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1电企工作会议 碳中和 国网剥离装备制造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核电 > 要闻 > 正文

穿越时空追忆红色历史 央视走进中国核城“四〇四”

  2021-02-23 00:00:0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今天我们来关注“两弹一星”的事业。“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其中核弹包括原子弹和氢弹。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做出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又伟大的事业中来。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钱学森、郭永怀、黄纬禄等老一辈科学家。今天我们的故事,将从“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黄纬禄先生的一份手稿讲起。

  一份保密手稿写出对祖国的一片热爱

  这份书写于60多年前的手稿,标题叫做《关于导弹设计问题》。手稿开头的基本要求这样写道:“飞得稳、打得准、炸得狠、射得远。”这几个基础又朴素的要求,是中国人对于自主研制导弹最初的探索。

  中国的导弹研制是在苏联援助的情况下从仿制起步的。然而上世纪60年代初,中苏分歧加剧,苏联专家全部撤离,使我国的导弹研制一度陷入困境。

  当时,黄纬禄是导弹控制系统的负责人。为了使导弹“飞得稳,打得准”,他和研制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那个时候黄纬禄已经患了严重的胃病,因为没有时间住院治疗,全靠吃药来缓解胃疼。

  在那个年代,正是有着许多像黄纬禄一样的科研工作者,凭借忘我的精神,最终成就出了中国导弹一个个载入史册的辉煌时刻。

  1960年11月5日,“东风一号”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发射成功,我国成功走上导弹自行研制的道路;1966年10月27日,两弹结合试验成功,我国具有了战略威慑能力,打破了美苏两国的核垄断;1982年10月12日,“巨浪一号”潜射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水下发射弹道导弹技术的国家。

  中国核城“四〇四”:隐姓埋名 无怨无悔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原子弹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巨系统”工程,包括科研、设计、制造、生产、试验等环节。

  在它的诞生过程中,有一个地方做出了重要的支撑,这就是“四〇四”,这个只有代号的工厂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我国的“两弹”作出了什么贡献?今天,我们就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走进中国核城——“四〇四”。

  天还没亮,一辆特殊的火车载着满满的乘客准备启程。这趟列车是从嘉峪关开往一个叫低窝铺的地方,一站直达,中间不经停。它的目的地是一个在地图上都找不到任何标注的地方,人们习惯称它为“中国核城”。

  中核集团四〇四职工 李戈凡:我们坐火车。

  记者:你哪年的?

  中核集团四〇四职工 李戈凡:我是1993年的。

  在火车上,我们认识了李戈凡,像大多数“核城”员工一样,他是标准的核三代,爷爷和父亲都是“核城”的建设者。尽管从小就生活在“核城”,但他对于“四〇四”最初的印象都来自爷爷的讲述。

  中核集团四〇四员工 李戈凡:他那会睡觉的时候都搭的是帐篷,戈壁滩风沙比较大。早上起来的话,脸上跟身上都是那种沙子。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是干啥来的,知道国家还有一个比较重点比较重要的实验任务,然后他们就过来了。

  和李戈凡的爷爷一样,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批科研人员从全国各地奔赴各大核工程基地。

  由于工作内容严格保密,这些地方往往只拥有一个由三个数字组成的代号。通信地址通常只是“XX市XX号信箱”。在中核四〇四展览馆的这张老照片记录下了这段历史。

  中核集团四〇四展览馆讲解员:从全国选调的专家学者,他们扛着简单的行李告别妻儿,来到戈壁深处,开始了一段激情而又难忘的岁月。

  今年88岁的孟昭玉老人就是国家选调来四〇四的第一批技术人员。

  记者:那个时候知道您是来做跟原子弹相关的工作吗?

  中核集团四〇四退休职工 孟昭玉 88岁:不知道,我们下车的时候,你们不要说是到低窝铺下车,要说到玉门镇下车,这个地方都不告诉我。

  崔:那家里人知道你去哪里了吗?

  中核集团四〇四退休职工 孟昭玉 88岁:家里只能说西北,我们也具体联系地点就是兰州508信箱。

  崔:那个时候您多大了?

  中核集团四〇四退休职工 孟昭玉 88岁:来这才二十几岁。

  1958年,四〇四厂开始建设,对外称“西北矿山机械厂”。当年的孟昭玉来了后,被组织安排负责热处理工作,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中核集团四〇四退休职工 孟昭玉 88岁:我一直干到我退休了,都在是二车间。

  记者:一辈子就做一件事情,后悔吗?

  中核集团四〇四退休职工 孟昭玉 88岁:不后悔。为啥呢?给国家拿出那时候叫“争气弹”,拿出了争气弹了,我们大家都高兴,全国人民高兴,我们那更高兴。

  在四〇四的展览馆,有一台老式机床,这台机床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使用的核心设备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在没有精密数控机床的那个年代,要用这个机床加工出来,看似不太可能。当年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原公浦的身上。

  中核集团四〇四退休职工 原公浦:这件工作只能成功不允许失败,我的压力比天还大,就是第一颗的时候,就是这样。

  这是一个非常精密的加工过程。尺寸合格,大功告成,要是不合格,几十万人所有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顶着巨大的压力,1964年5月1日凌晨,这项工作终于完成,为5个月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奠定了重要基础。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三年后,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也取得成功。

  如今,63年过去了,“四〇四”已发展成核工业综合性科研生产基地,依然在贡献着“核城”力量。

  中核集团四〇四退休职工 孟昭玉 88岁:就是无怨无悔,现在看来我们没白来,我们作出贡献了。国家强大了,我们也有一份(力量)。

  走进“两弹城” 追忆艰苦岁月和红色历史

  “两弹一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这是一项需要坚持的漫长事业,如果没有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没有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可能会很难坚持下来。1999年,在新中国50华诞之际,国家表彰了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因为承担的是绝密任务,他们中很多人几十年隐姓埋名。

  在“两弹历程馆”,我们了解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邓稼先、于敏等9位杰出科学家都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过,为了祖国强大的共同信念,隐姓埋名,奉献一生。

  在“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旧居里,我们发现了一张手稿,这是他在罹患直肠癌晚期,住院时写下的思想汇报。上面写着,“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是王淦昌、邓稼先等老一辈共产党员对党的忠实和对科学事业的追求,孕育出了“两弹一星”精神。如今,“两弹城”已经成为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四川省党史教育基地”,每年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们慕名而来,在这些穿越时空的建筑中追忆那段艰苦岁月和红色历史。(央视新闻)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中广核: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 建

2021-01-25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领导班子

2020-07-22

广核集团总经理杨长利出任中广

2020-05-31

田佳树任华龙国际总经理

2020-05-06

一图了解运行核反应堆最多的国

2020-02-22

热点排行
  • · 中核集团领导班子成员简历,均阅历丰富
  • · 生态环境部征求《铀矿冶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等意见
  • · 11月2日 CAP1400示范工程的开工申请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 · “核聚变”最近怎么了?
  • · 关于批准秦山核电厂辅助给水出口支管隔离阀就地控制箱修改的通知
  • · 中国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获得突破
  • · 核电引发能源革命 智慧能源受益
  • · 我国内陆核电站“十三五”期间有望开工建设
  •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第三届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
  • · 我国已建立完整核工业体系
推荐阅读
  • · 广核集团总经理杨长利出任中广核电力董事长
  • · 田佳树任华龙国际总经理
  • · 一图了解运行核反应堆最多的国家
  • · 核电与火电博弈 推进电力结构优化调整
  • · 国际在建三代核电机组陷入拖期“泥潭”,“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缘何按期推进?
  • · 陕西韩城力争首个内陆核电落户?官方澄清:未开始论证核项目 有关网络媒体报道不实
  • · 助力我国核电整体出口 我国首套军民融合安全级DCS平台龙鳞系统问世
  • · 核能清洁供暖,中核广核国家电投谁领先?谁落后?
  • · 国家电投:勇担重任 推动我国核电从跟跑向并行、领跑转变
  • · 2018-2020核电小时预测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