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铀矿开采技术已达世界先进发达水平——访IAEA官员张静
不久前,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技术合作项目框架下的“地浸采铀良好实践、安全与监管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开幕。这是IAEA首次在中国召开地浸采铀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现在中国的铀矿地浸技术,可以说已经达到世界先进发达水平。”应邀出席本次研讨会的IAEA官员张静从中核集团一路走上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舞台,见证着中国铀矿开采技术一步步得到国际的认可。
记者(以下简称“记”):地浸采铀技术作为第三代铀矿开采技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情况如何?
张静(以下简称“张”):在1997年的时候,铀矿利用地浸技术生产铀,在国际上铀料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是13%;到2009年的时候,在国际上的占比已经增加到了30%;到了今天,使用地浸采铀技术产量占比已经达到了差不多50%。可以说地浸采铀技术的发展还是很快的。
欧洲、中亚、美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是最早开发和利用地浸采铀技术的。后来,加拿大和中国也开始了这方面技术的探讨、开发和实际应用。中国在铀矿地浸技术方面,尽管比一些国家起步晚,但后续发展非常快,现阶段铀生产方面地浸产量占比重非常大。
记:中国在地浸技术领域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
张:可以说,现在中国在铀矿地浸方面,在国际上已经跻身到先进发达的行列,在很多方面不亚于其他国家。尤其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有地浸技术应用到工厂生产等方面,中国在国际上的技术水平还是比较超前的。我们的技术也已经完全达到了可以出口其他国家的水平,并开始向沙特等对开发自己铀矿资源感兴趣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技术输出、转让。除了是面向非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外,现在中国也在与拉美、东欧等国家接洽合作。
中国在核技术应用等整体领域取得的发展和成果都是举世瞩目的。1984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前面20年,我们基本上以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技术帮助为主。后面这十几年,中国从核技术研发、核电站建造和运行到核燃料循环等方面拥有了全方位的核技术完整产业链,核能的自主研发和应用能力增强。开始对外转让技术,本身就意味着我们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记:IAEA为世界范围内地浸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支持?
张:IAEA是各成员国在国际原子能领域互相交流技术、发展技术的大平台,对成员国的支持优先集中在人力资源培养、技术资源开发以及核能技术的发展方面,促进成熟的核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从发达国家向不发达但有需要的国家转移。
在铀矿资源开采方面,IAEA为一些在铀矿地浸领域具有丰富研究开发历程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国家提供技术成果展示与合作交流的平台,支持其向正在考虑、准备进行铀矿资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和利用的成员国进行技术转让。IAEA技术合作资金,通过国家项目、地区项目、跨地区项目等,以举办国际会议、培训班、提供设备等形式,在成员国进行项目审批、项目实施等过程中提供帮助。
具体到地浸技术领域的技术推广,每个矿点的组成、自然条件是不完全一样的,每一个地点都有自己的特殊条件或限制,一方面需要有历史上所积累的经验,但另一方面,具体厂址还是需要经过特殊的试验,才能够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比如特殊生产程序、特殊生产技术,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笼统照搬。这些方面的问题都需要进行国际交流,在借鉴共同技术的基础上,依据每个矿点的特殊条件和特殊要求,做成一个个技术包,在安全审评、环境防护等方面形成特殊的要求。
记:地浸技术的发展前景如何?
张:地浸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铀矿开采技术,随着世界范围内对铀料需求的不断增加,地浸技术的作用也会不断得到发挥。今年市场上铀的供应量是6.5万吨,总体设想到2025年铀的供应要增加到7.5万吨,到2035年预计要到9.4万吨铀的供应。核电站的总数量在不断增加,铀的供应需要跟上,也需要不断增加。总体而言,核电站建设形势最近这十年要比之前二十年好一些,眼下供铀问题应该不大。未来核电站数量进一步增加的话,铀的供应还需要更多的勘探和生产,以保证需要。这主要是考虑到整个环境。在巴黎公约签署之后,绝大多数签约国家都会履行其承诺,多使用清洁能源,因此为核能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机遇。(蔡皛磊)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华龙一号首台国产化反应堆压力
2018-10-27
- 第三届SPICRI-KAERI核电软件开
2018-10-25
- 美国BWXT核能源公司向NASA展示
2018-10-13
- 不仅用在航天,这款微型反应堆还
2018-09-30
- 中电联关于转发国家能源局2018
2018-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