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网:罗格斯大学研发出核废物后处理新方法
2017-11-08 00:00:00 来源:系统管理员
A-
A+
电力18讯:
近日,罗格斯大学科学家研发出一种非常有效的“分子阱”,可以捕获乏燃料中的放射性碘化物,并回收和利用。
这种“陷阱”就像一个微小的多孔超级海绵。仅1g的这种材料内表面积可延展到5个94×50英尺的篮球场大小。后处理乏燃料时,必须对放射性碘分子和有机碘气体进行捕获和隔离,因为其容易导致癌症,危害环境。但这些气体很难捕获,极易泄漏到环境中去。
这种“分子阱”由一个多孔有机金属框架组成。它的性能超出了核工业制定的后处理厂清除乏燃料棒中99.9%以上放射性碘的标准,其吸附和与放射性碘结合的能力要远胜于目前的工业材料。“分子阱”还可以从有机金属框架中去除捕获的甲基碘,使其能够回收再利用。而目前的工业产品中的吸附剂必须与被捕获的放射性碘一起隔离。这种“分子阱”要比目前的产品便宜,而且非常坚固,能够承受恶劣的后处理条件,如高温、高酸和高湿等。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澳大利亚总理:推翻核电禁令,不惜
2018-10-26
- 俄罗斯与乌兹别克斯坦启动中亚
2018-10-25
-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海外订单
2018-09-16
- 日本12个核电机组换气管发现腐
2018-06-20
- 【数据】美国能源就业数据大全
2018-06-09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