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传奇新篇——西北电建承建的大型风电项目建设回眸
风劲叶轮转,能源送陇原。隆冬时节,在白雪皑皑、山舞银蛇的祁连山下,1排排高80米的风电机组挺立在大漠戈壁,旋转直径97米的风电叶轮随风而舞,将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输送到陇原大地,这就是安北第四风电场60万千瓦项目C区20.1万千瓦一期工程II标段。
长约1200公里的甘肃省河西走廊是古代中国连接西方世界的惟一通道。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和激情梦想在这条狭长而崎岖的古道上百折不回、生生不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经历了岁月的金戈铁马、沧海桑田的河西走廊已经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机遇。
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酒泉,风能资源总储量1.5亿千瓦,可开发的风能资源在4000万千瓦以上,是国内第1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安北第四风电场60万千瓦项目C区20.1万千瓦一期工程II标段,建设规模10.05万千瓦,设计安装67套容量1500千瓦风电机组、67台功率1600千伏安箱式变压器和附属设备,是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项工程中,西北电建建设者承担II标段风电机组、箱式变压器和附属设备的验收、安装﹑调试﹑试运行和移交等项目。
2015年7月20日,安北第四风电场60万千瓦项目C区20.1万千瓦一期工程II标段风电机组安装项目正式开工。7月的安北,风生沙起,酷暑难耐。只要站在工地,人就会大汗淋漓;不期而至的风沙,时常让人灰头土面、双眼迷离。在“施工任务繁重、工期紧迫、条件艰苦”的艰难局面中,西北电建建设者以“安全、优质、高效”为原则,建立安全、质量、工期保证体系,制定风电机组塔架、机舱、轮毂、叶轮的组合、安装和箱变、附属设备的检测、布设的工艺、工序标准和作业指导方案。在施工中,他们合理调配技术力量、施工力量和机械资源;同时根据天气变化和地质状况,落实安全责任,明确质量标准,细化施工任务,及时排除设备安装中出现的新难题,将安全隐患和质量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风电机组安装技术标准高,工艺流程严谨,施工难度令常人无法想象。特别是总重37吨、旋转直径97米的的轮毂和叶轮的吊装,由于受地形、风向、风力等多种因素影响,是风电机组安装中难度最大、最难控制的工序。为此,西北电建建设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统筹实施,70多名建设者斗酷暑、战风寒,加班加点,奋力攻坚,安全、有序的推动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经过西北电建建设者不懈的努力,2015年8月7日,总重37吨的轮毂与安装在标高80米的风电塔架顶部、总重61吨的机舱成功对接,第1台风电机组安装成功,标志安北第四风电场60万千瓦项目C区20.1万千瓦一期工程II标段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15年10月18日,安北第四风电场60万千瓦项目C区20.1万千瓦一期工程II标段第1批5套风电机组经过调试之后,陆续并网发电。2015年10月26日凌晨1时,在阵阵的鞭炮声和簇簇的烟花中,安北第四风电场C区20.1万千瓦一期工程II标段67套风电机组全部安装完工。
12月的安北,冰天雪地,寒风刺骨,风沙中夹杂着雪花,吹在脸上犹如刀割。在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安北第四风电场60万千瓦项目C区20.1万千瓦一期工程II标段67套白色的风电机组傲立雪中,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2015年12月20日,安北第四风电场60万千瓦项目C区20.1万千瓦一期工程II标段67套风电机组全部通过240小时试运行,顺利并网发电;2015年12月30日,67套风电机组的螺栓力矩、接口密封、接线工艺和平台、爬梯等项目先后通过终检验收,进入最后的工程资料移交阶段。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安北第四风电场60万千瓦项目C区20.1万千瓦一期工程II标段67套风电机组的建设,为古老的河西走廊续写着新的传奇。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干货!一图读懂中国能建2019年工
2019-01-24
- 中国能建集团(股份)召开2019年工
2019-01-22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企业文化
2018-11-17
- [2017年]全国电力设计院20强 ,
2018-10-18
- 辉煌40年 | 电力规划40年回顾
201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