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核电 > 国际 > 正文

全球铀市持续疲软症结何在

  2016-12-21 00:00:00    来源:中国能源报 
A- A+
电力18讯:

2015年天然铀价格下跌不及石油、铁矿石和贱金属等商品厉害,致使一些乐观分析预测铀价会在2016年翻身。然而,事实完全相反。

目前全球在建核电规模是切尔诺贝利事故以来的最高点,而且核电被认为是唯一能够降低碳排放的基荷能源,但为何铀价不升反降,再次陷入消沉?

两个市场谬论

首先解析一下有关铀价下跌的两个谬论:一个是铀市疲软全“赖”五年前的福岛核事故,另一个是正在重蹈上世纪末铀价长期低迷的覆辙,目前的弱市由库存造成。

先看第一个谬论。福岛事故后,德国多台机组提前关闭以及日本大量机组停运,确实导致预期需求水平下降。西欧和北美的新订单数量也比福岛核事故之前低了很多。然而,全球总体铀需求根本算不上疲软:中国每年都大量进口铀;俄罗斯的核电发展计划已重回正轨,而且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宣称已获得许多确定的出口订单。虽然有些国家关闭了一些核电机组,但全球总体需求并未没受多大影响。因此,福岛核事故对全球总体铀需求影响比较有限。

第二个谬论认为当前弱市与1988—2003年15年间的情形一样,是过量库存所致。在上述15年间,铀市被各种库存所支配,导致铀价长期冰封在10-15美元/磅。核电发展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之后几乎停滞,积累的商业库存从1988年之后一直压制着铀价。1995年以后,俄罗斯开始稀释过剩军用高浓铀并投放市场,继续压制铀价。美国方面,其能源部几乎免费赠送给美国铀浓缩公司(USEC)3万吨铀,使铀价再遭重创。很多人认为,当前的市场情形与上述情形类似。但事实是,全球总体铀需求展望远好于上述时期,而且库存水平并不像在一个弱市中那样下降,而是不降反升。

中国正在持续积累库存,美国和欧盟的电力公司近期也在增加库存。日本过去几年同样在增加库存,只不过增速低于福岛核事故之后那段时期。而且,铀生产商也已行动起来,加拿大矿业能源公司(Cameco)已积累相当多的库存,甚至超过了一年销量,部分原因是雪茄湖(Cigar Lake)矿的产量增速快于预期。其他主要生产商基本与上述情形类似。显然,库存不是造成当前市场疲软的原因。

那么症结到底何在?答案是铀产量水平过高。大多数人对铀存在一个错觉,即铀在地球上储量稀少,难以开采,而且因其能量特性特殊,因此非常昂贵。而事实是,铀相对而言并不匮乏,而且不难生产,因此铀相对而言是廉价的。

供需关系和产量驱动市场

根据反应堆需求计算出来的2015年全球铀需求约为6万吨铀。2015年全球铀产量接近这个数字,但是达到了1999年产量底谷的差不多两倍。

还有一个供应源是二次供应。随着美俄高浓铀稀释协议在2013年终结,二次供应不像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头几年那么高,但也没降多少,因为浓缩企业越来越善于通过欠料运行(降低尾料丰度)和再浓缩作业(对以前的高丰度浓缩尾料进行再浓缩)来“创造”铀。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因素驱动,浓缩商不再一门心思专注于浓缩,而是跨界进入铀市场寻找机会。

二次供应依然每年贡献约1.5万吨铀。目前全球总供应量在7.5万吨左右,除去6万吨用来满足反应堆需求之外,其余的1.5万吨铀基本全部归入生产商及其客户的库存。

需求方面,来自中国的需求增长得非常快,这也解释了其库存为什么快速增加。鉴于2016年下半年纳米比亚湖山铀矿投产,以及中国核电最终能发展到多大规模尚不确定,中国的库存可能已经过量。因此,中国未来可能减少从纳米比亚以外进口铀。

日本一方面已逐渐适应不靠核电就能维持的境况,另一方面地方法庭的干预增加了核电重启难度,无人知晓日本有多少反应堆能够而且何时重启。美国也面临同样的情况,此前几乎所有核电机组提出延寿至60年的预期现在已变得不切实际,直接获得一张60年运行期的许可证反而变得相对容易。大型铀买家,像美国爱克斯龙电力公司(Exelon)和安特吉公司(Entergy),依然拿不准未来5到10年需要多少座反应堆。有些机组可能推迟关闭,有些则面临关闭。

因此,总体而言,过去10年,在二次供应没有下降多少的情况下,铀产量增长了一半,而同期需求基本未变。在此情况下,铀库存水平急增是自然而然的,市场显然处于产量驱动的状态。

减产或不可避免

目前的问题是,如果当前的高库存水平有一部分开始冲击市场,那会发生什么?唯一可能的结果,是产量和价格双双大跌。

减产来自哪里?雪茄湖和湖山矿的产量提升使这个问题更加尖锐。Cameco已把兔子湖(RabbitLake)矿置于保养和维护之下,并限制美国项目产量,但其总产量在今后几年仅会小降。最合理的作法是把产量集中到成本最低的矿山,像麦克阿瑟河(McArthur River)矿和雪茄湖矿以及哈萨克斯坦的因凯(Inkai)矿,在一个萧条的市场上尤其需要这样。

近几年来,大多数产铀国的货币相对美元贬值,这意味着在边际成本基础上,许多矿山在30美元/磅左右的铀价上还能降价。那些不降价的矿山,有些受高价长期合同保护,有些是国字号生产商,未必受制于经济因素。在许多矿山关闭决策中,社会经济因素显然非常重要。

矿山关停往往是多种因素所致。今后几年唯一明显要关闭的,是澳大利亚兰杰(Ranger)矿,该矿正在耗尽库存矿石而不再开发3号深部矿。还有一些小矿山将会关闭,但最大的问题是世界头号产铀国哈萨克斯坦的产量水平,其2015年产量几乎占到全球总产量的40%。该国过去十年来的产量激增正是中国库存增加的写照。

当前羸弱不堪的市场无法承受哈萨克斯坦继续维持高产量。中国可能会降低铀进口量,同时如果中国寻求进口渠道多元化,那么哈撒克斯坦将陷入困境。哈萨克斯坦国家原子能公司(Kazatomprom)最近提出建立一个“铀基金”,但不会有太大帮助。现在把铀挡在市场之外,几年后放出来依然会削弱市场。如果哈萨克斯坦非要把产量维持在当前水平,那么就必须多样化销售,这在当前相当困难。如果各方压力不断加大,该国或将不得不选择减产。

(作者供职于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澳大利亚总理:推翻核电禁令,不惜

2018-10-26

俄罗斯与乌兹别克斯坦启动中亚

2018-10-25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海外订单

2018-09-16

日本12个核电机组换气管发现腐

2018-06-20

【数据】美国能源就业数据大全

2018-06-09

热点排行
  • · 俄正在讨论与他国建造30座核反应堆协议
  • · 阿海珐与瑞士核电运营商签署核燃料研发协议
  • · 俄今秋开始对华供应田湾核电站新机组控制系统
  • · 俄罗斯与南非签署核电谅解备忘录
  • · 亚美尼亚与白俄罗斯将加强核能领域合作
  • · 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日本柏崎刈羽核电厂的初步反馈为肯定
  • · 亚美尼亚与白俄罗斯将加强两国核能领域合作
  • · 日本开发清除核燃料碎屑的激光技术
  • · 美国修改铀转化工厂选址协议
  • · 罗马尼亚选择中广核合作建设两座核反应堆
推荐阅读
  • · 澳大利亚总理:推翻核电禁令,不惜代价降电价!
  • · MIT公布最新核能野心:全球第一座核聚变电站! MIT校长:聚变能触手可及,人类正在全速前进
  • · 谈“核”容易?世界各国核电发展政策思路迥异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