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碳中和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1电企工作会议 碳中和 国网剥离装备制造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碳中和 > 焦点头条 > 正文

两大商业周期开创低碳未来

  2019-03-02 22:56:06    来源:陈敏曦 编译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A- A+
电力18讯:

     彭博新能源财经创始人、资深撰稿人Michael Liebreich在2018年岁末就全球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各国政治生态和气候环境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发表主旨演说。他曾任伦敦交通运输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目前就任壳牌新能源公司顾问。Michael Liebreich在演说中以1个“恐慌理由”和4个“乐观因素”,详细阐述了全球能源结构发生的重大深刻变化,并对于未来低碳世界中清洁能源和交通运输领域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及展望。

2

018年的最后一个月里,来自近200个国家的代表在波兰卡托维兹参加了第24届《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会议认为,在当下的发展形势和时间节点里,全球各国的政治因素在推动清洁化和低碳化的转变中显得更为重要。

  从表面上看,“巴黎”或许已经成为了全球气候政治的隐喻和代名词。三年前,参与巴黎协定的各国领袖们聚集在著名的灯光之城,签署了一项历史性的协议,承诺将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度变化限制在2摄氏度以下。现今,“巴黎”再次出现在头条新闻中——但这一次的起因,却是一项旨在帮助法国实现气候目标的燃油税上涨引发了骚乱。远大理想、高谈阔论、野心勃勃,却遭遇了大众的回击。

  但“巴黎”真的是世界气候政策所遇现状的缩影?还是现实的情况更为复杂?

 

 

 

恐慌的理由

Reasons to be fearful

  目前全球的新能源发展现状和一些突发事件,确实很容易使人们将气候政策的画面描绘的过于混乱,尤其是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2017年6月决定退出《巴黎协定》;并且在2018年在全球范围也呈现出了一大批备受瞩目案例——安大略保守党领袖在竞选中赢得胜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承诺要把该省从碳排放限额交易计划中“拉出来”。Tony Abbott和他所在的澳大利亚自由党,在化石集团的资助下第二次利用民众对于气候行动成本的顾虑,从态度较为温和的同僚手中夺取了控制权。

  在巴西的总统竞选中,Jair Bolsonaro利用退出巴黎协议的威胁,来表明他对商业的友好态度。尽管他后来作出了让步,但他上任总统的第一批行动之一,就是取消了该国在卡托维兹会议之后主办下一次巴黎协定会议的提议。

  德国致力于气候变化的行动则显得有些摇摆,该国执政联盟的执政文件中放弃了该国2020年的目标——即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40%的目标,由另一长效目标替代;并取消了国家燃煤发电厂关闭一年的计划,将这一决定委托给了一个“特别煤炭委员会”,但该委员会未必会在2018年年底前完成原有计划。

  全球污染物排放总量在2013年至2016年几乎持平,2017年恢复增长,2018年将再次上升。这一数据再次证明,欧盟在言辞上作了“很多工作”,但并没有采取真实行动,导致2017年排放量增长1.5%。而卡托维兹会议呈现的现实意义也给美国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在燃煤电厂持续关闭的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在下降。

  但是,在得出“全世界已经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战役中功亏一篑”的结论前,可以先等等看,或者以“一如既往”的商业模式进行,或许也都是可行的。

 

 

 

乐观因素,第1部分

并不是所有事件都与气候政治相关

  首先,我们不应该过分重视全球气候外交。聚集在卡托维兹的代表们都在讨论些什么内容?——巴黎协定议定书。我们可以对一套旨在跟踪自愿承诺的约束性规则感到兴奋。在制定“议定书”的斗争中,实际上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在两个“古老的”(气候谈判方面)冲突中的又一次小规模对抗。

  第一个冲突,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是否应沿用相同的程序来遵循承诺——发展中国家主张“宽大处理”,而发达国家则予以回击;第二个冲突是关于气候融资的问题,发展中国家正试图像2009年在哥本哈根承诺的那样,在2020年前以每年1000亿美元的融资向发达国家靠拢。

  正像两个秃顶的男人,为触手可及的梳子而争论一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最近报告说,2016年南北气候投资达到700亿美元;因此,在剩下的四年里,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投资每年仅增长9%,就能确保实现哥本哈根承诺。但这并不能安抚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他们希望拥有投融资资金的直接支配权,而不是投资于直接相关的项目。

  与此同时,卡托维兹会议上迫切需要讨论的议题,是贸易正在消失。2016年,全球主要排放国未能在最后一刻签署旨在大幅降低清洁能源生产及运输成本的“环境商品协定”;如今,他们正在把这些对气候行动至关重要的领域变成贸易战的战场,而这场贸易战是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威胁,亟待破解和停止。

  而在卡托维兹举行的会谈中,最有趣的事情或许是美国谈判人员对于赢得谈判点一如既往的态度,尽管事实上美国正在退出相关协定,并且不会受谈判结果的约束。这样看起来,他们的确是在对冲赌注,以防现任颇具“不可预测性”的总统或下一任总统再次对“巴黎协定”作出承诺。

 

 

 

乐观因素,第2部分

清洁能源和交通运输业的基础要素

  正如2015年的“巴黎协议”并不是造成从2010年开始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价格急剧下跌的主推力,在卡托维兹会议达成的任何协议也都不需要推动在几年前已经开始的电动汽车主流化进程。这也验证了气候经济先于气候外交,同时气候经济的状况日趋向好。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仅2018年下半年,全球太阳能平均水平成本就下降了14%,风能下降了6%。尽管在2018年中,中国削减了对太阳能的补贴支持,但到2018年底,中国似乎还将再安装40吉瓦新增容量,这一数字比去年下降了约25%,但整个缺口将由其他市场的增量来弥补。2018年出现自2012年以来,全球光伏发电设备的最慢增长速度,但中国大型太阳能光伏制造商都计划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将光伏装机容量提高2~3倍。

  太阳能产业将在不久的将来恢复强劲增长,这得益于其毋庸置疑的“价值定位”,以及强有力的国家及次国家政策信号——比如加州政府承诺到2045年实现零污染净排放,西班牙的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污染物排放。

  在全球范围内,风电行业迎来了有史以来“次优”的一年,新增装机容量约55吉瓦。在未来几年,设备领域发展将创造新的纪录,到2020年,仅在美国就会有30吉瓦的新项目,到2030年,巨型风机的发展将带来100吉瓦以上的离岸风电项目。

  在交通运输方面,2018年中国的电动汽车需求占比占总销售量的5%,传统汽车市场保持平稳,目前所有的销售增量都出现在电动汽车领域。欧洲和美国的电动汽车市场进展相对缓慢,销量仅占新车销售总量的2%左右,但随着特斯拉Model 3车型的推出,以及各大型制造商的数百款新车型进入展厅,情况将会发生迅速改变。

  在街头,一场无硝烟的充电桩战役已经打响,这将是一场大型石油公司和大型公用事业公司之间的“皇家”战争——壳牌公司收购了New Motion,BP集团收购了Charginaster,道达尔收购了G2Mobile。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ChargePoint刚刚结束了总计2.4亿美元的H轮融资,雪佛龙(Chevron)等为主要投资者。

  锂离子电池生产在2018年达到了重要的里程碑——超过50%的产量用于电动汽车,而不是其他消费品。从现在到2021年,电池供应链可能会出现紧张,但彼时锂离子的生产能力将飙升至630吉瓦时,是目前产量的三倍。特斯拉100 兆瓦/130兆瓦时的Hornsdale电储能电池已经证明了其可提供短期电网服务的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可为其所有者带来良性的投资回报。

  风能、太阳能、电动汽车和电池等先锋产业也正在拓展其他领域。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已经开始创造数十亿美元的价值。未来的实用型新型商业模式正在围绕着日间定价机制,散发其真正的吸引力。

  下一代清洁技术在热能、工业、回收利用、航运、重型公路运输和天然气动力等方面都已做好充足准备。发展中国家超过1.5亿人口,正在通过分布式能源系统真正享受到其有史以来第一次获得的现代能源服务。

  显然,押注于抵抗清洁能源和运输领域的进步,比押注于其蓬勃发展的风险更大。

 

 

 

乐观因素,第3部分

金融产业正在唤醒信息披露和气候风险

  第三部分,是提醒投资者和高管们需要对时代思潮的误读提高防范,正如目前股东和贷款人对高碳商业模式的排斥感逐渐增强。尽管990家金融机构管理的7.2万亿美元,仅占全球储蓄总额的3%,但事实上近期宣布的在某种形式上对化石燃料项目的撤资,是由这些机构主导操作的,更重要的是,这确实对于主要投资者造成了极大的恐惧效应,并促使他们着眼于“逃生”路径。

  根据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PRI)要求,资产所有者和管理人员应纳入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表现(ESG)等议题,来寻求其投资实体的信息披露,并披露其自己的ESG活动。

  显然,气候和排放问题是ESG重点关注的核心领域。近2400家主要机构持有和管理着82万亿美元资产,这些资产的所有者和资产管理公司均已签署PRI。在过去的12个月里,PRI的总资产增长了19%。目前PRI正在成为全球行业标准。

  另一项重要举措是2017年应英国央行行长、金融稳定委员会主席Mark Carney的要求成立的与气候相关的财务披露(TCFD)工作组,彭博(Bloomberg LP)创始人兼多数股东Michael Bloomberg担任董事长。到2018年9月份,该机构管理着100万亿美元资产,已明确表示支持上述建议。这不仅仅是关于披露和审查。该项活动对于应对那些拖延气候行动的人,已经显现出了越来越强的信心、组织能力以及对抗性。

  就在上个月,新的“气候斗士”Extinction Rebellion组织占领了绿色和平组织的办公室,重申了他们的主张,并指责绿色和平组织与企业界在全球剩余碳预算中的勾结有关。

  “日出运动”——一项由占据了美国民主党大人物Nancy Pelosi职位的新的民主党巨星 Alexandria Ocasio-Cortez支持的运动,聚集了大约15000名澳大利亚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学校罢工,来抗议政府对于气候行动的懈怠。

  当然,投资者和高管层不应仅仅关注活动人士所采取的直接行动,还应关注污染物的过度排放或糟糕的气候治理行为可能导致他们陷入法律危机。到目前为止,在主要经济体中,只有墨西哥和英国颁布了具有约束力的气候立法,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确认支持了针对政府或其代表机构的25起与气候有关的诉讼。与此同时,当地法院已经作出不利于荷兰政府的裁决,迫使其加速削减碳排放。在美国,加州、纽约、科罗拉多、华盛顿和缅因州的一些城市和地区对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提起了民事诉讼。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件——Juliana诉美国政府案,21名年龄在11至22岁之间的原告与美国联邦政府发生冲突。即使它不能胜诉,但与之关联的非政府组织“我们的儿童信托”(Our Children’s Trust)也在阿拉斯加和佛罗里达的州法院发起了类似的诉讼。

  种种迹象表明,企业和投资者对气候变化视而不见、或不将其作为风险对待,或认为气候问题事不关己的时代已经接近尾声。

 

 

 

乐观因素,第4部分

无论身处何处,都应格外留心外部局势

  第四部分是关于投资者和高管与反气候行动的民粹主义者的关系,这些民粹主义者可能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处于历史上失败的一方。

  在2018年中期选举中,特朗普总统保住了足够的席位,以维持共和党对参议院的控制;同时,民主党人获得了众议院的控制权,并获得了7个州长职位。其中内华达州、缅因州和新墨西哥州三个州,最近被共和党州长否决了可再生能源法案。威斯康星州长当选人Tony Evers在竞选活动中承诺,将与其他17位州长一道,致力于实现巴黎协议的目标。显然,公众对可再生能源的热衷远远超过许多企业领袖或立法者的想法。

  次国家级的气候行动运行状况良好。在卡托维兹会议的筹备过程中,气候小组、碳披露项目和普华永道报告中阐述,来自32个国家的120个州和地区已经签署了自己的气候目标,占比全球经济的21%,共涉及6.72亿人口。大多数协议签署方来自“Under 2”联盟成员,承诺每年减少6.2%的温室气体排放,这是将地球保持在全球气候变暖2°C以下所需的必要条件。

  在澳大利亚,Morrison担任总理的时间似乎有限。10月份,他失去了议会多数席位,因“局外人”Kerryn Phelps在竞选活动中提倡气候行动,反对备受争议的Adani Carmichael 煤矿等政纲,赢得了Malcolm Turnbull政府的补选席位。该国将在2019年5月之前进行大选,自由党的选举失利将具有明显的可能性。

  加拿大是2019年值得关注的重要市场。渥太华已经颁布法令,要求所有省份都必须征收至少20加元的碳税。那些尚未采取相应行动的州将被征收联邦税,但这些款项将直接交还给民众。如果加拿大的计划能获得良好的公众支持,这肯定会对碳税以及碳红利的支持者产生极大的鼓舞,这是两党公民气候游说团在美国提倡的一种财政中立的方法。

  即使是在巴黎的骚乱问题上,也不应得出公众拒绝在气候问题上采取任何行动的结论。公众期望气候行动既有力又有效;政策重点应该放在负担得起的清洁解决方案的激励机制上,同时也要把重点放在对于重污染高排放的惩罚措施上;成本要公平地分摊,利益要清楚地传递。毫无疑问,世界上几乎所有地方的“政治钟摆”都在向快速气候行动靠拢。

 

 

 

关于商业周期与变化速度的

几点思考

  如果说过去15年已经证明了一些事实的话,那就是清洁能源转型和交通运输的过渡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将继续以每6~7年一次的周期为特征循环发展。

  现代清洁能源转型的第一个周期是2004年至2010年。我们看到人们对清洁能源的红利期待呈现爆炸式增长;投资从每年大约1000亿美元增长到3500亿美元。同时清洁能源技术也经历了巨大的泡沫,许多人为这一周期的结束倍感失望。而第二个周期从2011年起一直持续到现在,带来了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成本的大幅下降,以及真正规模化的发展。

  虽然目前清洁能源投资停滞在平均每年3500亿美元的水平上,但到2018年底,每6美元的投资中就有1美元是涉及能源领域,这也带动了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的快速增长,约占目前世界总发电量的7.5%。

  6~7年商业周期的想法对于思考能源和交通运输领域转型的结果是必要且实用的。比尔·盖茨最喜欢的经济学家瓦茨拉夫·斯米尔(Vaclav Smil)指出,在一个世纪的发展轴线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煤炭取代了木材,石油和天然气开始取代煤炭;与此同时,ARC金融公司(ARC Financial Corporation)执行董事Peter Tertzakian也敦促我们要关注市场转型。

  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商业周期,相关领域可以发生彻底的改变。在过去的6年里,LED照明在全球照明市场的份额从不到5%上升到了40%以上;英国的煤炭使用量从40%以上下降至5%以下;插接式电动汽车在挪威的销量从5%左右上升到近50%。

  2018年10月发表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特别报告(SR 15)明确指出,到2030年全球将发生两件事——要么是我们将减少45%的排放量,要么我们将消耗掉剩余的580 GT CO2碳预算,使平均气温上升保持在1.5°C以下的可能性的几率减少至一半。要想维持住“2摄氏度”以下50%的可能性,到2030年所需的减排量底线至少为20%。

  离2030只有不到12年了。想想看:不仅每一个6年的商业周期都承担着摧毁目前看来坚不可摧的商业现状或商业模式的风险;同时在接下来的两个商业周期,也是在我们余下的职业生涯内,我们将发现自己身处在一个要么是碳排放量大幅降低,要么就没有剩余碳预算,或经营碳密集型企业缺失经营许可的世界。

  而一旦承认这个事实,在未来两个商业周期结束时,世界会变得非常不同——无论我们听不听科学家的警告,能源发展的优先次序将会变得更为清晰。

  忽略噪音,把注意力集中在能源转型的信号上。或许特朗普是“噪音”,卡托维兹会议是“噪音”,气候行动是“噪音”,新闻热点是“噪音”,但明确的信号是,你想让这两个周期结束在哪里?你想拥有什么样的投资组合?你想做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最关键的是,你现在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版权声明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年01期,英文原文来自于彭博新能源财经官网,译者系本刊记者。

 

本文系《中国电力企业管理》独家稿件,版权所有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新能源新增装机近12亿千瓦,两大

2021-04-07

南方电网公司发布服务碳达峰、

2021-04-07

竞速“碳中和”!温州启动分布式

2021-04-07

人民日报:“碳中和”催生新机遇

2021-04-07

PPT分享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

2021-04-07

热点排行
  • · 余红辉提名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总经理
  • · 大唐集团2014年环保投入逾70亿元
  • · 王志轩:电力燃煤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应辩证地看
  • · 上海环保局称2014年空气质量大幅提高
  • · 电力减排:现有技术难支撑“超低排放”烟尘监测
  • · 中国电力行业八年减排二氧化碳47.3亿吨
  • · 国家能源局赴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进行专题调研
  • · 大手笔!2019年中央财政将安排污染防治资金600亿元
  • · 华电集团节能减排出新招
  • · 重污染燃煤电厂2020年将关停
推荐阅读
  • · 余红辉提名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总经理
  •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质疑中国煤电厂的监测数据存在弄虚作假...?电厂人你怎么看?
  • · 风电环评“紧箍咒”
  • · 清洁能源示范省(区)监测评价体系建立,评价较好可提高清洁能源开发建设规模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