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安全生产保护网
2018-12-10 22:07:39 来源:中国能建
A-
A+
电力18讯:
“安全是生命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安全警钟长鸣,幸福长伴你我”“提高安全意识,建设文明工地”……走进中国能建葛洲坝一公司大藤峡船闸及副坝施工项目部现场,远远就能看到醒目的安全警句横幅,悬挂在工地四周。任务重、建设忙,葛洲坝一公司的建设者始终谨记警讯,把安全管理放到首位。
截至11月25日,该项目部安全生产达到1356天,保持了安全生产稳定局面。
小课题提升大能力
“马上进入广西的冬季施工黄金期了,生产任务加大,大家谈谈,对液氨制冷车间安全管控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我先说两句吧,我认为需要增加巡查频次……”
11月22日上午,大藤峡拌和队周安全例会上,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付宏华率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家也结合实际,纷纷提建议、出点子。
作为工地建设的“粮仓”,拌和队一天生产混凝土可达10几万方,生产混凝土的重要配套设施液氨制冷车间,也属于拌和队的管理范畴,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通过该班组的有效管控,至今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在大藤峡项目部,高峰期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达到1900余人,如何有效加强安全管理,成为项目部的重点工作之一。
2017年以来,项目部不断推进班组安全自主管理模式,在新班组建设中,突出班组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小课题”集体讨论,鼓励职工学业务、练技能、提素质。与此同时,各班组通过开展“每周一课”、“名师带徒”、岗位练兵等活动,培养班组创新性思维,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形成“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的共识,做好班组安全生产工作。
通过“小课题”,面对面交流,从上至下层层传递安全责任,做实安全自保、互保、联保工作,夯实班组安全自主管理基础。
安全管理信息化是大藤峡项目部工作的一大亮点。
进场之初,项目部就引进了水利行业多媒体安全培训工具箱,这种工具箱集考勤、培训、无纸考试、自动建档等功能于一体,除基本的入场安全教育等培训,还为不同工种人员量身定制了易发生的安全隐患、事故案例等专项培训。
项目部安全管理员王栋说:“工具箱配备了数十个无线答题器,能够在每次学习后让培训人员无纸化实时答题,验证培训效果。工具箱与工区入口设立的人脸识别系统相连接,如果测试没过关,连工区的大门都进不去呢。”
即便进入了施工现场,也不是“万事大吉”。“1号作业平台,请系好安全防护带。”安全管理部杨盛海在监控屏前提醒作业人员。通过监控屏,施工现场在高清摄像头下都一览无余。杨盛海说:“采取‘静动结合’的布控方式,除了安全人员巡查,360度无死角、24小时实时监控是保障现场安全的有力措施。”
“在重点部位设置了自动报警和处置系统,例如塔机防碰撞感应器,如果两台设备相距没有达到安全距离,操作员就会马上收到警报,停止作业。”安全管理部长余丹军介绍,“在液氨制冷车间,为防止静电对液氨系统设备的损害,车间内的制冷设备及管路系统安装了静电接地报警器,具有自动报警和释放静电功能。”
进行高空作业等危险施工作业时,项目部为作业人员配备了“智能安全帽”。具有“静止”状态报警器,当作业人员脱下安全帽时,后台会立刻发出“警告”信息;当作业人员出现跌落、碰撞等突发情况,智能安全帽即时向后台发出警报。技术部孙俊说:“戴上安全帽,可一键呼叫后台管理人员,通过帽子上的4G对讲、语音通话、现场视频等功能获得远程指导,减少安全隐患。”
小举措收获大效益
大藤峡项目部打造的安全隐患“随手拍”信息平台目前正在推广使用,现场管理人员发现有安全隐患,随手用手机拍一张照片传到系统,安全管理部门就能实时收到信息及时作出反应,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安全隐患随手拍’信息平台为项目部管理人员参与隐患排查提供了操作简单的渠道,对及时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的人员给予奖励,营造了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氛围,进一步织密了项目部安全监督网络。”葛洲坝一公司大藤峡项目部负责人刘文波说。
余丹军介绍,项目部每月以班组为单位,根据统计信息对各班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现场打分,月底对安全管理综合考评情况进行通报,对违规操作、安全隐患最多的班组进行处罚,对排名第一的班组给予奖励。采取这种方式,排名靠后的班组“丢了面子、又丢票子”,从而会积极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再对安全短板“视而不见”,动真格全落实。
“小举措”调动了班组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有效提升班组安全自主管理水平。
今年以来,大藤峡项目部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全员参与”的办法,在思想植入、标准导入、机制介入上,不断深化创新,在项目部上下形成“源头防治、过程管控、全员监督”的良性互动,初步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不断织密安全生产的保护网。
“安全是生命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安全警钟长鸣,幸福长伴你我”“提高安全意识,建设文明工地”……走进中国能建葛洲坝一公司大藤峡船闸及副坝施工项目部现场,远远就能看到醒目的安全警句横幅,悬挂在工地四周。任务重、建设忙,葛洲坝一公司的建设者始终谨记警讯,把安全管理放到首位。
截至11月25日,该项目部安全生产达到1356天,保持了安全生产稳定局面。
小课题提升大能力
“马上进入广西的冬季施工黄金期了,生产任务加大,大家谈谈,对液氨制冷车间安全管控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我先说两句吧,我认为需要增加巡查频次……”
11月22日上午,大藤峡拌和队周安全例会上,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付宏华率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家也结合实际,纷纷提建议、出点子。
作为工地建设的“粮仓”,拌和队一天生产混凝土可达10几万方,生产混凝土的重要配套设施液氨制冷车间,也属于拌和队的管理范畴,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通过该班组的有效管控,至今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在大藤峡项目部,高峰期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达到1900余人,如何有效加强安全管理,成为项目部的重点工作之一。
2017年以来,项目部不断推进班组安全自主管理模式,在新班组建设中,突出班组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小课题”集体讨论,鼓励职工学业务、练技能、提素质。与此同时,各班组通过开展“每周一课”、“名师带徒”、岗位练兵等活动,培养班组创新性思维,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形成“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的共识,做好班组安全生产工作。
通过“小课题”,面对面交流,从上至下层层传递安全责任,做实安全自保、互保、联保工作,夯实班组安全自主管理基础。
安全管理信息化是大藤峡项目部工作的一大亮点。
进场之初,项目部就引进了水利行业多媒体安全培训工具箱,这种工具箱集考勤、培训、无纸考试、自动建档等功能于一体,除基本的入场安全教育等培训,还为不同工种人员量身定制了易发生的安全隐患、事故案例等专项培训。
项目部安全管理员王栋说:“工具箱配备了数十个无线答题器,能够在每次学习后让培训人员无纸化实时答题,验证培训效果。工具箱与工区入口设立的人脸识别系统相连接,如果测试没过关,连工区的大门都进不去呢。”
即便进入了施工现场,也不是“万事大吉”。“1号作业平台,请系好安全防护带。”安全管理部杨盛海在监控屏前提醒作业人员。通过监控屏,施工现场在高清摄像头下都一览无余。杨盛海说:“采取‘静动结合’的布控方式,除了安全人员巡查,360度无死角、24小时实时监控是保障现场安全的有力措施。”
“在重点部位设置了自动报警和处置系统,例如塔机防碰撞感应器,如果两台设备相距没有达到安全距离,操作员就会马上收到警报,停止作业。”安全管理部长余丹军介绍,“在液氨制冷车间,为防止静电对液氨系统设备的损害,车间内的制冷设备及管路系统安装了静电接地报警器,具有自动报警和释放静电功能。”
进行高空作业等危险施工作业时,项目部为作业人员配备了“智能安全帽”。具有“静止”状态报警器,当作业人员脱下安全帽时,后台会立刻发出“警告”信息;当作业人员出现跌落、碰撞等突发情况,智能安全帽即时向后台发出警报。技术部孙俊说:“戴上安全帽,可一键呼叫后台管理人员,通过帽子上的4G对讲、语音通话、现场视频等功能获得远程指导,减少安全隐患。”
小举措收获大效益
大藤峡项目部打造的安全隐患“随手拍”信息平台目前正在推广使用,现场管理人员发现有安全隐患,随手用手机拍一张照片传到系统,安全管理部门就能实时收到信息及时作出反应,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安全隐患随手拍’信息平台为项目部管理人员参与隐患排查提供了操作简单的渠道,对及时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的人员给予奖励,营造了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氛围,进一步织密了项目部安全监督网络。”葛洲坝一公司大藤峡项目部负责人刘文波说。
余丹军介绍,项目部每月以班组为单位,根据统计信息对各班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现场打分,月底对安全管理综合考评情况进行通报,对违规操作、安全隐患最多的班组进行处罚,对排名第一的班组给予奖励。采取这种方式,排名靠后的班组“丢了面子、又丢票子”,从而会积极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再对安全短板“视而不见”,动真格全落实。
“小举措”调动了班组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有效提升班组安全自主管理水平。
今年以来,大藤峡项目部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全员参与”的办法,在思想植入、标准导入、机制介入上,不断深化创新,在项目部上下形成“源头防治、过程管控、全员监督”的良性互动,初步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不断织密安全生产的保护网。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干货!一图读懂中国能建2019年工
2019-01-24
- 中国能建集团(股份)召开2019年工
2019-01-22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企业文化
2018-11-17
- [2017年]全国电力设计院20强 ,
2018-10-18
- 辉煌40年 | 电力规划40年回顾
2018-10-11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