨
  • · 国家能源局赴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进行专题调研
  • · 大手笔!2019年中央财政将安排污染防治资金600亿元
  • · 华电集团节能减排出新招
  • · 重污染燃煤电厂2020年将关停
推荐阅读
  • · 余红辉提名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总经理
  •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质疑中国煤电厂的监测数据存在弄虚作假...?电厂人你怎么看?
  • · 风电环评“紧箍咒”
  • · 清洁能源示范省(区)监测评价体系建立,评价较好可提高清洁能源开发建设规模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