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碳中和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1电企工作会议 碳中和 国网剥离装备制造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碳中和 > 焦点头条 > 正文

政策支持、技术可行、群众愿接受,生物质清洁取暖进一步推广的难点在哪?

  2018-11-08 11:36:18    来源:别凡 中国能源报  
A- A+
电力18讯:

 “用这个生物质炉具取暖,除了干净卫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温度高。去年冬天,我只穿一件秋衣就过了冬。”在日前的一次入户调研中,山东省阳信县水落坡镇洼里赵村村民赵秀田满怀欣喜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已发布多项文件支持生物质清洁取暖。但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北方地区生物质能清洁供暖面积仅为2亿平方米,这与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中提出的“到2021年,生物质能清洁供暖面积达到21亿平方米”目标显然差距巨大。

      

对此,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在日前召开的2018中国·阳信生物质清洁取暖高峰论坛上疾呼:“要理直气壮叫响‘宜柴则柴’清洁取暖,扎扎实实做好生物质资源利用大文章。”

 

加快推广时机已到

      

生物质能清洁供暖是指利用各类生物质原料及其加工转化形成的固体、气体、液体燃料,在专用设备中清洁燃烧供暖的方式。主要包括达到相应环保排放要求的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锅炉等。

      

据介绍,生物质燃料搭配清洁炉具已可实现低排放。相关检测数据显示,其颗粒物排放已可低至35-48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低至250-290毫克/立方米,一氧化物不高于0.08%,且无二氧化硫排放。

      

除了排放,生物质燃料的热值也毫不逊色。国家煤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常见的生物质燃料中,热值基本能超过3000大卡,松木质颗粒热值可达4200大卡。

      

阳信县常务副县长姚振祥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作为农业大县的阳信现有耕地55万亩,年产秸秆80万吨;梨园10万亩,年剪枝5万吨;存栏肉牛27万头,年产鲜牛粪150万吨;木器加工企业年产锯末10万吨。如果能将这些资源变废为宝,不仅群众取暖、乡村粪污等问题一并化解,还能从根本上减轻政府和农民负担,可谓一举多得。

      

那么,生物质取暖的价格究竟如何?赵秀田对记者表示,他家使用的生物质燃料每吨500元,炉具全部由政府补贴,2017年取暖季仅花费了800元取暖费。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认为,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能源化利用潜力大,当前是推进生物质取暖的大好时机。“一方面有国家清洁取暖、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生物质燃料和炉具的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这些都为生物质燃料利用提供了可能。”倪维斗强调。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生物质可获得资源量达2.64亿吨标煤,生物质供热潜力达1.3亿吨标煤,而到2030年,上述两数据可增至2.88亿吨和1.4亿吨。“所以,无论是从资源供给、市场需求,还是从目标潜力来看,我国生物质供热的潜力都很大。”该中心研究员窦克军表示。

 

市场化程度偏低

      

政策支持、技术可行、群众愿接受,生物质清洁取暖进一步推广的难点在哪?

      

“长期以来,生物质是我国农村地区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但落后的使用方式制约了其发展。农村是清洁取暖的重点、难点,必须探索出自己的模式。”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会长邹瑞苍感慨道。

      

一份由民用清洁炉具专委会和北京化工大学共同完成的《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调研报告2018》显示,目前户用生物质炉具推广主要依靠政府推动,市场化程度低,成熟的商业机制尚未形成。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会长洪浩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生物质清洁取暖的专业设备并不是最便宜的,但目前政府招标多采用低价中标模式,真正优秀的设备往往难以中标,这就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最后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此外,目前市场上的生物质燃料质量鱼龙混杂,亟待培育第三方检测机构。

      

洪浩进一步表示,阻碍生物质清洁供暖的还有社会认知,尤其是部分地方政府,仍将生物质清洁燃料视为高污染燃料。而此前燃料与炉具不配套的失败案例带来的不良影响仍未清除。

      

窦克军则认为,推广生物质清洁取暖的挑战主要来自四方面:

 

  • 首先是可用燃料评估尚不到位,如果规模化发展,目前难以保证原料供应;

     

  • 二是生物质热电联产设计还有待细化;

     

  • 三是当前排放标准日益严格,生物质搭配节能环保炉具的减排技术仍待创新;

     

  • 四是目前各地对生物质供暖政策的解读差异较大,客观上也制约了生物质能的推广。

 

专业化产业链待培育

      

要高质量推进生物质清洁取暖,吴吟建议,需长远规划、系统布局,将生物质清洁取暖与城镇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同时,在分布式利用生物质能源的基础上,尽可能集中利用,不管清洁取暖项目大小,必须做专业化建设、运营和服务等。此外,还要依靠创新,多渠道探索生物质资源多联消、多联产,不断提高能效和减少排放,并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多能互补利用水平。

      

“地方政府尤其要学习‘顶着压力办实事、利民为本敢为先’的精神,理直气壮地发展生物质能,按照能源革命要求,总结生物质资源利用经验,推动生物质资源利用创新升级。”吴吟进一步强调,要建立生物质资源收集、加工设备、产品炉具、工程建设、专业服务标准体系,培育能提供一条龙和专业化服务的生物质资源利用大型企业。

      

北京老万清洁供暖设备公司董事长邢立力认为,政府要积极培育市场,保证生物质燃料的持续稳定供应,包括原料的收储运和价格稳定;炉具企业要保证取暖设备的稳定运行。而最终要让老百姓感受到生物质清洁取暖便利好用、花费少的优点,不再返烧煤,需要政府、炉具企业和燃料厂共同保障。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则建议,要推动生物质清洁供暖,需要地方政府在政策上优先选择利用该路径,同时构建生物质固体燃料的交易市场,并积极探索投融资建设的合作模式。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新能源新增装机近12亿千瓦,两大

2021-04-07

南方电网公司发布服务碳达峰、

2021-04-07

竞速“碳中和”!温州启动分布式

2021-04-07

人民日报:“碳中和”催生新机遇

2021-04-07

PPT分享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

2021-04-07

热点排行
  • · 余红辉提名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总经理
  • · 大唐集团2014年环保投入逾70亿元
  • · 王志轩:电力燃煤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应辩证地看
  • · 上海环保局称2014年空气质量大幅提高
  • · 电力减排:现有技术难支撑“超低排放”烟尘监测
  • · 中国电力行业八年减排二氧化碳47.3亿吨
  • · 国家能源局赴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进行专题调研
  • · 大手笔!2019年中央财政将安排污染防治资金600亿元
  • · 华电集团节能减排出新招
  • · 重污染燃煤电厂2020年将关停
推荐阅读
  • · 余红辉提名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总经理
  •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质疑中国煤电厂的监测数据存在弄虚作假...?电厂人你怎么看?
  • · 风电环评“紧箍咒”
  • · 清洁能源示范省(区)监测评价体系建立,评价较好可提高清洁能源开发建设规模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