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核电 > 要闻 > 正文

央视新闻直播间:中国核工业发展 奋斗精神代代传

  2019-07-09 00:00:00    来源:中核集团 
A- A+
电力18讯:

    视频链接:http://www.cnnc.com.cn/cnnc/300555/300560/534326/index.html

  上世纪50年代,党中央作出发展中国核工业的决策,数以万计的开拓者们在荒漠戈壁,荒山野岭中开启了我国核工业的艰难起步。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从第一座反应堆到第三代核电品牌华龙一号,64年间,几代核工业人的奋斗接力成就了中国核工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追梦之路。

  这里是正在建设的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站的施工现场,29岁的王沁宇和同事们正在进行核电站主要设备的安装。

  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正在建设中的福清核电站,有望在2020年建成,成为全球首个完成建设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王沁宇从2015年项目开工时就参与其中,见证着它每一步的成长。

  中核集团福清核电有限公司 王沁宇:

  (华龙一号)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85%以上,它的核心设备都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生产的,供货厂家遍布了全国各地,有5300多家。

  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核电技术,这是让王沁宇特别自豪的一件事。王沁宇说,他已经是家里的第三代核工业者了,爷爷王乃彦是中国核科学首届毕业生,如今仍在北京从事核物理研究。

  是(爷爷)带我走进了核工业的领域,我觉得在精神上和工作上他都是我的榜样。

  今年84岁高龄的王乃彦,已经在核工业一线整整奋斗了63年。他与数以万计的建设者们一起,创造了中国核事业从零到一的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乃彦:

  这是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并称为“一堆一器”。是中国核事业的火种,老母鸡。

  1958年,“一堆一器”的建成标志着我国进入原子能时代,那个时候王乃彦和科研人员正是在这座核反应大厅里日夜无休,为的是给原子弹、氢弹和核潜艇的研制提供关键数据。

  没有窗户都不知道白天晚上,困了就裹着大衣在地上睡一觉,有的时候实在太困了,在机器旁边睡着了,经常被电流电醒。

  1958年5月,原子弹的研制进入冷试验阶段,数以万计的建设者挺进了海拔3000多米的金银滩,这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生命禁区罗布泊,核试验也在悄悄进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乃彦:

  喝的那个水都是苦水,没有淡水,都是咸的,一刮起风来,飞沙走石,什么都看不到了。

  就是在这样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中国核工业人在这里隐姓埋名,成就着一项项伟大的事业。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

  1971年9月,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这艘核潜艇没有用一颗外国的螺丝钉。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点火中子源装置负责人 王方定:

  (有人说)中国人想做原子弹,把裤子卖了也做不出来。当时有一种气概,二万五千里长征我没赶上,这个我赶上了,自然是非要做出来不可。

  以身许国,敢为人先。这是老一辈核工业人精神的精髓,也是今天新核工业建设者的底气。

  中核集团总工程师 雷增光:

  60多年来,中国的核工业人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本着自主创新、自力更生的精神创造了核工业的辉煌。在今天,核技术应用不光为我们国家提供国防的基础,还会为我们国家经济的绿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到今天,我们国家核电的总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三位,在医疗的诊断,治疗,食品的消毒,农业的育种,甚至于石油勘探,(核技术)应用非常广泛。

  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在运核电机组44台,全年核能发电量为29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为18.96%,创造历史最高水平。

  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 万钢:

  新一代核工业人在新时代要有新的作为,我们要加强基础研究、核能研发、成果转换,使核技术能够更多地惠及民生。

  央视记者:崔霞 庞静然 王佳林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领导班子

2020-07-22

广核集团总经理杨长利出任中广

2020-05-31

田佳树任华龙国际总经理

2020-05-06

一图了解运行核反应堆最多的国

2020-02-22

低温恒温器交付安装,35个国家继

2019-09-14

热点排行
  • · 中核集团领导班子成员简历,均阅历丰富
  • · 11月2日 CAP1400示范工程的开工申请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 · 生态环境部征求《铀矿冶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等意见
  • · “核聚变”最近怎么了?
  • · 核电引发能源革命 智慧能源受益
  • · 中国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获得突破
  • · 关于批准秦山核电厂辅助给水出口支管隔离阀就地控制箱修改的通知
  • · 我国内陆核电站“十三五”期间有望开工建设
  • · 我国已建立完整核工业体系
  • · 国务院核准建设华龙一号 专家评价意义非常重大
推荐阅读
  • · 广核集团总经理杨长利出任中广核电力董事长
  • · 田佳树任华龙国际总经理
  • · 一图了解运行核反应堆最多的国家
  • · 核电与火电博弈 推进电力结构优化调整
  • · 国际在建三代核电机组陷入拖期“泥潭”,“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缘何按期推进?
  • · 陕西韩城力争首个内陆核电落户?官方澄清:未开始论证核项目 有关网络媒体报道不实
  • · 助力我国核电整体出口 我国首套军民融合安全级DCS平台龙鳞系统问世
  • · 核能清洁供暖,中核广核国家电投谁领先?谁落后?
  • · 国家电投:勇担重任 推动我国核电从跟跑向并行、领跑转变
  • · 2018-2020核电小时预测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