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
12月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核聚变关键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实现首次放电,标志着我国核聚变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新一代先进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可达到1.5亿度,相关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关信息在中央电视台累计播出16次。其中,央视综合频道《新闻联播》栏目播出1次,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栏目播出1次,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今日环球》等栏目滚动播出3次,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国防军事早报》栏目播出1次,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新闻30分》《24小时》《午夜新闻》等有影响力的栏目滚动播出10次。
截至12月7日9时,“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相关信息获《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国际在线、中国青年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科技网、中国日报网、中国能源网、俄罗斯卫星网等媒体报道或转载2115篇,客户端文章686篇,微信文章336篇,论坛博客58篇,微博2269条(不含转载)。
在媒体报道方面,《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国资委网站、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国际在线、中国青年网、中国科技网、中国能源网等重点权威的国家级媒体、行业媒体广泛报道。
在国际传播方面,新华社客户端英文频道、中国网英文频道、国务院客户端英文频道、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等影响力较大的外文媒体、境外媒体积极报道,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
在新媒体方面,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财经客户端、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等新媒体及时响应,“国资小新”“科技日报”“中国能源报”“中国电力报”等微信公众号积极报道。其中,微信公众号“央视财经”发布的报道《重大突破!“人造太阳”梦想更近一步》阅读量达4万+。
与此同时,新浪微博“人民日报”“央视财经”“科技日报”等网络大V通过图文方式进行传播,网民纷纷点赞互动。新浪微博话题#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建成并首次放电#阅读量达1706.9万,讨论4142次;#中国核聚变发展取得重大突破#阅读量达7346.5万次,讨论5639次;#国内新一代人造太阳#阅读量达86.2万次,讨论295次;#中国环流器二号M建成运行#阅读量达115万,讨论326次。此外,bilibili号“中核集团CNNC”发布的短视频“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建成实现首次放电”播放量达22.5万次、点赞1.1万次、转发3631次、评论1424次。
《人民日报》: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建成放电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012/05/nw.D110000renmrb_20201205_10-01.htm
12月4日,我国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在成都正式建成放电,标志我国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变研究前列,HL—2M将进一步加快人类探索未来能源的步伐。目前全球在共同探索其实现方法,建造模拟实验平台,HL—2M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我国于2006年正式签约加入该计划,法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多国科学家持续多年在成都进行联合研究,并设立“中法联合实验周”,推动了全球相关科研进展。
新华社:我国最高参数“人造太阳”在成都建成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589744?isview=1&homeshow=0&newstype=1001
实时监控大屏上一道电光闪过,稍作间歇又是一道,频繁闪烁……在成都西南角,我国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4日正式建成放电,标志我国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变研究前列,HL-2M将进一步加快人类探索未来能源的步伐。
“核聚变由氘、氚离子聚合成氦,聚合中损失的质量转化为超强能量,这和太阳发光发热原理相同,所以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又被称为‘人造太阳’。”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所长许敏介绍,“HL-2M是我国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人造太阳’。”
《光明日报》:新一代“人造太阳”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2012/05/nw.D110000gmrb_20201205_4-01.htm
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在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建设过程中,中国核工业集团西南物理研究院联合国内多家研制单位,在装置物理与结构设计、特殊材料研制、材料连接与关键部件研发、总装集成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实现了可拆卸线圈结构,增强了控制运行水平,提升了装置物理实验研究能力;攻克了高镍合金双曲面薄壁件大型真空容器模压成型和焊接变形控制等关键技术;掌握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异形铜合金厚板材制造成型工艺,实现了高强度膨胀螺栓组件的自主国产化;研制成功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内首台大型立轴脉冲发电机组。
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之声独家专访“造太阳的人”:为什么我们还需要第二个太阳?http://m.news.cctv.com/2020/12/06/ARTIibVGEb9DeilyZta5bhFi201206.shtml
近日,我国核聚变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之声独家专访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副所长钟武律。钟武律介绍,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的核心温度大概在1500万度—2000万度,而地球上的金属材料在1000度左右就会融化,中国的“人造太阳”所要做的,就是在地球上建一个能够承受住1亿度、甚至超过2亿度高温的装置。该装置的原理是和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是类似的,就是核聚变的原理,所以它不是一个新的太阳,而是一个聚变装置,或者我们说它是一个聚变堆,其实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它来实现核聚变,并且释放能量,用来发电。
中央电视台相关报道: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领导班子
2020-07-22
- 广核集团总经理杨长利出任中广
2020-05-31
- 田佳树任华龙国际总经理
2020-05-06
- 一图了解运行核反应堆最多的国
2020-02-22
- 低温恒温器交付安装,35个国家继
2019-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