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让管理充满智慧
随着“大云物移”新技术在电力行业的逐渐普及,我们在现场施工管理上也拥有了新思路、新方法: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我们的施工现场装上智慧的“大脑”;通过现场设置高清夜视监控摄像头,我们拥有了“千里眼、顺风耳”。足不出户,通过视频、移动终端,就可以实现对各实体工程全天候、全方位的实时管控,可以说“互联网+”令我们的管理充满智慧。
大唐国际高要金淘天然气热电冷联产项目具有参建单位多、客户要求高的特点,并且作为业主着力打造的精品示范工程,本项目又有许多的创新和亮点需求。此种背景之下,我们若是一味地采用传统的工程管理方法,势必会给我们的管理造成诸多不便。例如外来检查参观的各级领导和本项目施工人员对场内构筑物、管道、设备、材料等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熟悉的问题。为了杜绝此类问题地发生,大唐高要项目部在经过了广泛研讨、反复论证之后,决定采用“智慧工程”专项工作方法,利用“互联网+二维码”的先进管理模式推进项目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
“有了这全场区的管控平台,只需要通过监控,就可以将工地上的一切尽收眼底”,项目部HSE部主任张永强切身感受到“智慧工程”所带来的便利,运用现场设置的视频监控设备,他可以实时掌握现场施工情况。
现如今项目采用视频实时监控加安全员现场巡查的安全管理模式,现场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在视野范围之内。若是现场出现了违反安全文明施工的行为,监控人员可以第一时间通知现场巡查安全员准确到位,并马上落实整改。较之传统单一分散巡查这不仅提高了项目部安全管理效率,还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精准,以查促改,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不仅如此,场区的每个大门均装设带有面部识别系统的闸机,施工人员想要入场,必须提供合格的体检报告,并通过安全考试,此举从根本上杜绝了因入场人员身体因素或安全风险意识低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推进了项目安全、质量与进度的精细化管理,项目部又通过二维码的使用实现了场内功能性简介。现场设备、材料通过扫码可查询其功能、材质、检验状态、使用部位等信息;现场管道通过扫码可了解掌握其传输介质、技术要求、流向、连接设备等技术指标,从而实现了更加高效便捷的信息互通。
“我是汽机专业的一名新员工,每天在现场从事管道安装的管理工作。但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与工程实体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导致我在工作之初对各个管道的功用不甚了解。可随着设备二维码的使用,我可以随时掏出手机扫一扫去了解每一根管道的功能,真是既快捷又直观呀!”,项目部汽机专业新员工马贺喃如是说道。不仅是给新员工的学习带来了便利,众所周知,一座电站建成并投产的全过程均离不开“汽、炉、电、热、土”等各专业的通力配合,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各个专业确实存在着专业壁垒,然而二维码的普及可以满足任何人、任何专业了解每一个设备的功能,用极其便利的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跨专业学习的问题,对公司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了诸多便利。
如今,项目部已在现场设置高清夜视监控摄像头32套,其范围覆盖场区内所有实体工程;二维码的使用包含了从人员、材料到设备的方方面面,实现了对人员管理、原材管理、设备管理的高效和便利,达到了信息共享、规范流程、提高施工和管理效率的目标。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