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规划设计建设 > 规划动态 > 正文

2019电力规划发展论坛丨新能源发展,煤电托底,技术创新促进结构转型

  2019-09-13 14:32:35    来源: 
A- A+
电力18讯:

 

eo记者 周慧之 刘文慧

 

2019年9月5日,由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主办的中国电力规划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提升电力规划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游敏在致辞中表示,跨世纪以来,受环境资源容量的约束,我国电力行业展现出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生产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迅猛发展态势,同时受“大云物移智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驱动和融合发展,电力系统日益呈现出“互联网+”、“物联网”等数字化、智能化属性。“建设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智慧能源,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目标。”

 

 
需求与趋势
 

 

根据国家电力规划研究中心的预测,中国电力需求仍有刚性增长,预计2025年、203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分别达到9.4万亿千瓦时,12.2万亿千瓦时左右,预计2035年我国人均用电量将达到约8500千瓦时,略超欧洲发达国家和日本当前水平。

 

对于未来的电力发展,国家电力规划中心常务副主任吴云表示应选择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实现高效率、稳定发展、创新驱动,具体体现到电力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涵,则是安全能保障、绿色可持续、高效有活力。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回顾了三代电力系统的发展阶段,并指出,基于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源电力发展模式下,新一代电力系统将得到发展。

 

周孝信提到,新一代电力系统的结构模式特征包括,可再生能源优先、因地制宜的多元能源结构;集中分布并举、协同可靠的电力生产和供应模式;供需互动、多能互补、节约高效的用能用电方式;面向全社会的平台性和综合能源电力服务。

 

根据测算,未来可再生能源将逐步成为新一代电力系统中的第一大主力电源。“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但未来开发模式如何。集中开发和分布开发各占多少,很难预测,这与政策、技术发展有关系。”周孝信估计,光伏装机容量将超过风电,交叉点估计在“十四五”期间。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杜忠明在演讲中特别强调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技术创新是能源转型的主要推动力。”

 

杜忠明还提到, 电力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尤其是包括电动汽车、数据中心在内的新形态、新业态,将成为催生用电增长的新动能。他预计,到2035年、2050年,中国大数据中心用电量将分别达到5500亿千瓦时、8000亿千瓦时。

 

 
“压舱石”煤电
 

  

在能源转型大背景下,要确保电力高质量发展,基础电源的保障托底作用不可忽视。

 

在吴云看来“中东部水电基本开发完毕,逐步向西部河流上游及西藏地区延伸,在‘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前提下,中长期大型水电基地开发资源有限。而受体制和结构性因素影响,天然气价格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理顺,未来气电的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基于安全方面审慎稳妥的发展思路,以及尖端研发、日常运维人才短缺的现状,未来核电在迎接发展机遇的同时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在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下,如果核电或气电的发展不及预期,一旦出现用电缺口则客观需要适当规模的煤电进行补充。”吴云指出。

 

截至2018年底,中国煤电装机容量约10亿千瓦。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预计到2020年,煤电装机可实现不超过11亿千瓦的控制目标。

 

“煤电作为我国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压舱石’,未来将逐步由主体性电源转变为基础性电源。”杜忠明亦表示,“根据测算,在充分消纳新能源电力电量的基础上,考虑到未来用电仍将保持刚性增长,为保障电力供应,作为托底电源的煤电,仍需保持适当增量和储备。”

 

根据预测,受用电特征、新能源电量消纳等因素影响,全国煤电利用小时数的合理水平将维持在4500小时左右。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干货!一图读懂中国能建2019年工

2019-01-24

中国能建集团(股份)召开2019年工

2019-01-22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企业文化

2018-11-17

[2017年]全国电力设计院20强 ,

2018-10-18

辉煌40年 | 电力规划40年回顾

2018-10-11

热点排行
  • · 中国能建西北院中标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线路环评水保项目
  • · 关于公布电力工程行业 第一届“最美工程师”获奖名单的通知
  • · 洪湖输变电工程带电成功
  • · 水电十局嘉陵江上石盘项目坝顶桥梁全线提前贯通
  • · 大岗山“节能减排”融入“一年四投”攻坚
  • · 安徽电建一公司承建杨凌热电工程1号机组汽机扣盖成功
  • · 发改委:十三五我国将设强力碳排放控制目标
  • · 安谷水电站2号机组转子吊装就位
  • · 湖南火电建安总承包的衡阳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工
  • · 水电顾问投资公司桃源水电站全部机组并网发电
推荐阅读
  • · 《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执行一年,成效如何?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