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磨一剑——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努力锻造华龙一号常规岛精品工程
2017-10-27 17:50:32 来源:中国能建
A-
A+
电力18讯: 2017年10月13日,由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华东院承担常规岛设计的“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K2K3核电项目K2机组穹顶吊装活动在项目现场顺利举行,标志着“华龙一号”出海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同时,截至目前,华东院承担常规岛设计的华龙一号全球首个示范工程“福清核电厂5、6机组项目”已开工28个月,2015年5月7日第一罐混凝土浇筑、2017年5月25日穹顶吊装、2017年8月20日反应堆压力容器交付施工现场……计划中的里程碑节点均已按期或提前实现,为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开篇之作的第一乐章奏响了美妙的音符。
核电常规岛工程设计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的“发动机”
华东院是国内核电常规岛设计的先锋队、主力军,承担了国内近一半核电项目的常规岛工程设计任务,在其三十多年核电常规岛设计过程中,始终追求常规岛设计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的进步成为华东院设计水平提升的“发动机”。
借助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的嘹亮号角,华东院以承担国家第一个核电站常规岛工程设计“秦山核电站”的光荣使命为开局,紧紧依靠在电力行业几十年设计技术的丰富经验和领先优势,依靠中国核电稳步发展的三十多年的良好外部环境以及与核电工程公司及业主单位的长期信任、紧密合作,完成了一系列核电项目常规岛设计任务。
随着华东院承担常规岛设计的华龙一号全球首个示范工程“福清核电厂5、6机组”和首个“走出去”示范工程“卡拉奇核电厂2、3号机组”的正式启动,聚集有以往大量核电常规岛先进、成熟技术和经验、并经优化后的标准型设计方案呼之欲出,为工程施工图设计和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截止目前,华东院积累了各种容量、各种堆型常规岛设计知识、经验和技术,其中包含了三十余项核电常规岛首创性的研究成果和改进技术,例如首个常规岛主厂房降标高设计方案、首个核电站DCS控制系统(常规岛)、首个主蒸汽管道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防甩击装置方案、首个内陆核电冷却塔设计方案、首个核电主蒸汽主给水抗震分析方案等;与此同时,参与了华龙一号从初期开始的整个开发历程,包括CNP1000、CP1000、ACP1000,在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渐渐形成和总体方案诞生后,其配套的常规岛技术也水到聚成,各项指标在国际上处于领先位置。
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开展课题研究,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工程中去,这是华东院提高核电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一直来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内第一个核电工程启动建设,华东院以此为平台,以掌握的火电,特别是60万千瓦火电设计技术为基础,参考国外同类核电设计资料和经验,通过自主设计国内第一个核电常规岛工程,对常规岛设计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国内最早的核电常规岛系统性设计技术。秦山核电一期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常规岛设计技术进步成为其内涵之一。
1992年,秦山二期60万千瓦核电项目启动,常规岛设计以秦山一期掌握的设计技术为基础,以大亚湾核电项目为参考,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很多新课题和难题进行研究、开发和论证,包括十九个重大关键技术与美国Stone Webster核电工程公司联合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通过这些研究和工程的历练,华东院常规岛设计水平有了一次全面的提升,秦山二期工程成为国内核电国产化和自主化的又一摇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年~2005期间,国家开展了数个100万千瓦等级核电项目前期研究,包括浙江三门核电、山东海阳核电、广东岭澳二期核电等,华东院为了提前积累和储备100万千瓦等级核电常规岛设计技术,开展了多个100万千瓦等级核电常规岛设计专题研究,有代表性的研究项目包括与西屋、上海电气联合研究“CPWR1000”常规岛方案设计及专题研究、“依托三门核电开展CNP1000工程方案设计及专题研究”、“以日本大饭核电(PWR1200)为参考,与日本三菱公司联合开展了100万千瓦等级常规岛设计专题研究”等,这些专题研究为即将开展的100万千瓦核电常规岛工程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初,华东院正式启动100万千瓦等级M310堆型核电项目常规岛设计(方家山核电工程),方家山核电工程是中核集团第一个EPC项目,设计以岭澳一期为参考,以秦山二期技术为基础,考虑到机组容量增加、设计重大改进、厂址条件变化带来的一些新的技术难题和问题及百万千瓦等级M310机组固有特点和要求,设计模式总体上仍采取了自主方式,同时梳理出了二十八个重大技术课题,采取了内部研究、国内外专家咨询方式,形成的研究成果及时指导了工程各阶段设计,国内外咨询单位包括美国华盛顿工程公司(Washington Group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Ltd.)、德国隔而固工程公司(GERB Engineering GmbH)、法国阿尔斯通公司(ALSTOM)及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等。通过以上课题的研究、分析及相关技术问题的处理,再一次提升了华东院核电设计综合水平和能力。
核电常规岛工程设计质量保证的“护身符”
核电给人类带来清洁能源的同时,也存在发生“核事故”的潜在风险,世界核电发展的几十年,在核电技术不断进步和积累的同时,核安全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特别是经受了1979年3月美国三里岛核事故、1986年4月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及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考验后,核安全文化也相应经历了三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些重大的核安全文化理念就是在核事故总结和教训中酝酿而成,如人因工程、PSA分析、URD和EUR三代核电技术要求、严重事故预防对策等,这些理念和改进不仅体现在核岛设计管理中,同时对核电站常规岛及其它配套系统的设计管理带来了新的、特有的要求,“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是核安全文化理念的核心,是核电工程的生命线。
常规岛作为核电站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满足整个核电项目的安全、可靠、经济要求,不仅需要有一套成熟而先进的技术体系作保障,更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管理程序来指导,核安全文化的建立是常规岛工程质量、进度和经济性得到保证的“护身符”。
华东院作为国内常规岛工程设计主要承担方,一直贯彻 “持续改进”的核电设计总原则,践行核电常规岛设计质量保证大纲各项承诺,细心吸收和学习核文化管理理念,不断培育常规岛特色核安全文化体系;不断研究和消化总包单位和业主的核电项目管理程序,结合自身管理特点,完善常规岛设计管理体系;不断加强核电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核电各岗位人员素质;不断充实核电常规岛安全文化内涵,提升了常规岛核安全文化氛围。
核电常规岛设计综合水平跨越发展的最佳平台
三十年磨一剑,目前华东院参与的华龙一号技术融合了当今核电发展先进的设计和管理理念、汇集了我国三十多年核电建设和运行的经验、集成了国家核电全产业链、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相关服务行业的知识和能力,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华龙一号国内首堆示范工程和走出去首堆示范工程的相续开工,标志着中国的核电技术和管理水平已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示范工程建设也为核岛和常规岛设计综合水平跨越发展提供难得机会和最佳平台。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常规岛设计,在满足大力推进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设计自主化和设备制造本地化的核电发展规划和总体原则基础上,在项目管理和技术改进方面,实施了多个亮点,这些亮点既是成熟的、又是先进的、更是优化的。
中电工程核电技术中心副主任、华东院副总工程师李儒鹏说:“我们在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及后续工程的常规岛设计中,全面接轨三代核电的管理理念和体系,将核电“四个凡是”、“持续改进”的理念深入贯彻到常规岛设计各个阶段、各个项目,并建立了长期的经验反馈的机制。项目采用了更成熟的半地下布置方案及更先进的半转速长叶片汽轮发电机组技术,在此基础上,合理优化系统设计方案,做到设计方案的安全可靠、合理经济。设计过程中,采取了先进的设计手段,在大量火电及核电三维协同设计经验基础上,将更为先进、功能更强大的Smart3D三维设计软件应用其中,建立完整、准确的三维模型及数据库,全面提升华龙一号常规岛工程设计质量,为机组施工安装调试及投运后全寿期技术支持与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确保核电厂的安全、可靠运行,在常规岛设计中实施了一些关键技术的攻克和应用。华东院组织院内技术骨干,成立专项课题,查阅国外资料,经过两年多时间,对主蒸汽和主给水管道地震工况应力反复研究和论证,一举攻克了该项关键技术,及时应用到了华龙一号示范工程,提高了系统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与此同时,较多类似课题的研究成果,经过进一步分析优化后,也在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中进一步应用和验证,包括常规岛主厂房楼层反应谱技术、常规岛主厂房防倒塌分析技术、常规岛主蒸汽防甩支架设计技术等。一大批技术含量高的课题在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应用,大大提高了常规岛设计技术综合水平。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正在顺利向前推进,华东院将一如既往,恪守“服务总包、服务业主、深挖潜力、做精业务”的宗旨,不断将核电常规岛设计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华龙一号常规岛工程的设计优化工作永远在路上,华东院有条件、有决心、更有责任、有信心,努力夯实好华龙一号“半壁江山”之路上的每一个脚印,决心打造出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常规岛的优质工程、精品工程!
同时,截至目前,华东院承担常规岛设计的华龙一号全球首个示范工程“福清核电厂5、6机组项目”已开工28个月,2015年5月7日第一罐混凝土浇筑、2017年5月25日穹顶吊装、2017年8月20日反应堆压力容器交付施工现场……计划中的里程碑节点均已按期或提前实现,为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开篇之作的第一乐章奏响了美妙的音符。
核电常规岛工程设计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的“发动机”
华东院是国内核电常规岛设计的先锋队、主力军,承担了国内近一半核电项目的常规岛工程设计任务,在其三十多年核电常规岛设计过程中,始终追求常规岛设计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的进步成为华东院设计水平提升的“发动机”。
借助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的嘹亮号角,华东院以承担国家第一个核电站常规岛工程设计“秦山核电站”的光荣使命为开局,紧紧依靠在电力行业几十年设计技术的丰富经验和领先优势,依靠中国核电稳步发展的三十多年的良好外部环境以及与核电工程公司及业主单位的长期信任、紧密合作,完成了一系列核电项目常规岛设计任务。
随着华东院承担常规岛设计的华龙一号全球首个示范工程“福清核电厂5、6机组”和首个“走出去”示范工程“卡拉奇核电厂2、3号机组”的正式启动,聚集有以往大量核电常规岛先进、成熟技术和经验、并经优化后的标准型设计方案呼之欲出,为工程施工图设计和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截止目前,华东院积累了各种容量、各种堆型常规岛设计知识、经验和技术,其中包含了三十余项核电常规岛首创性的研究成果和改进技术,例如首个常规岛主厂房降标高设计方案、首个核电站DCS控制系统(常规岛)、首个主蒸汽管道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防甩击装置方案、首个内陆核电冷却塔设计方案、首个核电主蒸汽主给水抗震分析方案等;与此同时,参与了华龙一号从初期开始的整个开发历程,包括CNP1000、CP1000、ACP1000,在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渐渐形成和总体方案诞生后,其配套的常规岛技术也水到聚成,各项指标在国际上处于领先位置。
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开展课题研究,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工程中去,这是华东院提高核电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一直来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内第一个核电工程启动建设,华东院以此为平台,以掌握的火电,特别是60万千瓦火电设计技术为基础,参考国外同类核电设计资料和经验,通过自主设计国内第一个核电常规岛工程,对常规岛设计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国内最早的核电常规岛系统性设计技术。秦山核电一期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常规岛设计技术进步成为其内涵之一。
1992年,秦山二期60万千瓦核电项目启动,常规岛设计以秦山一期掌握的设计技术为基础,以大亚湾核电项目为参考,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很多新课题和难题进行研究、开发和论证,包括十九个重大关键技术与美国Stone Webster核电工程公司联合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通过这些研究和工程的历练,华东院常规岛设计水平有了一次全面的提升,秦山二期工程成为国内核电国产化和自主化的又一摇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年~2005期间,国家开展了数个100万千瓦等级核电项目前期研究,包括浙江三门核电、山东海阳核电、广东岭澳二期核电等,华东院为了提前积累和储备100万千瓦等级核电常规岛设计技术,开展了多个100万千瓦等级核电常规岛设计专题研究,有代表性的研究项目包括与西屋、上海电气联合研究“CPWR1000”常规岛方案设计及专题研究、“依托三门核电开展CNP1000工程方案设计及专题研究”、“以日本大饭核电(PWR1200)为参考,与日本三菱公司联合开展了100万千瓦等级常规岛设计专题研究”等,这些专题研究为即将开展的100万千瓦核电常规岛工程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初,华东院正式启动100万千瓦等级M310堆型核电项目常规岛设计(方家山核电工程),方家山核电工程是中核集团第一个EPC项目,设计以岭澳一期为参考,以秦山二期技术为基础,考虑到机组容量增加、设计重大改进、厂址条件变化带来的一些新的技术难题和问题及百万千瓦等级M310机组固有特点和要求,设计模式总体上仍采取了自主方式,同时梳理出了二十八个重大技术课题,采取了内部研究、国内外专家咨询方式,形成的研究成果及时指导了工程各阶段设计,国内外咨询单位包括美国华盛顿工程公司(Washington Group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Ltd.)、德国隔而固工程公司(GERB Engineering GmbH)、法国阿尔斯通公司(ALSTOM)及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等。通过以上课题的研究、分析及相关技术问题的处理,再一次提升了华东院核电设计综合水平和能力。
核电常规岛工程设计质量保证的“护身符”
核电给人类带来清洁能源的同时,也存在发生“核事故”的潜在风险,世界核电发展的几十年,在核电技术不断进步和积累的同时,核安全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特别是经受了1979年3月美国三里岛核事故、1986年4月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及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考验后,核安全文化也相应经历了三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些重大的核安全文化理念就是在核事故总结和教训中酝酿而成,如人因工程、PSA分析、URD和EUR三代核电技术要求、严重事故预防对策等,这些理念和改进不仅体现在核岛设计管理中,同时对核电站常规岛及其它配套系统的设计管理带来了新的、特有的要求,“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是核安全文化理念的核心,是核电工程的生命线。
常规岛作为核电站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满足整个核电项目的安全、可靠、经济要求,不仅需要有一套成熟而先进的技术体系作保障,更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管理程序来指导,核安全文化的建立是常规岛工程质量、进度和经济性得到保证的“护身符”。
华东院作为国内常规岛工程设计主要承担方,一直贯彻 “持续改进”的核电设计总原则,践行核电常规岛设计质量保证大纲各项承诺,细心吸收和学习核文化管理理念,不断培育常规岛特色核安全文化体系;不断研究和消化总包单位和业主的核电项目管理程序,结合自身管理特点,完善常规岛设计管理体系;不断加强核电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核电各岗位人员素质;不断充实核电常规岛安全文化内涵,提升了常规岛核安全文化氛围。
核电常规岛设计综合水平跨越发展的最佳平台
三十年磨一剑,目前华东院参与的华龙一号技术融合了当今核电发展先进的设计和管理理念、汇集了我国三十多年核电建设和运行的经验、集成了国家核电全产业链、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相关服务行业的知识和能力,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华龙一号国内首堆示范工程和走出去首堆示范工程的相续开工,标志着中国的核电技术和管理水平已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示范工程建设也为核岛和常规岛设计综合水平跨越发展提供难得机会和最佳平台。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常规岛设计,在满足大力推进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设计自主化和设备制造本地化的核电发展规划和总体原则基础上,在项目管理和技术改进方面,实施了多个亮点,这些亮点既是成熟的、又是先进的、更是优化的。
中电工程核电技术中心副主任、华东院副总工程师李儒鹏说:“我们在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及后续工程的常规岛设计中,全面接轨三代核电的管理理念和体系,将核电“四个凡是”、“持续改进”的理念深入贯彻到常规岛设计各个阶段、各个项目,并建立了长期的经验反馈的机制。项目采用了更成熟的半地下布置方案及更先进的半转速长叶片汽轮发电机组技术,在此基础上,合理优化系统设计方案,做到设计方案的安全可靠、合理经济。设计过程中,采取了先进的设计手段,在大量火电及核电三维协同设计经验基础上,将更为先进、功能更强大的Smart3D三维设计软件应用其中,建立完整、准确的三维模型及数据库,全面提升华龙一号常规岛工程设计质量,为机组施工安装调试及投运后全寿期技术支持与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确保核电厂的安全、可靠运行,在常规岛设计中实施了一些关键技术的攻克和应用。华东院组织院内技术骨干,成立专项课题,查阅国外资料,经过两年多时间,对主蒸汽和主给水管道地震工况应力反复研究和论证,一举攻克了该项关键技术,及时应用到了华龙一号示范工程,提高了系统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与此同时,较多类似课题的研究成果,经过进一步分析优化后,也在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中进一步应用和验证,包括常规岛主厂房楼层反应谱技术、常规岛主厂房防倒塌分析技术、常规岛主蒸汽防甩支架设计技术等。一大批技术含量高的课题在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应用,大大提高了常规岛设计技术综合水平。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正在顺利向前推进,华东院将一如既往,恪守“服务总包、服务业主、深挖潜力、做精业务”的宗旨,不断将核电常规岛设计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华龙一号常规岛工程的设计优化工作永远在路上,华东院有条件、有决心、更有责任、有信心,努力夯实好华龙一号“半壁江山”之路上的每一个脚印,决心打造出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常规岛的优质工程、精品工程!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干货!一图读懂中国能建2019年工
2019-01-24
- 中国能建集团(股份)召开2019年工
2019-01-22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企业文化
2018-11-17
- [2017年]全国电力设计院20强 ,
2018-10-18
- 辉煌40年 | 电力规划40年回顾
2018-10-11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