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八局“吴永志创新工作室”成果显著
吴永志是水电八局白鹤滩施工局群众性技术创新的带头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吴永志创新工作室”于2015年底成立。工作室成立之前,他们已经开展了一些技术创新活动:自动供水控制系统、自制洗车平台、自动材料申报程序等,一件件创新成果,饱含了他们的心血。
“吴永志创作工作室”成立后,创新的步伐更快,先后进一步完善了自动供水控制系统,完成了铜止水一次成型机的制作、钢筋切断平台的设计与制作等。
2016年初,针对业主对协作队伍人员管理要求更高、施工局协作队伍人员变动更加频繁的现状,为了及时更新协作队伍人员信息,“吴永志创新工作室”主动与综合管理部协作,开发出了“外协队伍员工信息管理系统”,新开发的系统对农技工的姓名、身份证信息、入场体检、合同签订、进场时间、退场时间、是否黑名单人员、特种操作证信息等进行信息系统管理的开发。
该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强、而且简单便于操作。比如:几个关键信息如果有一项与其它队伍的人员重复,系统就会自动提示,无法录入的原因也会及时显现出来,既便于管理人员对信息的及时掌握,又避免了有些农技工在多个协作队伍挂名的现象。
系统研发完成后,经过对协作队伍和施工局相关管理人员简单培训,很快就投入使用。从目前系统运行的情况来看,该信息系统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人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协作队伍以往发生人员变动,需要及时向施工局用纸质版做文字说明,现在只需在电脑上进行更新。施工局相关管理人员,根据电脑信息,进行抽查,不但省事,而且节约了大量复印成本。
创新工作室还提前介入生产经营,为企业降本增效作贡献。比如:大坝基坑初期抽水,是施工局目前即将面临的重要工作之一。为了节约每一分钱,“吴永志创新工作室”的另一名骨干——综合工区主任曾文斌,在施工局抽水工作前期策划会上,主动提出对抽水机平台进行创新,改以往在其他工地使用的趸船为浮筒。
浮筒和趸船的效果一样,但浮筒的优点更明显:制作简便、材料损耗少、制作时间短,而且抽水结束后,浮筒材料回收利用率高。
创新工作室一直采取学习、消化、吸收、创新的方式,不但学习行业内的先进经验,而且不断学习掌握行业外的好经验。通过学习别人的好东西,把其中的精华消化和吸收,把其中的缺点或不足加以改进和创新。
施工局创新观念明确:全员参与、积极创新,哪怕创新一点点,也要积极支持鼓励。同时加强在创新过程中的资料收集、成果总结等工作。
施工局还将培植更多的创新工作室,为促进生产经营、节能降耗而努力。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