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交流 确保安全——IAEA技术官员谈促进地浸采铀良好实践
“核能长期发展实践显示,确保核安全与发展核技术同样重要。核能发展需要与其所处环境、周围城市与居民实现良性互动。”近日,在北京召开的“地浸采铀良好实践、安全与监管”国际研讨会上,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技术官员Peter Woods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指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IAEA将以推广核能的安全利用为工作重点,促进各成员国在加强公众沟通方面的信息共享与经验交流。
IAEA为地浸技术提供交流平台
记者(以下简称“记”):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在应用地浸技术?
Peter Woods(以下简称“Woods”):目前,已有14个国家和地区在使用或试验地浸采铀技术。美国是最早开展CO2+O2地浸采铀技术的工艺研究并实现工业化应用的国家,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走在世界最前列。目前美国所有的地浸矿山都采用了地浸技术。
后来,中国、澳大利亚以及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也开始加入了这方面技术的探讨、开发和实际应用。哈萨克斯坦由于具有丰富的适于地浸的疏松砂岩型铀矿资源,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铀生产国,且全部采用酸法地浸工艺。乌兹别克斯坦也以酸法地浸工艺为主,中性“无试剂”浸出工艺也已在生产中应用,并开展过细菌作氧化剂的试验研究。澳大利亚采用地浸工艺,克服了硫酸钙沉淀、铁水解沉淀、细菌滋生堵塞矿层等技术难题,通过多种萃取剂的必选和复配,成功从地下水含盐量>20g/L的Honeymoon铀矿回收铀,经过20余年的试验研究,实现了工业应用。
记:IAEA为相关国家提供了哪些支持?
Woods:IAEA是各成员国在国际原子能领域互相交流技术、发展技术的大平台,对成员国的支持优先集中在人力资源培养、技术资源开发、核能技术发展以及技术管理、制度监管、公众沟通等方面,促进成熟的核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从发达的国家向不发达但有需要的国家转移。
在铀矿资源开采方面,IAEA借助一些在铀矿地浸领域具有丰富研究开发历程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国家,为其提供技术成果展示与合作交流的平台,支持这些国家向正在考虑或准备进行铀矿资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和利用的成员国进行技术转让。
在地浸技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信息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举办地浸技术领域的国际会议对促进成员国间技术交流具有积极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已有的讨论、中国国内现有的讨论各有侧重,各个国家针对本国铀矿资源与地浸技术特征所开展的研究各有侧重与特点,而“地浸采铀良好实践、安全与监管”国际研讨会更多是对共同点的交流。
本次会议的参与者是来提供信息的,同时也是来获取信息的。IAEA积极鼓励企业参与交流活动,因为企业结合生产实践与需求而参与科研交流,会给研讨带来不一样的视角。
技术引进与学习要因地制宜
记:专家们有一种观点是“世界上没有两座相同的矿山”,那么国际交流是怎样在具体实践中发挥作用的?
Woods:任何一个国家地浸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其他国家的学习与借鉴,而任何一项技术在应用中都要针对当地的特殊情况而有所调整。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促进了美国、欧洲、中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地浸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而其他国家想要引进和学习都必须要因地制宜,在进行国际交流、借鉴共同技术的基础上,依据每个矿点的特殊条件和特殊要求进行调整和改进,甚至要开展长达数年的试验。
IAEA还有技术合作资金,通过国家项目、地区项目、跨地区项目等,以举办国际会议、培训班、提供设备等形式,在成员国进行项目审批、项目实施等过程中提供帮助。
记:IAEA在地浸采铀领域与中国有哪些合作?
Woods:中国在地浸技术方面与国际的交流日益密切,在国际上的地位与作用也愈发突显。2016年以来,中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地浸采铀领域的国际交流,包括这次承办国际研讨会,都说明中国在地浸技术领域的实力与交流意愿不断增强,取得的成就也更加引人瞩目。
在中国举办国际研讨会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因为中国在地浸技术方面已具有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同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提升空间。
IAEA在地浸技术方面与中国的合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跨地区技术层面的国际合作、管理层面的专家人才培训、亚太地区的人才培训与技术合作。
促进了解核能发展的意义和安全性
记:您提到“IAEA将更加关注核能的安全利用,核安全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这些如何在地浸技术领域体现?
Woods:IAEA未来会更加关注技术的安全运行、以及公众对核能安全的认知两个方面。
就技术层面而言,现有的地浸采铀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主要需要考虑的就是地下水防渗与废液处理问题。与第一代采铀技术要将铀矿石磨碎、再强酸浸出相比,第三代地浸技术改变了常规矿山的生产模式,没有矿山坑道,事故就会有效减少,开采的安全性就会大大提高。
除了技术发展本身的挑战以外,让老百姓真正了解核能发展的意义、了解核技术的安全性是更大的挑战。
IAEA制定了核安全计划,目标之一就是要提供指导和援助,以帮助成员国建立强有力的核安保文化。各国需要参考国际优秀实践和公认标准,在增强对环境的保护、避免人类遭到辐射的保护以及铀矿完成生产后尾矿去污退役等方面多做工作,参照IAEA的监管导则,实现一揽子的技术开发和安全审评标准与流程的一体化。
适当的信息发布有助于获得公众对于核安全的信任与支持。对核安全文化的关注必须由大家共享,并且绝不局限于有关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范围内。参与核安全的每个团队和组织需要更注重提升公众和媒体对核领域安全文化的认识,增强公众对核领域安全的信心。(蔡皛磊)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华龙一号首台国产化反应堆压力
2018-10-27
- 第三届SPICRI-KAERI核电软件开
2018-10-25
- 美国BWXT核能源公司向NASA展示
2018-10-13
- 不仅用在航天,这款微型反应堆还
2018-09-30
- 中电联关于转发国家能源局2018
2018-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