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核运行超长双壁管埋地管道泄漏技术获得突破
2019年11月30日下午3:56,随着氦质谱检漏仪上检漏曲线的出现,田湾核电4号机组(某核电站4号机组)制氢站现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漏点试验预测位置9.5m,实际漏点位置9.54m,误差范围达到0.1m内。国核电站运行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核运行)在双壁管埋地管道的泄漏点定位实现了在每千米误差10米以内的精准定位。国核运行本次采用示踪气体流量法定位技术为国际首创,极大的降低了核电站的施工工期以及施工成本,填补了超长双壁管埋地管道的泄漏点精确定位的空白。
为了能让示踪气体流量法定位技术高质量的运用到此项任务中,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精调公司骨干组建项目部,开始长达半年的实验室理论强化工作。从项目4月立项以来,经过四个阶段,每个阶段进行至少200组试验,共计500小时的实验室论证工作。期间由于试验不能间断,项目部成员就拿上被褥轮流在青浦实验基地"安家"。经过近千次的台架试验,克服了采集软件升级改造、管线加长等模拟难题,在实验室取得足够理论基础才交付现场使用。
在项目现场,面对全长1050米的埋地管线,由于管道的泄漏点定位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工期和成本,项目部上下齐心,克服现场接口部门繁多,协调事务繁杂的困难积极开展工作。 "漏点已定位,一会看结果,精准定位一步到位",随着检漏曲线的出现精准定位,直击漏点,确认位置是距离管口9.5m,然后由土建开挖后进行精确测量距离是9.54m误差范围达到0.1m内。现场实施效果极佳,原预计大修工期35天,实际仅用20天就高质量的完成了各项任务,获得业主高度评价。
本次示踪气体流量法定位技术的成功应用展现了国核运行在性能试验检漏领域深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后续业务的开展开启了新的里程碑。
国核运行此次采用的示踪气体流量法定位技术针对的是双层管道,但是在试验过程中,通过大量的理论基础研究,形成了一整套的全新的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的形成,可以扩展到单管的泄漏点定位技术研究上,可广泛运用到石油化工,城市管道,海底管道,隧道以及真空列车管道等各行各业中。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华龙一号首台国产化反应堆压力
2018-10-27
- 第三届SPICRI-KAERI核电软件开
2018-10-25
- 美国BWXT核能源公司向NASA展示
2018-10-13
- 不仅用在航天,这款微型反应堆还
2018-09-30
- 中电联关于转发国家能源局2018
2018-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