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核电 > 要闻 > 正文

加强核应急医学救治 建设核应急最后一道防线

  2017-04-07 00:00:00    来源:中国核工业报 
A- A+
电力18讯:


    3月23日,《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及2025 年远景目标》在京发布,在规划目标中提出“在应急响应方面,基本建成适应我国核能事业发展的国家核应急体系,形成复杂条件下重特大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能力。”作为核应急体系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核应急医学救治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也是核应急的最后一道防线。加强核应急医学救治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核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带来的不良后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我国核应急医学救治现状

  核应急医学救治是指核事故发生后,为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核应急医学专业人员采取各种医学手段,及时去除或降低人员、设备、场所、环境等放射性污染,并通过医学诊断、分类和救治,开展医疗救治行动,包括现场紧急救治、就地医治和专科救治等。

  和普通医学救治相比,核应急医学救治更具有针对性、专业性和复杂性。首先,核应急医学救治是针对核与辐射事故开展的医学救治;其次,救治不仅针对受照个人,还包括对公众和应急工作人员的防护和医学处理,减少各种伤害;再次,核应急医学救治除了要关注身体健康,还要关注公众的心理健康。

  去年1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这也是我国首部涉核领域的白皮书。作为核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应急医学救治能力至关重要。

  与国外相比,我国在事故病因和临床救治经验上均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达到了国际水平。以承担着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临床培训基地等责任的核工业总医院,救治2014年“南京铱-192源丢失事故”受照人员为例,在救治技术上,该医院的救治团队采用全身和局部治疗并重、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步、根据病情进展采取综合措施的治疗原则,使用了多项新技术手段。经过精心救治,患者度过危险期并顺利出院。

  在救援模式上,该放射损伤患者的成功救治,得益于多学科的大协作以及国内专家的智慧贡献,体现了我国放射损伤的救治水平。这种合作形式的意义重大,可以上升为今后我国放射损伤救治的机制,也为今后国内外类似放射损伤的处置提供了范例,为制定放射损伤救治标准、规范提供参考依据。

  总体而言,我国核应急医学救治能力和水平达到了国际水平,主要原因是相关医务人员的临床水平高,经验积累较好,个人思想觉悟较高。值得一提的是,核工业发展60年来,本身没有发生过一起放射损伤事故,现有案例均为放射性物质在其它工业生产应用时发生的意外事件,如煤炭工业、石油化工,医药卫生等。

  我国核应急医学救治的特色

  从历史沿革上看,我国的核应急医学救治工作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配合国家“两弹一星”工程,从核与辐射损伤效应及其辐射防护研究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从组织管理上看,我国核应急医学救治工作主要以卫计委牵头,实行三级医疗救治体系,即现场紧急救治、就地医治和专科救治。

  从基础和临床研究上看,我国先后成立了一批专业科研院所和院校学系,培养了一批国际知名的杰出科学家和本领域的专业人才,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核应急医学救治工作在辐射损伤机理研究、抗辐射损伤药物研究、辐射损伤临床救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从法规标准上看,我国已发布了核应急医学救治的相关标准50余项,这些标准紧密结合实际,适应我国国情,为放射损伤救治奠定了技术支撑的基础。

  从救治实践上看,通过对于放射事故的处理,我国在抗放药物的临床应用、抗感染措施、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输注、造血生长因子的应用等问题上均取得了重要的经验。

  此外,我国还非常重视中医中药在放射损伤中的应用。

  我国核应急医学救治存在的不足

  据专家介绍,我国的核应急医学救治工作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相当的差距,特别是在基础研究方面,主要表现为:国家重视程度不够,科研的系统性与整体性不高,资金投入不足,培训不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比如法国投入了20多亿欧元进行相关基础性研究。对比之下,中国的资金投入还远远不足。

  今年2月14日,核工业总医院和法国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研究院(IRSN)联合承担的“核应急医学救治能力提升”培训成果发布。在培训的第一阶段,共有来自核工业5家医院的61名各专业的学员参加;在第二阶段,6名优秀学员被选派赴IRSN总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工作培训。这6名学员将纳入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技术支持中心专家库。

  通过这次培训,中方专家认识到我国在放射损伤诊断和治疗方面保持着较高水准,但是在科技创新、应用基础研究、放射医学学科领域的系统性、规范化和与国际标准接轨等方面仍明显不足。在以后工作中,要在保持优势的同时,加强新方法和应用基础的研究,拓宽开展放射医学的学科范围,弥补在辐射生物及物理剂量估算方面的缺陷。

  而专业人才的缺乏是核应急医学救治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从事核事故医学应急的专业人员数量绝对不足、水平实际不高、能力相对薄弱,能够独当一面的专家型人才也较少。在能力建设方面,国家核应急医学技术支持力量和救援力量分布配备不均衡,总体能力与实际核应急医学需求相比还不太匹配。在运行机制方面,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完善核应急医学救治的体系,亟待加大投资力度,加速国际接轨。

  伴随核工业发展,我国核应急医学救治目前已形成了一定的能力。初步拥有了一支专业队伍和专家队伍,正逐渐加大培养和引进力度,和国际接轨;在救援能力(辐射监测、临床救治、培训演练、科学研究、去污洗消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初具规模,正在逐步改扩建现有的应急救援设施、科研设备和培训条件,完善核应急所需的设备、设施和物资储备;应急能力的覆盖面扩大,核工业的医疗资源在全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区域性的布点。(王菲)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领导班子

2020-07-22

广核集团总经理杨长利出任中广

2020-05-31

田佳树任华龙国际总经理

2020-05-06

一图了解运行核反应堆最多的国

2020-02-22

低温恒温器交付安装,35个国家继

2019-09-14

热点排行
  • · 中核集团领导班子成员简历,均阅历丰富
  • · 11月2日 CAP1400示范工程的开工申请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 · 生态环境部征求《铀矿冶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等意见
  • · “核聚变”最近怎么了?
  • · 国务院核准建设华龙一号 专家评价意义非常重大
  • · 核电引发能源革命 智慧能源受益
  • · 中国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获得突破
  • · 我国内陆核电站“十三五”期间有望开工建设
  • · 我国已建立完整核工业体系
  • · 关于批准秦山核电厂辅助给水出口支管隔离阀就地控制箱修改的通知
推荐阅读
  • · 广核集团总经理杨长利出任中广核电力董事长
  • · 田佳树任华龙国际总经理
  • · 一图了解运行核反应堆最多的国家
  • · 核电与火电博弈 推进电力结构优化调整
  • · 国际在建三代核电机组陷入拖期“泥潭”,“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缘何按期推进?
  • · 陕西韩城力争首个内陆核电落户?官方澄清:未开始论证核项目 有关网络媒体报道不实
  • · 助力我国核电整体出口 我国首套军民融合安全级DCS平台龙鳞系统问世
  • · 核能清洁供暖,中核广核国家电投谁领先?谁落后?
  • · 国家电投:勇担重任 推动我国核电从跟跑向并行、领跑转变
  • · 2018-2020核电小时预测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