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核电 > 要闻 > 正文

团队丨龙鳞诞生:新时代“铁人”

  2018-12-06 15:35:1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动力仪控工程中心主任吴志强的笔记本扉页记载着这样一句话。外表温和、略显腼腆的他说:“我们核军工人骨子里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也正是凭借着这股劲儿,他和项目管理团队带领着十余人的团队起步,边拉队伍边战斗,历经五年时间,成功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级DCS平台——“龙鳞”系统(NASPIC)。这是我国首套军民两用的安全级DCS系统。

        殊不知,对于这项任务,同类企业投入了几百号人的研发队伍,耗时七、八年,而核动力院这支队伍从2013年12月项目启动、2014年5月项目立项,到2017年11月取得国防科工局军工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再到2018年11月通过国家核安全局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不过四年多时间。其间,队伍的确逐渐壮大,但最终也不到300人,而且多数都是初次接触核领域。对于这样一支平均年龄二十七八岁的队伍征战沙场,为何会拥有如此强的战斗力,如何能创造这样的战绩?他们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随机采访的数位项目组成员,即可窥斑见豹。

 

他们有股拼劲

        今年8月初,已经是夜里九点多,中国核动力院西北角一处生产厂房内,灯依然亮着。吴志强交代完工作后又重新坐回电脑前,开始敲打键盘,准备一份报告。

        他随手拿起一瓶“红牛”,喝了一大口。“精力跟不上时,就会喝这个。”除“红牛”这类抗疲劳、提神的饮料外,他还爱上了茶和咖啡。

        他办公室外的其它车间里,还有几位穿着下摆长至膝盖的防静电工服的年轻人正在忙碌着。据说,这样的加班场景,现在少见了。在过去四年里,特别是从2016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车间里几乎整夜都是灯火通明的。在一个研究设计院里,实施“三班倒”,可以说是一处别样的风景。

        “那是取证的关键时刻,时间非常宝贵。”赵洋说。这位1988年出生,2015年来到核动力院的小伙子,创造了一项连续工作纪录。今年3月,他从周五上午一直工作到周日上午9时,中途只躺着休息了一会。在DCS项目中,他负责的安全显示单元稍落后于总体进度。

        “项目各环节环环相扣,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取证。你延一下,我延一下,这件事情就没法整。我要把自己负责的事情做好,不能拖累整个项目。”赵洋补充道。其实,项目组成员平常工作到夜里十一二点是一种常态,别说春节、清明节、“五一”、端午节、高温假等节假日了,多数都放弃了。

        形势催人不等人。据了解,为了更快地获得核电厂DCS系统设计和制造许可证,把握核电机遇期,抢占核电市场,项目组将取证的最后时间定在了2018年9月。从2016年11月,国家核安全局受理计算,前后不足20个月,对于项目组而言,这项任务的确艰巨,挑战空前,但项目组必须迎难而上。

        “这是我们的生死之战,只能胜不能败。DCS体量非常大,实现供货后将成为我们的支柱业务。大家都深知打赢这场仗对部门发展的意义重大,都没有抱怨,都愿意为龙鳞献青春。另外,通过这个项目,大家感觉到能够将个人的成长和国家核电‘走出去’战略联系起来,感到非常自豪,有无穷的力量和激情。”吴志强说,“大家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家庭放在第二位,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的优势。”但让他深感愧疚的是,项目团队中大多数是刚成家的年轻人,为了项目他们都牺牲了陪家人的时间。特别是项目攻关期,他们回到家中,家人早已熟睡。

 

他们有股倔劲

        在大家印象中,1988年出生的重庆人董长龙是一个非常憨厚、随和的人,口头禅是“都行”。可是在工作中,他几乎换了一个人,变得有些“斤斤计较”。

        他是软件工程师,在项目中负责DCS平台通讯软件领域的技术骨干。如果软件运行没有达到理想预期,他会一行一行地检查代码,直到问题解决,得到优化。他说:“我对生活没有什么要求,但是工作不一样,尤其是在核行业,要以世界一流水平要求自己;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就离世界一流近一点。作为‘龙鳞’一份子,只有这样做,‘龙鳞’才能发挥后发优势,被市场接受。”

        DCS研发技术经理王远兵总师是整个团队的支柱和绝对的技术权威,有着丰富的核电厂DCS工程设计经验。王总的工作习惯是绝不会把问题遗留到第二天。他每次主持召开评审会,从来不会因为进度,放过哪怕一个疑点。2017年12月,院所联合评审5份文件,通常而言,一天完成2份文件的评审,强度比较适中。那天,为抓紧时间,他们边吃盒饭边评审,即使如此,王总对每一个细节都字斟句酌,“进度是项目经理考虑的事情,技术是我们把控的,我们不会因为进度紧张,而放过每一个技术疑点。”

        如此“抠”细节的人还有仪控中心质量负责人穆兰芬。2016年,她刚加入项目团队时,大家都纳闷说话这么轻柔的人为什么这么较真?原来,她此前在一家军工企业工作,来到项目部后仍沿袭了以前军工质量管理的工作方式。那时,设计人员常常因为大家知道而省略要填写部分内容,对此,她都会要求设计人员补填完整,“即使大家知道也不行,一定要做到按照法规和标准要求来执行,这样才可追溯。”

        “核电厂安全级DCS虽然不是军工产品,也必须要遵守核电安全法规和国家标准。只有内部把控的严格,外部才有进展顺利。只有严格把关,我才能排除质量和安全的隐患。”然而,她这一严厉的行为最开始并未得到大家认同,但发现与审评单位要求一致时,大家立马认可了她的做法,也改变了以往粗枝大叶的习惯,并亲切地称呼她为“穆老师”,遇到质量方面的问题都会主动给她打电话咨询。

 

他们有股巧劲

        项目团队夜以继日推进项目,只为了把握核电发展的机遇期,尽快推出自主DCS系统。可是对外协公司而言,他们只是一单生意,并没有那么上心。项目组负责技术的陈达其、董长龙、张文帅等人并没有惯着他们这种“坏毛病”。临近周末,他们就将外协人员请到项目部讨论技术问题:“今天是周五,大家都想回家过周末吧,我们也想,可是大家得先把问题解决了。” 从此,外协公司不再拖延。

        “任务既然交给了我们,就要拿出好产品,中途遇到困难,我们要法子解决,不能坐以待毙。当然,我们一般情况下也不会采取这种方式,所有工作还是要依照规章制度流程开展。”他们表示。

        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团队人员会审时度势在关键时刻出奇招,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在系统研发设计中,他们也会大胆创新,旨在开发出更具后发优势的产品。从事软件开发技术攻关的杨斌,创造性将“2OO1D”(“二取一”带自诊断)架构运用到DCS中,将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大大降低了故障发生的可能性。核电厂出现异常时,安全级DCS将发挥保护作用,这是其最基本的功能。

        “现在核电厂用的DCS几乎都是国外生产的,要想挤进这块成熟的市场,我们产品必须有亮点、有特色、有优势。虽然保守决策是核电领域的思维惯性,但不是说一味守旧,拒绝创新、拒绝先进技术,只要符合核电相关法规标准即可。” 杨斌说。

        在杨斌这类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人身上,可以看到早期核仪控人的影子。据吴志强回忆说,当年在秦山二期,还是仪控小兵的他,见识老一辈核仪控人技术精湛和大胆创新精神。那时,核动力院还是以军为主,初次涉入核电仪控系统设计,然而,突破到核电领域,展现了老一辈人深厚的技术底蕴、实力和胆识,做了非常好的表率。现在接力棒到了我们这一辈年轻的团队,我们要站在老一辈的肩膀上继续前进,将以往积累的良好实践、经验和理念运用到DCS研发设计制造中,在一定程度上将DCS的品质提升到新的高度。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华龙一号”龙鳞系统安全级显示单元通过专家鉴定
  • 技术达国际领先 中核龙鳞系统安全级显示单元通过专家
  • 捷报!“龙鳞”安全级DCS模拟件顺利通过地震试验
  • 什么是“龙鳞”安全级DCS系统设备鉴定试验?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发的华龙一号核电厂安全级DCS
编辑推荐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领导班子

2020-07-22

广核集团总经理杨长利出任中广

2020-05-31

田佳树任华龙国际总经理

2020-05-06

一图了解运行核反应堆最多的国

2020-02-22

低温恒温器交付安装,35个国家继

2019-09-14

热点排行
  • · 中核集团领导班子成员简历,均阅历丰富
  • · 11月2日 CAP1400示范工程的开工申请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 · 生态环境部征求《铀矿冶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等意见
  • · “核聚变”最近怎么了?
  • · 核电引发能源革命 智慧能源受益
  • · 中国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获得突破
  • · 关于批准秦山核电厂辅助给水出口支管隔离阀就地控制箱修改的通知
  • · 我国内陆核电站“十三五”期间有望开工建设
  • · 我国已建立完整核工业体系
  • · 国务院核准建设华龙一号 专家评价意义非常重大
推荐阅读
  • · 广核集团总经理杨长利出任中广核电力董事长
  • · 田佳树任华龙国际总经理
  • · 一图了解运行核反应堆最多的国家
  • · 核电与火电博弈 推进电力结构优化调整
  • · 国际在建三代核电机组陷入拖期“泥潭”,“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缘何按期推进?
  • · 陕西韩城力争首个内陆核电落户?官方澄清:未开始论证核项目 有关网络媒体报道不实
  • · 助力我国核电整体出口 我国首套军民融合安全级DCS平台龙鳞系统问世
  • · 核能清洁供暖,中核广核国家电投谁领先?谁落后?
  • · 国家电投:勇担重任 推动我国核电从跟跑向并行、领跑转变
  • · 2018-2020核电小时预测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