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高寒高海拔清洁取暖项目投运
11月7日,上海电建青海火电公司承接的青海玛多县民族寄宿中学12台新型节能电锅炉通电供暖,标志着我国首个高寒、高海拔地区清洁取暖项目正式投运。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重点报道。玛多县民族寄宿中学还向工程建设者颁发了锦旗并敬献了哈达。
玛多县平均海拔高、供暖期长,当地居民过冬只能依赖牛粪和煤,供暖成本高且环境污染大。今年,国家电网使用定点扶贫资金,在玛多县建设清洁能源取暖项目,将燃煤锅炉集中供暖区域、散烧煤区域改为清洁供暖,并对牧民定居点普及电热炕,逐年提升牧民家庭电气化水平,最终实现全县范围内清洁供暖。
这是青海火电公司首次承接国家电网公司“以电代煤”高寒高海拔地区应用的示范项目。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平均海拔在4300米以上,处于断氧层,氧含量只有海平面的50%,年平均气温-4℃,称之为生命禁区。
2017年7月11日,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青海火电公司仅用五天时间就组织了一个责任心强、业务能力过硬的管理班子和20多人的施工队伍,施工机械设备及开工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在开工前均落实到位。
施工中,项目部制定了详细的工期计划,将工作任务排定至日、落实到人。每天检查当天工作量,分析关键路径,超前谋划解决可能影响进度的设备到货等突出问题。对入场人员进行严格的体检,要求每天测量血压,身体状况良好者方可上岗。同时所有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施工。在施工组织方面,除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相关规程外,针对施工现场交叉作业实际,项目经理靠前指挥积极协调与配合总包和设备厂家,做好施工预案与组织,杜绝发生现场管理不到位、延误工期现象。为缩短工期,实行管配件模块化、工厂化,试验仪器事先组装调试,提高了工作效率。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项目部把质量管理始终作为头等大事抓落实,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施工工艺和验收规范,认真执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现场设施、工业管道焊接施工及验收规范》、《电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国家规范。此外,针对工程实际,制定了一整套的供暖设施及锅炉安装工程的施工工艺和验收清单,施工前组织施工人员学习、熟悉供暖设施及锅炉安装图纸和技术资料,每日在站班会上向施工人员技术交底,做到人人心中有数、施工有据。严格执行质量检验、验收制度,加强现场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明确职责,建立质量奖罚制度。凡是违反施工工艺、规程的行为立即停工整改,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杜绝了质量事故的发生。
在安全文明施工上,施工区域制作彩钢围栏170米,设置沟道防护栏,悬挂汉藏双文标识,做到现场材料堆放整齐有序、标识规范。严把设备、材料检验关。凡涉及到安装所需的钢材、管材、焊材、供暖设施、配件都要严格按照标准验收入库后方可使用,保证了最终安装实体工程的高质量。
同时,大胆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锅炉找正采用红外线测量仪和三维CAD模拟吊装技术,保证了锅炉设备初次就位及后续调换工作中的一次到位。针对高寒、高海拔地区特点,水压试验参数、主厂房及设备接地都做了相应调整。在管沟开挖中采取侧向开挖方法,有效避免了对原有路基、路面的破坏。
青海火电公司对玛多项目高度重视,将此项工程作为年度重点工程,在月度工作会议等会议上多次强调,要求各职能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上,全面、认真、主动做好协调、配合和组织工作。公司两位主要领导深入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为职工发放慰问金、为“党员先锋示范岗”、“青年突击队”、授旗、授牌,极大提升了职工干劲。
项目部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采取许多人性化的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加强食堂管理,聘请外来厨师、增加投入,变换菜品,让职工吃上可口的饭菜;为员工购置棉衣、氧气袋、红景天、药品等应急物品,保证了职工安心工作和生活。
参建职工克服了高寒缺氧、气候多变、作业环境恶劣、工期紧张、施工图纸滞后等重重困难,发挥团队精神,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敢于担当的气概、敢于奉献的作风,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示了历经锤炼的“高原雄鹰”、能征善战的“高原铁军”的企业形象,安全、优质、按期完成了全部安装工作。
据测算,玛多县城清洁取暖项目全部投入运行之后,每年可替代标准煤2.78万吨,减少碳粉排放1.89万吨、二氧化碳排放6.9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0.21万吨、氮氧化物排放0.1万吨。对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与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