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工匠的西夏传奇——江苏电建一公司宁夏鸳鸯湖工程建设纪实
截止2016年9月1日,江苏电建一公司承建的世界上首台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间接空冷燃煤机组——宁夏鸳鸯湖电厂二期2×1000MW扩建工程3号机组已累计完成锅炉焊口25906只,整体外观质量优良,小小焊口折射出的是江苏电建一公司蕴藏在每个施工细节里的执着与追求。宁夏,这片曾经留下西夏王朝印迹的古老土地上,来自江南的能建工匠们正以科学的管控、精益求精的追求以及强大的团队合力,大笔书写着力量与柔美兼具、传承与创新齐飞的时代传奇。
匠心“笃”具 运筹致远
宁夏鸳鸯湖电厂二期2×1000MW扩建工程是宁夏宁东至浙江绍兴±800kV特高压外送电配套电源点工程,整个项目设计总容量为2200万千瓦,建成后对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输”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鸳鸯湖电厂二期工程3号机组的承建单位,江苏电建一公司深感任重而道远,项目管理团队自加压力,毅然将冲击国家工程质量的最高奖——“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作为工程建设的目标。
“国优金奖”的高标准定位,决定了江苏电建一公司必须将“做优”本身作为系统工程来打造。2015年初,实体工程尚未开工,而“匠心”已然千里之外:项目管理团队整合各专业精干力量,在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和参考已有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本工程特点,集中编写了《创优策划书》、《安全文明施工图集》、《精细化管理细则》等“策划系”文书,内容涵盖质量、安全管理、技术创新等各方面,共计10万多字,尤其是专门针对以往出现的各种质量通病,通过精细化质量专题策划,进行“防疫接种”。“只有先做一个成竹在胸的匠人,才会有‘金奖在望’的路和远方。”项目经理阮建强如是说。
同时,作为业主方重点打造的“样板工程”,江苏电建一公司本着务实又缜密的“匠心”,深入开展“样板源”策划,即以“小样板”为源头,通过样板引路和溯源纠偏,最终形成工程的大样板群。在施工现场,可以看到专辟的“样板区”,其中有混凝土浇筑、电缆接线、电机、焊口工艺等各专业的工艺质量样板点(间),“每次接线结束,总要打开手机里的图片看一看,放大,再放大,找一找差距。”正如电控电缆班的陈忠玉所说,虽然样板无法移动,但它们却像长了腿似的,从手机翻拍的图片集,一直走到每一名工程建设者的心里。
“工”作于精 紧盯严细
工笔作画,精品出自于纤毫之间,工匠之巧,亦在于步步求精。求精,首先就是“盯”字,“一定要紧紧地盯在现场,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偏!”阮建强语气果断,“盯的第一道,是指施工人员精雕细刻不松劲;盯的第二道,则是现场试验人员的严格监督和及时纠偏。”虽在现场有多家兄弟单位同台竞技,但在如此双重“盯梢”之下,还是让现场的“江苏样板”依然频频“出镜”。如一次风机和送风机的混凝土基础台,因为浇筑精细、外观精美,被业主誉为“江苏水平”。
俗话说,火电质量看焊接,“工”作于精,更贵在细。3号机组的配套锅炉仅焊口就有7万多只,且高合金钢材质居多。8月16日,锅炉过热器管屏开始焊接,焊口采用了超级304H和HR3C两种新型不锈钢材质,这是全球火电超超临界机组最高档次的耐热材料,具有耐高温、耐氧化、耐烟气冲刷等特点。相对于普通材料来说,其热传导性偏差,热膨胀系数偏大,电阻也更大,因而在焊接过程中极易导致焊接裂纹和未熔合缺陷。对此,项目部全力应对以确保焊接质量,力求做到全过程细化、各环节把控:施焊前,严格对照焊接施工技术规范及相关要求,对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质量、技术交底,并模拟现场实战位置,进行岗前练习考试(考试时邀请监理、业主、宁夏特检院三方焊接专业人员进行全过程旁站);过程中,严格焊口质量监控,焊口打磨、对口间隙、根部充氩保护、层间温度控制等工序层层把关;施焊后,设焊工自检、工地二级质检员专检、项目部三级质检员专检的三道关卡,确保百分之分受检。
“就像三张精细的筛子,把隐患、弊病、瑕疵一层层筛掉,最后留下的就肯定就是精品喽!”阮建强一句形象的比喻,道出工程各个环节一次成优的“小秘密”。
工匠之道 以柔克坚
宁夏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而初来塞上的江南工匠们却是呛了满嘴满鼻的细沙,“最要命的是看不清方向,我们开始走了不少弯路……”阮建强一语双关。
从粉刷宿舍外墙时整块整块掉的、让人心疼的“冻粉”,到甫一出浴室就立马竖成小冰柱的头发丝,回忆最初的“天寒地冻”,南方人阮建强不无感慨,“虽然也知道这边冬天冷,但对-20℃是什么样,真心一点概念也没有”。然而,令阮建强和他的团队印象最深的还是2014年末那次,几场大雪过后,冰水渗透到地下,形成了冻土层,当时现场正在进行组合场龙门吊基础施工,施工人员按照常规挖土、回填,完工后看似一切正常,没想到的是次年4月冻土完全消融后,地基出现下沉,事后查明该区域原是一片水塘,而前期施工单位却未按规定进行降水作业。虽然下沉后的最终地面落差不大,但在一向追求毫厘不差的江苏电建一公司人眼里却可谓“触目惊心”!
面对来自大自然的硬生生教训,项目管理团队并没有被吓退,以江南人一向柔软的身子俯下来,向书本资料学、向同行学、向大自然学,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补上“西北施工地理”这一课。后来,阮建强专门牵头组织专业人员编写了防冻、防沙尘等极端天气施工方案。“吃一堑长一智,自从那次被大自然‘欺生’后,我们就再没吃亏上当了!”阮建强笑言。摸清了大自然脾性的项目管理团队愈加明确,对于西北特殊的技术难题万不可硬上,而要通过团队粘合力、思维韧性以及科技实力柔而取之,此方为现代工匠之致远之道。由是,漫天风沙之中,一支以柔克坚的专家型管理团队应运而生——这支集纳汽机、锅炉、热工、电气、建筑等专业小组的团队,成员涵盖工程技术、管理和技能三个层面,他们正活跃在工程建设的各条战线上。
眼下,正值西北施工的“黄金季节”,江南工匠们也顺利度过了最初的西北“磨合期”,他们在“大干100天”的热潮中,正向着“国优金奖”目标发起最有力的冲刺,期待着奉献一部江南工匠的“西夏传奇”——一座崛起在古老丝路之上、集“清洁、安全、高效、智能”于一体的新型发电厂。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干货!一图读懂中国能建2019年工
2019-01-24
- 中国能建集团(股份)召开2019年工
2019-01-22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企业文化
2018-11-17
- [2017年]全国电力设计院20强 ,
2018-10-18
- 辉煌40年 | 电力规划40年回顾
201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