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深度解读中能装备在转型升级战役中的探索和突破
既然春天来临之前,必然要经历寒冬,又何惧风雨兼程?
当工业4.0、智能制造、互联网++这些热词在耳边萦绕,当推进中国电力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实施中国制造全球战略的时代旋律浩荡开场,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简称“中能装备”)用一条积极向上的发展曲线和前所未有的创业气魄,凝练出了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转型升级、深化改革、盘活资源、管理提升“四大发展利器”,在一种砥砺奋进的状态中咬合发力,带动这艘业内旗舰昂扬开启了一次伟大的远行。
俗话说:三岁看大。围绕全力以赴保增长、集中精力抓改革、坚定不移促转型、持之以恒强管理,中能装备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以勇立潮头的身姿,迎来了“2015新气象”,也向世界展示出了中国电力装备企业“务实、拼搏、争先”的独特气质,为“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顺利推进,为中国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崛起,做出了有力注解。
事实的力量亘古不变,细观个中情节可以发现,机遇还像往常一样,总是垂青那些励精图治的背影。
转型升级增动力
装备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之成败,事关我国电力建设行业改革发展之进退。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新常态”,实体经济的增长方式正从单纯依赖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依赖制度改革和创新驱动。在中能装备董事长、党委书记毛凤福看来:“转型就是在保持装备企业传统优势的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由传统产业走向战略新兴产业,由价值链低端走向高端,由劳动密集型走向技术创新型。”立足清洁能源、智能电网和节能环保三大领域,中能装备主动作为,优先发展国际业务,大力发展成套业务,积极发展非电业务,创新发展服务业务,呈现出了“四大业态花开满园”的怡然生机。
国际业务方面,该公司先后签订了巴基斯坦卡拉奇、伊拉克水泥厂、土耳其KARABIG 2X66万千瓦电站等设备合同,所属北京设备公司研发的电抗器产品更是实现了对美国高端市场的首次出口。
成套业务方面,该公司先后签订了贵州六枝2X35万千瓦机组热电联产项目、宁夏盐池刘家沟10万千瓦风电成套设备及风机等采购合同,逐步实现了从产品制造商向成套服务商的转型。
非电业务方面,该公司所属企业的电动执行机构、消声器、除尘器等多项产品,在石化、轨道交通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华东装备推出的转型升级新产品——全绝缘浇注母线更是取得了市场和技术上的多项业绩。
服务业务方面,该公司所属北京设备公司先后签订了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公司、东方希望铝业有限公司的静态分离器、磨煤机检修及备品备件等业务,与该公司所属葫芦岛设备公司、华南装备公司的变压器维检业务一起,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复合型增长。
与此同时,中能装备瞄准新兴产业,重点开展了低低温电除尘器、特高压电抗器、海上风电、非晶带材、燃气轮机、核电国产化等数十项前沿技术研究。微型燃机、非晶带材、低低温电除尘器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品,也在市场和技术上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在此基础上,中能装备还大力开展投资兴业,与葛洲坝置业公司成立南京房地产开发公司,合资开发房地产业务;与中国能建投资分公司合作成立常州新能源公司,因地制宜开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广阔的新天地中不断开垦着希望的田野。
深化改革激活力
作为中国能建勘测设计、施工、装备制造完整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中能装备因改革而生,也始终高举着深化改革激活力的旗帜。
该公司集合多方智慧形成的《全面深化改革促进转型发展指导意见》,从加强公司总部建设、明确所属企业定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突出三项制度改革、优化业务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开展对外合作、盘活存量资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九大方面,为自身改革的全面深化,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保障措施和目标任务,进一步突出了公司总部及所属企业的法人实体地位和市场竞争主体地位,为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顽疾,增强市场竞争力,从顶层设计上进行了科学规划。
对内,中能装备在以三项制度为主的市场化改革中,使所属企业领导实行任期聘任制,干部能上能下;使绩效考核清晰到位,劳动合同管理规范,职工能进能出;使领导班子薪酬、企业工资总额与绩效挂钩,收入能增能减;使成套分公司按照模拟法人运作,向着总部设备成套和物资采购平台的方向持续发力;使北京和南京技术中心实体化,做实做强“研发型”总部……一个科学决策、依法管理、规范运作的现代企业已 经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对外,中能装备积极与政府部门、外部企业开展对接及合作,与哈萨克斯坦AE公司、钠盐电池团队、CMTA中国有限公司等签订了合作协议,拓宽了公司及所属企业的发展空间。中能装备还建立了“以市场为基础,以联合体为主要特征”的市场开发与技术合作机制,进一步贴近市场、适应市场,充分激发和释放了企业活力,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领力。
盘活资源挖潜力
活就一个字,寓意何其多?盘活现有资源,进而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摆在众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当转型升级、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拓展之时,对优质的土地资源进行盘活整合,成了中能装备“上台阶”的必经之路。
利用“退城进园”的宝贵机遇,中能装备将企业从各地主城区搬迁到工业园区,通过产业聚集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使用,并对老厂区的土地资源深度开发盘活,形成了旧枝新芽和希望之星同城对望的新格局。
沿着这一思路,成功案例相继而来:中能装备转型升级示范项目——南京线材公司新厂区业已建成,原址土地顺利进入房地产开发阶段;华东装备所属镇江设备公司、扬州设备公司分别与地方政府签订土地置换项目合作协议;西北装备所属西安机械公司已经收到先期土地收储款。
与此同时,由中能装备资产事业部管理的六家企业的部分厂房、设备等闲置资产也被有效盘活,充分发挥了最大功效;华南装备所属广东设备公司、北京设备公司、沈阳机械公司所属阜新修造公司、兰州修造公司等,也在积极完善土地资源盘活方案,努力使其成为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管理提升强实力
对于像中能装备这样在改革中诞生、在探索中成长的国有企业来说,管理的生命线作用不言而喻。2015年,该公司用横向到边、纵向到点的细致和务实,漂亮地打赢了一场管理提升攻坚战。
企业要成长,战略需先行。在战略管理中,该公司完成了中能装备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技术研发和成套(国际)业务发展规划的编制,开展了对所属企业发展战略的评审,初步构建了以公司战略为统领,所属企业子战略为支撑的战略体系,层次分明、上下协调。
在此基础上,一系列“接地气儿”的配套策略,则真正意义上保障了一个美好愿景的实现。覆盖总部机构和所属二级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既有全面预算信息系统建设,又有全面预算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初步构建了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以提升管控能力为目的、以系统信息化为载体的全面预算管理平台;通过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压缩存货规模,落实应收账款催收责任和奖惩考核,该公司的“两金”压降始终控制在合理水平,有效缓解了装备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的产销衔接不畅、存货增加、回款放慢等问题;通过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片区互检,加强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开展重大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和质量控制点的辨识、评价和分析,强化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该公司的安全质量环保管理水平始终保持了以往的高水准。
同时,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结构调整方向,该公司对投资项目规模进行持续优化,有力确保了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借助强调“质量和效益”中心地位,坚持以质取胜,中能装备整体品牌形象也在不断提升。
文化塑形谋合力
企业文化的塑形效应,往往与企业战略和管理的升级同向增益。
作为一家组建刚满三年的装备企业集团,中能装备在文化融合上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逐年大幅提升。总体来看,该公司的文化建设,紧紧围绕着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世界能源、中国能建”的组织使命,为建设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有特色、有品牌、有影响力的能源装备企业集团传导了大量积极信号。
一路走来,该公司始终坚持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信守开放包容、协作共进的合作意识。本着“以精益创造价值、以精品引领未来,追求精益求精,以精细管理提升效益、以精心服务塑造品牌”的价值理念,该公司恪守“诚信为先、品质为本”,严格履约,重信守诺,努力做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坚持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发展凝聚人心、以转型打造优势、以融合共铸和谐,推动员工、企业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并倾力为员工、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营造出了“一家人、一家亲,集而成团”的感情氛围。
人在,事业就在。对于这些终将为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崛起而奋斗的人们来说,没有什么,能比在中能装备这样一家生机勃勃的企业中奋斗,更觉得温暖和荣幸了。所有迎难而上的坚韧步伐,都是在见证一个新时代的黎明,更昭示着一个意气风发的未来。
喜悦未眠,“中国制造2025”的鼓点却已起舞,新征程在“一带一路”和国企改革的呼唤中上马。保持勇于担当、勇立潮头的姿态,着力建设有特色、有品牌、有影响力的能源装备企业集团,中能装备的又一个春天,已经来了。
中国网链接网址:https://ocean.china.com.cn/2016-01/22/content_37641979.htm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干货!一图读懂中国能建2019年工
2019-01-24
- 中国能建集团(股份)召开2019年工
2019-01-22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企业文化
2018-11-17
- [2017年]全国电力设计院20强 ,
2018-10-18
- 辉煌40年 | 电力规划40年回顾
201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