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室——赐予天津电建员工“洪荒之力”
“感谢天津电建公司给予我的信任,这次又能摘得冠军,离不开公司对技术工人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工作室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帮助。”8月12日,从2016年天津市青工职业技能大赛暨第十二届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天津赛区)焊工比赛传来喜讯,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电建焊工刘飞飞以三项科目总成绩93.5分摘得桂冠。据悉,本次焊工竞赛属于天津市一级赛事,总成绩前三名选手,将代表天津市参加第十二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比赛(焊工)比赛。而刘飞飞获奖后说提到的该公司创新工作室已持续开展了6年,目前已成为该公司发挥劳模引领作用,拓宽创新实践渠道,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的“秘密武器”。
创新,激发他们的无限潜力
“在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参观学习了其他电力行业单位的创新工作室,这大大激发了我们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热情。”天津电建党群工作部副部长、总部工会主席惠青介绍说。
为更好地发挥职工队伍的主力军作用,调动广大职工投身管理、经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广大职工加快自主创新,提高创新能力,投身创新实践,天津电建于2011年开展了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总部、各基层单位先后成立了70余个创新工作室,各工作室充分利用这一崭新平台,结合专业实际和本职岗位,开展了“文明创造、技术革新、优化设计、优化流程、改进生产工艺、改进操作方法”等活动。同时,该公司要求每个基层单位必须将“六小创新”活动与“创新工作室”活动结合起来,二者缺一不可,以此加速创新工作室活动的广泛开展。
“有的一线员工上报来的创新建议未必很成熟、可能也不会给公司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但我们还是会将其全部收集、汇总上来,并告知该员工所在单位、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督促为该员工提供创新所需的软、硬件条件,鼓励员工的创新意识、继续发掘他们的创新能力,不能让任何一个创新的‘火花’在我们手里熄灭!” 惠青补充到。
有如此的创新氛围,就不难培养出创新型技能人才。“伴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今后我要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全面型、复合型人才,依靠公司创新工作室这一优良平台,扎根一线,钻研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扬 “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把自己的技能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同事,逐步提高他们整个团队的作战能力。” 2015年在第五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电焊工决赛上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绩,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的该公司职工林立超向记者说道。
“六管齐下”让他们“管”好创新工作室
“创新工作室坐落于我公司的杨柳青培训基地,工作室拥有超过80平米的场所,设有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劳模风采展示、工作动态展示、创新成果展示、技术研讨区、图书室等区域。”天津电建创新工作室组织者、工会干部邢凯介绍到。
2012年,天津电建在公司总部创建了以天津市劳动模范、该公司总工程师刘少军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际,我们总结出了六套办法,只有这六套办法同时努力,才能‘管’好工作室!”惠青说道。
首先,领导高度重视。公司领导对工作室的创建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主任的创新工作室创建组委会,组委会下设日常工作办公室,多次召集公司劳动模范、高技能专家、技术人才以及管理人才进行研讨和策划,既立足眼前,开展六小创新创效活动,解决一线生产的实际问题;又着眼长远,以培养学习型、知识型、技术型、专家型和创新型职工,打造优秀企业文化为出发点,系统的统筹工作室的创建工作。其二、健全组织体系。明确了工会牵头,劳模任组长,由各级劳模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专家、技术人才以及管理人才组建的创新团队。工作室下设建筑、电热、电气、汽机、锅炉、机械六大专业小组,保证了各项创新工作有序开展。创新工作室宗旨是以“刘少军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充分发挥劳模在推动和深化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创新工作室的主要任务是发挥劳动模范创新团队的技术、技能优势,积极搭建劳模领军和职工参与的创新平台,促进广大职工岗位成长、成才,培养、夯实劳模先进性的根基。第三、完善各类制度。建立了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工作制度、工作规划、工作章程等。每年不定期召开全体会议,分别进行工作计划筹划、研讨、布置、推动、监督和总结。创新工作室各专业组分别开展灵活多样的业务交流、培训与课题研讨活动。针对专业技术、创新项目、专业培训等问题开展交流、总结、分析工作,分享、交流经验,不断提高专业管理水平,搭建专业成才平台。四、提供专业支撑。在劳模引领、专家领衔、专业支持的基础上,影响、带动全员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既发挥老职工的实践经验,又发挥年轻职工的理论优势,提高创新的针对性,缩短创新周期,扩大创新成效。创新工作室的全体成员积极投身技术创新活动,影响并引导身边员工参与创新活动,每年每个专业小组由劳模牵头认领至少一项技术创新项目。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针对薄弱环节,针对公司生产作业现场和劳模的不同特点,按计划认真落实工作计划要求,全方位及时掌握各专业的活动开展情况,对如何更好地发挥重点人物特长及如何实施重点创新项目、实现重点目标进行讨论研究。并通过职能部门代表检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强过程管理,确保创新成果深入基层运用,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今年,“刘少军劳模创新工作室”确立了“三四三八二”( 申报行业级科技成果3项、专利4项、工法3项、在技术刊物发表8篇以上论文、确立2个技术攻关项目)的工作目标。第五,创新活动机制。以“问题发掘多渠道,创新方式多途径,激励机制相配套”的活动方式,既鼓励职工岗位自主创新,又鼓励职工敢于攻克专业难题,有目的地发掘、锻炼、培养和造就一批知识型、奋斗型、智能型和事业型的职工。各专业负责人采用技术交底授课法、服务细节观摩法、技术操作分析法、岗位练功帮教法等多种手段,提高所属成员业务技能水平,认真总结提炼具有先进理念的岗位工作法,促使研究成果逐步步提升。最后,充分发挥工会作用。作为创新工作室的组织协调和具体服务部门,工会从活动场所,到电脑、办公桌椅,从专业技术书籍、培训资料,到活动经费,都一 一进行了组织和落实,为工作室活动的高效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营造了浓郁的创新氛围。
创新工作室让企业“人财”双收
“回顾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建立,为职工发明新技术、创新工作方法、培养高技术人才搭建了崭新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可以为企业培养选拔一批爱岗敬业、技艺精湛,具有专门技能,善于解决技术难题的高技能人才,可以通过科研创新,项目攻关、名师带徒、技能培训、技术交流等形式,为企业生产经营解决实际问题。” 该公司副总经理、党委书记卢溅平深有感悟地介绍说。
深入开展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可以在企业中营造浓厚的学习创新氛围,激发广大职工学知识、练技能、搞革新、求创新的热情,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和发展。
“创新工作室活动开展以来,公司先后申报了百余项创新成果,其中33项获得发明型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6项获得国家级工法和行业级工法。培养出了“全国技术能手”林立超;市劳动模范刘飞飞等一批在出类拔萃的创新性技能员工。” 天津电建总工程师刘少军颇有心得地介绍说:“下一步,我们将以劳模工作室为平台,以劳模专家为导师,以课题项目为抓手,以知识培训为纽带,发挥劳模的引领作用,提升团队的创新能力,通过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宣传,展示劳模风采,推广劳模经验,扩大品牌效应,引导广大职工努力成为:勤奋学习的知识型职工,勇于创新的智能型职工;当好企业创新的领跑者,成为企业发展的顶梁柱。为促进公司率先、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推动天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发展,做出我们的新贡献。”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干货!一图读懂中国能建2019年工
2019-01-24
- 中国能建集团(股份)召开2019年工
2019-01-22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企业文化
2018-11-17
- [2017年]全国电力设计院20强 ,
2018-10-18
- 辉煌40年 | 电力规划40年回顾
201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