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核电 > 要闻 > 正文

关注|新时代 就是核能的无限可能时代

  2018-06-19 23:47:08    来源:中国核工业杂志 
A- A+
电力18讯:

 王晨香|文

 


        毫无疑问,目前世界正在迎来核能的无限可能时代。

        核电二代技术向三代技术迈进,三代核电正在成为主流机型,先进核能系统堆型研发全球迸发,核能应用呈现多元化趋势,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正在向实用迈进,低温核供热堆、海上核动力正在成为各国核能发展的新方向。

        与此同时,历经福岛核事故后,无论是从气候变化角度,还是能源结构调整的角度,还是各国核能发展战略角度,核能都是必然的选择。

        为了占领核能发展的制高点,不断改进核电的安全性,提升核电的经济性,世界各国核能自主创新的步伐也正在加快。

        从世界范围看,尽管能源需求速度有所下降,但核能以其低碳清洁、确保能源安全的独特特性,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期。尤其在核能发展最快的中国,在世界新一轮竞争中,将发挥其后发优势,不仅在国内,在国际市场上也将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在未来的能源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世界核能舞台上尽显中国核电品牌的新姿态。

        本期关注特别聚焦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8春季高峰论坛,从新时代我国核能的有位有为、世界核能发展的技术方向和看点以及我国三代核电如何更好地“走出去”等展现我国核能发展的新生态。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只有紧跟快速科技变革、掌握核心技术和提升自主竞争力的企业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和引领者。这一定律尤其适用于高科技产业。作为我国高科技战略的核能更是如此。紧跟世界核能发展前沿,加大核能的自主创新,发展核能产业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促进我国核工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由核电大国迈向核电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创建中国核电品牌的必由之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作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选择,核能将和可再生能源互补发展,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代我国核能行业发展正在迎来新一轮难得的历史性新机遇。抓住机遇,有所作为是新时代核能业界的共同使命和共同责任。近期正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8春季高峰会议上传递出的信息让核工业业界情绪高昂,也深切地感受到我国核能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已不遥远。

        面对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供给侧改革、新能源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核能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考验。面对发展的大好时机,面对核电发展的新挑战,核能业界尤其需要沉下心来,深耕细作,筑牢安全基石,更加致力于核电安全的改进和提升,致力于核电经济性的提升,致力于核电自主创新,让中国核电之花不仅在中国绽放得更加耀眼,也让自主的核电“华龙一号”、CAP1400在世界舞台上闪耀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让中国核电品牌享誉世界。高峰论坛会议上来自政府部门、核电企业的领导以及业界权威专家无不表达着这样的信念和信心。

 

筑牢安全之石

        讲核电发展,首先就是要讲核电的安全。没有安全为基础,核电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时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核电安全工作也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筑牢核安全基石、确保核电安全是国家对核能行业的使命要求,也是核能行业共同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事实上,中国核电行业正在积极践行核电安全高效发展的理念,用亮丽的安全成绩单展现着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中核集团共有6台投运机组在2017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综合指数评比中获得100分,达国际领先水平。“六个第一”是中核集团的核电机组安全运行高水平的一个标签,是令业界骄傲的不俗成绩。岭澳核电1号机组达到国际同类型机组连续安全运行4392天的最高纪录,并仍在继续保持和刷新。高峰论坛上也传递出我国核电稳定安全运行的更多成果:与WANO规定的性能指标对照,在全球400多台运行机组中,我国运行机组80%的指标优于中值水平,70%达到先进,与美国核电机组水平相当,且整体安全指标逐年提升。2017年有11台机组综合指数为满分。这也是中国核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良好成绩的最好证明。

        我国核能企业时刻用心守护着核安全。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从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全面加强核安全管理,建立了风险指引型核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我国核能产业安全高效发展有了坚强的法律保障。作为核安全领域顶层法律的《核安全法》已于2018年1月1日实施。核安全监管体系和核应急体系持续加强和完善,核安全监管能力、核应急能力进一步提升,核安保能力得到国际认可。

        确保核安全是核能行业始终坚守的底线思维,筑牢核安全基石是行业的共同行动遵循。

 

迎接发展之机

        目前,国内外环境正在创造着有利于核能发展的新生态。

        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政策研究组组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原副总经理黄峰在论坛上发布的《我国三代核电发展战略价值研究》报告显示,无论从三代核能发展的政治战略价值分析、社会生态价值分析,还是经济战略价值分析,核能都是构建清洁低碳、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的一种必然选择。我国核能产业由此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政治战略价值方面,想到核能,除了作为低碳清洁能源的属性之外,更多的还会让人想到国家能源安全。从燃料密度、取得、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看,核能在能源供应安全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通过能源多样化增强能源供给的安全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此外,核电能够促进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有力支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目前我国核电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取得的初步成果有目共睹。

        在社会与生态战略价值方面,由于核电无温室气体排放,可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据统计,2017年中国核电发电量2481亿千瓦时,与同等燃煤发电量相比,实现了一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亿吨。此外在国家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和带动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及技术升级换代中,核电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战略价值方面,核能有利于国家能源结构优化,是我国替代化石能源和改善能源结构的重要选择。同时,由于从比较分析和长周期看,核电成本构成具有一定的优势,经济上具有潜在竞争力,全球主要核电国家将其定位于电网基荷电源,因此有利于保障电力稳定经济供应。此外还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走出去”拉动相关产业产品出口效应也很明显。

        在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表示,气候变化越来越成为影响地球生态安全和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个“灰犀牛”。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制定了《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战略(2016-2030年)》,提出了两个50%的目标,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电力要占到总电力的50%,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的消费量要占总的一次能源消费量的一半以上。这也意味着到2030年核电装机要到1.5亿千瓦左右。而到2035年后,由于全球的减排压力,对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核能会有巨大的需求。目前全球能源转型进程正在加快,到本世纪中叶基本要形成一个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既定排放的能源体系。谁将取得先机,主要取决于各自技术的突破和成本的下降。何建坤在会上也强调,核能的快速发展也就二三十年的机遇期和窗口期。在这一时期,无论是核能还是其他技术,一旦有突破性进展,无疑会有技术锁定性,一个国家选择一个路线也就很难再转型。

        因此,我国核能产业要切实抓住这一机遇期和窗口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核能发展之路,在未来的能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提升经济性之道

        核电的经济性无疑是影响其发展的最大瓶颈。

        世界核协会(WNA)在此前的相关报告中明确,核电造价无疑已成为影响核电经济性的关键因素。在核电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提升核电经济性是行业的一致行动。

        事实上,随着核电安全标准的不断提升,核安全冗余度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核电建造成本的不断攀升,带来核电竞争力的下降。解决安全性与经济性如何平衡的问题成为核电可持续发展、参与国际核电市场竞争的当务之急。

        论坛上权威专家对此给出了一些解决之道,尚需行业为之做出努力。

        一是加强对核安全理念的深入理解,解决好核安全水平与可接受度的关系。二是加大核燃料产业的合理布局,降低运输等环节成本。三是加大耐事故燃料等新技术的跟踪和研发,使其具备更高的燃料密度,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也提升核电的经济性。四是加强创新性设计。五是将核电作为电网基荷电源,尽可能保证核电机组按最大发电能力稳定运行,避免因低负荷运行产生的核燃料利用不充分而浪费资源问题,同时年利用小时数保持在7000小时以上。

        此外,外围环境和政策也为核电的经济竞争力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条件。何建坤对此给出了分析,并表示,我国去年年底启动了碳排放交易市场,这对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来讲,是一个利好的消息。据介绍,现在碳排放额度是由国家给予无偿的配额,未来会逐渐过渡到有偿使用。如果未来的碳价达到国际上预期的20~40美元/吨CO2 的话,那么煤电的发电成本就会相应增加,大大影响其经济竞争力。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副主任赵成昆在论坛期间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华龙一号”进一步设计优化、标准化、批量化,进一步降低造价是没有问题的。但希望国家有一个稳定的核电发展计划。针对福岛核事故后的一系列安全改进,国家相关部门也在进行重新评估,以达到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平衡。

 

谋划未来之为

        核能发展更要有远谋,有所作为。

        自主创新,抢占核能发展的制高点,是引领世界核能发展的关键,是中国从核能大国转向核能强国的核心所在。

        尽管日本福岛核事故使全球核能发展又一次遭遇挫折,但核电大国并没有停止核能研发的脚步,尤其是美国和俄罗斯,继续推进先进核能技术的开发,竞相占领创新发展制高点。美国在有望成为能源净出口国的情况下,仍致力于先进核能的研发,并始终引领世界核能发展。

        “就所有民用核能活动而言,可以认为法国和俄罗斯在当下全球领先。”中国工程院和法国科学院及法国国家技术院给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中的表达也揭示了世界核电大国在核电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但“同时,中国在核电站建设方面正在取得重大突破,是未来的潜在领先国家之一。”这样的表达也毫不夸张。尤其是近十年,世界见证了中国核电的安全稳定快速发展。

        论坛上与会专家不同层面地表示,在全球核电竞争的今天,中国也有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占领制高点。中国核电经过30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在运在建核电机组数量达到56台,总装机容量5870万千瓦,分布在13个基地,已经成为全球核电产业重要的建设者和发展者;20台在建机组中有10台采用三代核电技术,实现了由二代向三代的技术跨越;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已实现出口且具有竞争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的核能发展中充满机会,我国自主开发的CAP1400也具备“走出去”的潜力。但同时也要看到,国际核电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要瞄准世界核能前沿,加大自主研发,充分发挥我国核能全产业链的优势、长期连续建设积累的建设经验的优势、人才优势等,力争在国内外的核电开发中占得一席之地。

        如今,世界核电发展正呈现新的特点。一是核电发展的重心从传统的核电大国转向新兴经济体国家;二是核电技术升级改造的步伐加快,三代核电机组已成为全球在建核电的主要机型。紧跟世界核能先进技术,抢占核能发展制高点,促进核能高质量发展、多元化发展,正在成为新时代我国核能发展的历史新使命。

        正如中核集团董事长王寿君在论坛主旨发言中提到的那样,“先进核能系统、多用途小堆、先进核燃料等核科技的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正面临多点突破。”中国核能也不能错过有所作为的机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在高峰论坛报告中就为我们展示了中国核能发展的技术方向和重点,也是我国核能发展的着力点。叶院士表示,未来要持续提高核电的安全性,在耐事故燃料、多用途小堆研发、低温核能供热堆以及人工智能在核电中应用等方面加大研发和投入。

        面对未来核能产业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更为关键的还是对我国核能产业发展的长远谋划,核能产业发展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定位。黄峰代表《我国三代核电发展战略价值研究》报告的课题组建议,近快启动三代核电项目的核准开工,争取完成“十三五”核电规划;鉴于核电建设周期长,建议有关部门编制2030年的核电规划,以确保核电及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将核能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着手研究制定2035年发展的总体战略,在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之时,让中国核能走到世界前列。

        新时代的中国核能,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市场上,都将有位,更有为。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领导班子

2020-07-22

广核集团总经理杨长利出任中广

2020-05-31

田佳树任华龙国际总经理

2020-05-06

一图了解运行核反应堆最多的国

2020-02-22

低温恒温器交付安装,35个国家继

2019-09-14

热点排行
  • · 中核集团领导班子成员简历,均阅历丰富
  • · 11月2日 CAP1400示范工程的开工申请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 · 生态环境部征求《铀矿冶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等意见
  • · “核聚变”最近怎么了?
  • · 中国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获得突破
  • · 国务院核准建设华龙一号 专家评价意义非常重大
  • · 核电引发能源革命 智慧能源受益
  • · 我国内陆核电站“十三五”期间有望开工建设
  • · 我国已建立完整核工业体系
  • · 关于批准秦山核电厂辅助给水出口支管隔离阀就地控制箱修改的通知
推荐阅读
  • · 广核集团总经理杨长利出任中广核电力董事长
  • · 田佳树任华龙国际总经理
  • · 一图了解运行核反应堆最多的国家
  • · 核电与火电博弈 推进电力结构优化调整
  • · 国际在建三代核电机组陷入拖期“泥潭”,“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缘何按期推进?
  • · 陕西韩城力争首个内陆核电落户?官方澄清:未开始论证核项目 有关网络媒体报道不实
  • · 助力我国核电整体出口 我国首套军民融合安全级DCS平台龙鳞系统问世
  • · 核能清洁供暖,中核广核国家电投谁领先?谁落后?
  • · 国家电投:勇担重任 推动我国核电从跟跑向并行、领跑转变
  • · 2018-2020核电小时预测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