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核电 > 科技 > 正文

华龙国际核电技术公司:“上半年拿出技术融合方案”

  2016-04-07 00:00:00    来源:澎湃新闻 
A- A+
电力18讯:

以技术融合为使命的华龙公司应运而生。

随着3月中旬正式挂牌成立,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龙公司)的商业模式逐渐浮出水面。更重要的是,有了实体化依托后,备受外界关注的华龙一号技术融合正在提速。

  “(上级主管部门)给我们的要求是今年上半年拿出融合方案,经过各级专家评审、各方面认可之后,下半年进入实施阶段。”

  在4月6日于北京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间歇,华龙公司董事长邹勇平回应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称。邹勇平坦言,时间很紧,但希望很大。“关键在4月份,技术团队谈好之后就顺了。”

  华龙一号是在中核集团ACP1000和中广核集团ACPR1000+基础上双方联合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独立出口的三代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型。自诞生之日起,华龙一号的技术融合问题始终摆在眼前。业内认为,尽管ACP1000和ACPR1000+同宗同源,均基于中国已掌握的从法国引进的M310核电技术,但具体参数差异很大,尤其是安全序列可谓完全不同。于是,在高层多轮推动下,以技术融合为使命的华龙公司应运而生。



华龙一号的目标市场。

商业模式浮出水面:

  负责初步设计,市场开拓由两大集团各自推进

  华龙公司的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作为两大核电集团的合资平台,华龙公司由中核、中广核等比例持股,一度让人看不清其市场定位及商业模式,至于其与既有核电体系的衔接,外界也始终存在诸多疑问与猜测。

  根据定位,华龙公司“致力于持续融合与发展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统一管理并实施华龙技术、品牌、知识产权等相关资产在国内外的经营,推动华龙一号成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主力品牌。”

  对此,邹勇平给出了更详细的解释。“华龙公司主要是做核岛部分。在核岛方面,我们希望给出一个统一、完整的技术方案。先由华龙公司做初步设计,待试验验证全部完成后,华龙公司将这个技术提供给两大集团做选择,再由他们完成详细的施工设计方案,做完之后再去采购设备。”

  这样看来,华龙公司的角色定位十分清晰,在后续采用华龙技术方案的项目上,华龙公司将负责核电开发最前端的初步设计部分,而国内外市场的具体开拓仍由两大集团各自推进。此前,整个设计方案都由中核、中广核各自的工程公司、设计院独立完成,华龙公司的诞生,相当于切割出双方初步设计的部分(包括人员、技术等),整合到同一平台上。

  至于商业模式,融合方案最终确定后,华龙公司将承担初步设计任务,由两大集团的工程公司向其支付费用,使华龙公司得以实现滚动发展,利用这部分费用继续进行技术提升或是开发解决方案。

  技术整合将不仅限于堆芯部分

  至于有待融合的具体内容,邹勇平表示,从技术上讲还是有很多优化空间。“这一次我们希望两个技术团队真正在一起,把技术论证做得更充分一点。不光是燃料组件,华龙一号在反应堆结构部分还可以再优化,一回路流量、安全系统配置等方面,都有继续改进、优化的空间。同时,我们也希望提升一些功率,把经济性做得更好。”

  在接受包括澎湃新闻在内的媒体采访时,邹勇平透露,根据协议,两大集团现有的与华龙有关的技术均无偿注入华龙公司,华龙公司拥有使用权。“前期两大集团已经开发成功的东西,包括试验验证的结果,华龙公司全部可以使用。”总结起来还是那句话,华龙公司依托的是中核、中广核华龙资源的再整合。

  “对于双方的差异,我们希望技术上能做一个客观的评价,选择一个最适合于‘走出去’、真正拿到国际市场上去、在专利上不会让别人对我们有所质疑的技术方案。”

  至于对华龙公司未来角色的展望,邹勇平称,华龙一号的技术融合并非“一锤子买卖”,会持续进行。“以后每个项目在初步设计上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厂址问题、外部条件变化等等。”而且,设备制造阶段、调试阶段,都有个迭代过程,需要返回到初步设计方案不断修正调整,这些过程华龙公司都将深度参与。(记者 杨漾)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华龙一号首台国产化反应堆压力

2018-10-27

第三届SPICRI-KAERI核电软件开

2018-10-25

美国BWXT核能源公司向NASA展示

2018-10-13

不仅用在航天,这款微型反应堆还

2018-09-30

中电联关于转发国家能源局2018

2018-08-04

热点排行
  • · 防城港核电厂二期工程“华龙一号”首套应急柴油发电机组通过鉴定评审
  • · 华能攻克高温气冷堆二回路化学清洗技术难题
  • · 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关键设备投产
  • · 中核检修再次被认证为高新技术企业
  • · 格力研发核电水冷离心式冷水机
  • · 滨特尔Varistar机柜 通过核动力院技术测试
  • · 中核集团首次利用宇宙射线缪子成像技术得到实验室图像
  • · 格力自主研发核岛制冷设备获得成功
  • · 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关键设备投产
  • · “中广核-深圳中学清洁能源创新体验中心”深化合作协议签署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