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版《无问西东》有望国庆开机 聚焦中核核聚变科学家
“爱你所爱,无问西东……”电影《无问西东》中的一句台词曾感染了不少观众。影片中,四个时代的清华人,在不同的国家境遇和人生历练下,都没有停止对“真实”的求索,遵循了知识分子的赤诚内心。在离成都市区不远的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内,也有一群科学家在默默求索,追求和平利用核能源,开发新能源的步伐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可能过不了多久,这群科学家的故事即将搬上电视屏幕。由成都作家莫然小说《聚变》改编的电视剧《我亲爱的祖国》(暂定)目前已经立项,预计国庆后在成都开机。作为该剧的小说作者、编剧莫然表示,和如今玄幻、都市情感的电视剧相比,《我亲爱的祖国》可能显得有些沉重,但希望通过这样的作品让大家知道,有一群人是这样生活、奋斗的,即使在很困难的逆境下依然坚守自己的岗位,激荡起观众的爱国情怀,增加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我亲爱的祖国》(暂定名),首次聚焦受控核聚变研究,以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几代科学家为背景,讲述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下,都没有停止对核聚变的求索,为理想事业献身的故事。
《我亲爱的祖国》改编于莫然10年前出版的小说《聚变》。莫然回忆,80年代中期,她还在四川省科委工作,偶然一次到乐山的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参会,当时研究院刚刚研制出代表当时我国聚变研究发展最高水平的中国环流器一号,它使我国成为了除美国、前苏联、日本和西欧国家以外,唯一成功研制中型托卡马克装置的国家。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黑龙江省原子核物理研究所,60年代,研究所从千里迢迢的哈尔滨迁建于四川乐山。
莫然回忆,研究所虽然离乐山市区很远,但完全是在与世隔绝的山沟里,走进研究所还需要爬108级石梯。20年后,一位朋友再次带她去到研究院,不同的是,研究院已经迁址到了成都近郊,还新研制出了在国际上都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国环流器二号。
当看到崭新的基地和当年那群科学家时,莫然很是感动,“联想我20多年前在山沟里看到的一切,真正懂得了共和国脊梁的意思。我脑中蹦出了一个词‘聚散离合,风云变幻’,我当时就想到要写一部小说《聚变》,既有“核聚变” 的意思,也有几起几落,再创辉煌的意思。”
相关链接: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拥有较完整的开展核聚变能源研发所需的学科及相关实验室,先后承担并出色完成国家“四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环流器一号装置研制”及“十五”“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装置工程建设项目”建设任务,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实现了我国核聚变研究由原理探索到大规模装置实验的跨越发展,是我国磁约束核聚变领域首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单位。聚变研究和聚变相关技术的开发获多项国家专利,具有原创性的分子束加料技术等研究成果在国际聚变一流杂志及国际聚变能源大会上发表。
作为中国加入ITER计划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核西物院承担了ITER计划中多个关键部件的研制任务,包括磁体支撑系统、包层第一壁、包层屏蔽模块、气体注入系统等采购包项目。针对ITER采购包任务,核西物院在设计创新、特殊材料研制、材料连接技术、关键部件制造技术和试验检测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突破了一系列聚变工程关键技术。
2017年,随着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馆的开馆,以“中国聚变能源开发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为核心的展项,引得全世界参观者一阵“点赞”。事实上,从2006年中国政府、欧盟、美国、俄罗斯等7方共同签署协定参与ITER研究工作以来,中国的聚变科学家就从未停止向世界讲述中国核聚变能源的故事。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华龙一号首台国产化反应堆压力
2018-10-27
- 第三届SPICRI-KAERI核电软件开
2018-10-25
- 美国BWXT核能源公司向NASA展示
2018-10-13
- 不仅用在航天,这款微型反应堆还
2018-09-30
- 中电联关于转发国家能源局2018
2018-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