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阳城发电公司:“烹小鲜”烧出大效益
2013-04-11 14:56:36 来源:
A-
A+
电力18讯: 煤炭市场多变、煤价高位运行、采购区域局限、适烧煤种单一……曾几何时,在发电成本中占据绝对比重的燃料问题一度成为制约火电企业生存发展的“命门”。面对日趋严峻的经营形势和管理、效益“双提升”的内在要求,在火电企业改革发展渐涉深水的攻坚时期,如何破局,如何消除燃煤价格高位运行给企业经营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如何有效降低发电成本、保证企业效益最大化,成为摆在火电企业管理者面前一道躲不过、绕不开的“尴尬”难题。
对阳城发电公司而言,破除燃料桎梏、做足“煤文章”的突围之策就是混配掺烧,即在原设计煤种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实践非设计煤种的科学混配,同时进一步优化经济技术指标,最终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混配掺烧就如同‘烹小鲜’,如果把锅炉设备比作我们的孩子,在其膳食比例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如何烧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营养餐,叫孩子能吃得好、利吸收和长身体,就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阳城发电公司总经理沈辉这样形象地解释道,“通过合理掺烧区外烟煤,不仅解决了原先燃用无烟煤引发的锅炉灭火,启动、助燃和消缺用油偏高,煤耗和氮氧化物高等一系列问题,使锅炉效率和稳燃性能进一步提升,最重要的是扩大了购煤主动权,拓宽了煤源渠道,降低了燃料成本,使公司不再完全依赖于某一区域或某一种类的煤,增强了在煤炭市场议价的自主权和选优性。”而实际上,通过混配掺烧,阳城发电公司已逐步尝到了入炉煤“粗粮细做”所带来的甜头:2012年,该公司综合入炉标煤单价同比降低85.115元/吨,仅此一项就直接增加经济利润数亿元。
关键词一:选料精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选择安全可靠、绿色无添加的新鲜食材是“烹小鲜”的第一步,同时由于各种食材的特性各异,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让各种食材充分发挥其特性,才能调配出一道好菜。为寻求最适合混配的机组“口粮”,阳城发电公司不断加大市场调研力度,安排专人奔赴鄂尔多斯、神木、榆林等地区进行实地勘察,将煤质指标、标煤单价、供煤结构等关键要素作为参考依据,不断调整和优化调运方式,在广泛调研、多方比对的基础上,确定了来自陕西、内蒙、山西等不同地区的几十家煤矿,锁定区外烟煤为混配的第一“辅料”,并伴有少量其他煤种。通过广泛撒网,进一步拓宽了该公司煤源渠道,摆脱了长期以来地方煤矿“一枝独秀”的强势垄断,燃料采购工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受地理位置、煤炭运力等因素影响,该公司供货单位多、煤质良莠不齐、组分相差较大,鱼龙混杂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从源头上遏制此类现象,该公司积极研究制订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以“组合拳”方式多面出击。
在源头治理方面,完善了公司领导分片负责制,要求每一位班子成员做好责任区内燃煤统筹工作,同时增派驻矿人员,准确掌握来煤煤质,随时反馈煤源信息,为混配掺烧提供了第一手的信息依据。在控制入厂煤方面,设置燃料质检中心,加大了煤质监督和检验力度,重点监督煤种的结焦指标(灰熔点、硅酸比、酸碱比等),并根据化验情况及时对入厂煤进行调整;完善了无人称重系统和机械采样系统,使入厂煤实现了100%机械化采样。在煤场管理方面,积极建设数字化煤场,将A、B系统两大煤场扩分为6个煤场15个区域,按烟煤、无烟煤、硫分、热值等不同标准分区存放,同时启动备用煤场置换工作,细化库存管理,不断加大适烧煤种进煤量等。
通过完善燃料检验制度、强化入厂煤检验设备技术管理、大力打击违法违纪行为、提高采样人员履职水平等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混配煤的质和量,为下一步科学掺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二:厨艺高
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在整个“烹小鲜”的过程中,厨师的技术水平是关键。只有经过反复的磨练和大量经验的积累,才能达到炉火纯青,运用自如的境界。对阳城发电公司而言,练就高超“厨技”的秘诀就在于精益化管理。
为深入推进混配煤工作,该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配煤掺烧工作领导组,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到入炉煤掺配专业小组,细化了各部门职责,健全了《混煤掺烧方案》、《入炉煤掺配制度》,《煤场管理制度》,《掺配煤调度联系规定》、《掺配煤日报分析》、《煤场逐日统计数据》、《煤场各机组配煤统计表》等一系列制度和台账,完善了置换、混配煤实施方案、保证措施和考核奖励办法等,确保了混配掺烧工作的到位做实。从2009年10月至今,该公司仅混配烟煤一项就达700万吨,累计降低燃料成本近2亿元,为攻坚“一保一降”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混配煤工作不是简单的多煤种混合,稍有疏忽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有可能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在阳城发电公司输煤专业,主管靳国库向我们展示了一张张数据准确、内容翔实的表单记录:《各机组混配煤统计表》和《煤场存取统计表》记录了各班次、各台次机组不同煤种的上煤量、比例、煤源、混配方式,同时附有汽车衡计量员通报的不同煤种在同一班组的进煤量,所有数据都在公司内网公开,以便互相查找监督;《各机组原煤仓煤位变化统计表》标记了各机各仓每小时的变化值,为计算机组原煤耗提供了最原始、详实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和PI画面上的数据进行比较,如超出一定范围就及时与相关专业共同分析,查找问题症结;《煤场煤质数据表》按照煤场的长、宽、高和时间四维坐标体系确定煤样采集点,对煤场煤质进行标定,何时堆煤、堆的什么煤、煤质如何、何时取走,这些数据要与每天的进煤数据和堆取煤数据进行关联,班班更新……
正是凭着这种对工作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经过不断尝试、分析、修正,阳城发电公司混配掺烧工作逐渐成熟,闯出了炉前皮带预混、分磨大比例预混等一系列混配掺烧的新路子。特别是该公司大胆实施科技创新,将在四角切圆锅炉上适用的分磨掺烧应用到“W”型火焰锅炉上,开创了同类型机组混配掺烧的先河。该公司《“W”型火焰锅炉配煤掺烧》技术成果还先后获得中国能源学会、中电联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二等奖,为其他单位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三:火候准
大火适合爆炒,中火适合浸煮,小火适合慢炖。火候掌握得好不好,对能否做好菜肴至关重要。如果错过了用火的最佳时机,做出的菜肴不是夹生就是焦糊,不仅口感大打折扣,而且也容易使营养流失。为使混配掺烧工作规范化和精确化,阳城发电公司每天召开由发电部牵头协调、混配煤小组参加的混配煤专题会议,燃料、输煤、锅炉相关专业人员根据环保排放要求、结合当日煤质、煤耗、煤源情况,综合考虑来煤煤种组分、锅炉效率、煤耗、油耗和脱硫等因素,共同商讨卸煤结构、煤场配煤、机组上煤等一揽子方案。每日上午混配煤小组将当天的煤场信息、掺配比例和掺配后煤种的预测情况以报表的形式向相关部门进行通报,以便及时调整上煤方式,稳定入炉煤质。
此外,该公司还完善了混配煤信息平台,建立了《掺配煤日报表制度》,输煤专业各班次人员在班前、班后不仅要对混配煤数据进行汇报,而且还要及时让集控人员了解入炉煤质指标,进一步合理配风,防止锅炉缺氧燃烧等异常现象的发生。
为把握不同工况下混配掺烧的准确时机,该公司对混配煤过程进行不断规范和细化。一是要求上煤前做好煤质、煤情、煤场信息了解,及时掌握配煤信息,通过混配模拟模板提供实时煤质数据,提前预测本班混配煤所产生的结果。
二是根据机组负荷曲线实时调整上煤结构,实现“分时段、分机组”上煤方式,尽可能避免发生因煤质原因造成锅炉灭火、结焦等事件;在实施皮带预混掺配方式时,优先采用煤沟叶轮混配,以保证准确的掺配比例和不同煤种掺混的均匀性;当发现掉焦趋势增加时及时分析煤种的变化,查找出影响掉焦的煤种并采取紧急措施,对其进行停供或减量。
三是遇到线路故障、负荷较小的情况时,在确保机组燃煤需求的前提下适时降低机组煤仓煤位,为及时调整混配比例、缩短调整周期创建迅捷通道;如遇单台磨煤机消缺检修,积极与主机及煤仓值班员沟通,对检修磨机严格按要求混配符合热值的煤种,同时保证煤位准确;此外在停机时还要准确计算燃煤耗用量,合理安排用煤量和负荷,减少停机时用于拉空煤仓的用油量和输煤系统空转备用时间。
正是由于精准把控不同工况、不同时段、不同要求的混配时机,该公司在混配煤工作中才做到了适炉、经济、安全、环保四者兼得,从根本上保证了混配煤工作的连贯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四:吸收好
对于家长而言,烹小鲜不仅要美味可口,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好消化、易吸收,从而将菜肴中的营养元素转化为茁壮成长的“正能量”。当孩子出现身体排异或不舒服的情况时,家长要及时进行跟踪调理,确保万无一失。为解决混配掺烧工作带来的后续问题,阳城发电公司结合不同的掺配煤比例及掺配方式,创造性地实施定比例和变比例验证燃烧调整思路,先后组织了锅炉冷态动力场实验、磨煤机一次风冷热态调平、煤粉细度测试和调整、锅炉燃烧配风优化、锅炉性能诊断优化等工作,通过不断寻求最佳燃烧工况来提高炉效。
随着环保要求的逐步提高,该公司在掺配煤方面将氮氧化物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进行控制,通过综合考虑煤耗、热值、硫化物、氮氧化物和灰分等对混配煤工作的制约和影响,确保环保和能耗指标趋向更好。此外,该公司还规范了运行指标日常分析,通过建立班分析、日关注、周分析、月总结、年盘点的全面耗差分析机制,使耗差分析工作常态化,为分析影响机组经济运行的因素提供了有效的制度支撑。
辛勤耕耘换来硕果累累。2012年,阳城发电公司通过去除受热面耙钉、增加防结焦风等技改措施的实施,有效解决了锅炉掺配烟煤后出现的炉内结焦严重等问题,同时该公司300兆瓦、600兆瓦机组分别创下全冷态启动用油24.89和47.07吨的最低纪录,比设计值分别降低94.10和192.93吨,600兆瓦机组单位电量耗油名列集团公司第一位;机组供电煤耗同比分别降低0.2和1.52克/千瓦时,为历年最低。
此外,该公司还积极开展锅炉燃烧技术创新,通过优化配煤掺烧管理和燃烧调整,降低了炉膛的燃烧温度,提高了锅炉效率,氮氧化物排放量由1500~1800毫克/立方米降至600毫克/立方米左右,带动氮氧化物减排核算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5-8号机组氮氧化物产生系数从原来8.12―9.84下调为6.65―6.72,保证了年度减排任务的顺利完成。2012年,《“W”型火焰锅炉配煤掺烧安全和经济性分析》科技成果被世界工程师大会选用,充分证明了该公司“后混配”时代各项工作的丰硕成果。
2013年,阳城发电公司将再接再厉,以管理、效益“双提升”为目标,以保证安全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标煤单价为原则,通过加强运行管控、控制库存煤量、调整存煤结构等措施,着力提高混配水平,力求思路更清晰、措施更得力、管理更精益、落实更具体、成效更显著。相信在“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理念的指引下,阳城发电公司的混配掺烧之路定会走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宽广…… (王志刚 丁泽宇)
对阳城发电公司而言,破除燃料桎梏、做足“煤文章”的突围之策就是混配掺烧,即在原设计煤种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实践非设计煤种的科学混配,同时进一步优化经济技术指标,最终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混配掺烧就如同‘烹小鲜’,如果把锅炉设备比作我们的孩子,在其膳食比例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如何烧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营养餐,叫孩子能吃得好、利吸收和长身体,就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阳城发电公司总经理沈辉这样形象地解释道,“通过合理掺烧区外烟煤,不仅解决了原先燃用无烟煤引发的锅炉灭火,启动、助燃和消缺用油偏高,煤耗和氮氧化物高等一系列问题,使锅炉效率和稳燃性能进一步提升,最重要的是扩大了购煤主动权,拓宽了煤源渠道,降低了燃料成本,使公司不再完全依赖于某一区域或某一种类的煤,增强了在煤炭市场议价的自主权和选优性。”而实际上,通过混配掺烧,阳城发电公司已逐步尝到了入炉煤“粗粮细做”所带来的甜头:2012年,该公司综合入炉标煤单价同比降低85.115元/吨,仅此一项就直接增加经济利润数亿元。
关键词一:选料精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选择安全可靠、绿色无添加的新鲜食材是“烹小鲜”的第一步,同时由于各种食材的特性各异,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让各种食材充分发挥其特性,才能调配出一道好菜。为寻求最适合混配的机组“口粮”,阳城发电公司不断加大市场调研力度,安排专人奔赴鄂尔多斯、神木、榆林等地区进行实地勘察,将煤质指标、标煤单价、供煤结构等关键要素作为参考依据,不断调整和优化调运方式,在广泛调研、多方比对的基础上,确定了来自陕西、内蒙、山西等不同地区的几十家煤矿,锁定区外烟煤为混配的第一“辅料”,并伴有少量其他煤种。通过广泛撒网,进一步拓宽了该公司煤源渠道,摆脱了长期以来地方煤矿“一枝独秀”的强势垄断,燃料采购工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受地理位置、煤炭运力等因素影响,该公司供货单位多、煤质良莠不齐、组分相差较大,鱼龙混杂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从源头上遏制此类现象,该公司积极研究制订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以“组合拳”方式多面出击。
在源头治理方面,完善了公司领导分片负责制,要求每一位班子成员做好责任区内燃煤统筹工作,同时增派驻矿人员,准确掌握来煤煤质,随时反馈煤源信息,为混配掺烧提供了第一手的信息依据。在控制入厂煤方面,设置燃料质检中心,加大了煤质监督和检验力度,重点监督煤种的结焦指标(灰熔点、硅酸比、酸碱比等),并根据化验情况及时对入厂煤进行调整;完善了无人称重系统和机械采样系统,使入厂煤实现了100%机械化采样。在煤场管理方面,积极建设数字化煤场,将A、B系统两大煤场扩分为6个煤场15个区域,按烟煤、无烟煤、硫分、热值等不同标准分区存放,同时启动备用煤场置换工作,细化库存管理,不断加大适烧煤种进煤量等。
通过完善燃料检验制度、强化入厂煤检验设备技术管理、大力打击违法违纪行为、提高采样人员履职水平等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混配煤的质和量,为下一步科学掺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二:厨艺高
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在整个“烹小鲜”的过程中,厨师的技术水平是关键。只有经过反复的磨练和大量经验的积累,才能达到炉火纯青,运用自如的境界。对阳城发电公司而言,练就高超“厨技”的秘诀就在于精益化管理。
为深入推进混配煤工作,该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配煤掺烧工作领导组,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到入炉煤掺配专业小组,细化了各部门职责,健全了《混煤掺烧方案》、《入炉煤掺配制度》,《煤场管理制度》,《掺配煤调度联系规定》、《掺配煤日报分析》、《煤场逐日统计数据》、《煤场各机组配煤统计表》等一系列制度和台账,完善了置换、混配煤实施方案、保证措施和考核奖励办法等,确保了混配掺烧工作的到位做实。从2009年10月至今,该公司仅混配烟煤一项就达700万吨,累计降低燃料成本近2亿元,为攻坚“一保一降”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混配煤工作不是简单的多煤种混合,稍有疏忽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有可能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在阳城发电公司输煤专业,主管靳国库向我们展示了一张张数据准确、内容翔实的表单记录:《各机组混配煤统计表》和《煤场存取统计表》记录了各班次、各台次机组不同煤种的上煤量、比例、煤源、混配方式,同时附有汽车衡计量员通报的不同煤种在同一班组的进煤量,所有数据都在公司内网公开,以便互相查找监督;《各机组原煤仓煤位变化统计表》标记了各机各仓每小时的变化值,为计算机组原煤耗提供了最原始、详实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和PI画面上的数据进行比较,如超出一定范围就及时与相关专业共同分析,查找问题症结;《煤场煤质数据表》按照煤场的长、宽、高和时间四维坐标体系确定煤样采集点,对煤场煤质进行标定,何时堆煤、堆的什么煤、煤质如何、何时取走,这些数据要与每天的进煤数据和堆取煤数据进行关联,班班更新……
正是凭着这种对工作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经过不断尝试、分析、修正,阳城发电公司混配掺烧工作逐渐成熟,闯出了炉前皮带预混、分磨大比例预混等一系列混配掺烧的新路子。特别是该公司大胆实施科技创新,将在四角切圆锅炉上适用的分磨掺烧应用到“W”型火焰锅炉上,开创了同类型机组混配掺烧的先河。该公司《“W”型火焰锅炉配煤掺烧》技术成果还先后获得中国能源学会、中电联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二等奖,为其他单位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三:火候准
大火适合爆炒,中火适合浸煮,小火适合慢炖。火候掌握得好不好,对能否做好菜肴至关重要。如果错过了用火的最佳时机,做出的菜肴不是夹生就是焦糊,不仅口感大打折扣,而且也容易使营养流失。为使混配掺烧工作规范化和精确化,阳城发电公司每天召开由发电部牵头协调、混配煤小组参加的混配煤专题会议,燃料、输煤、锅炉相关专业人员根据环保排放要求、结合当日煤质、煤耗、煤源情况,综合考虑来煤煤种组分、锅炉效率、煤耗、油耗和脱硫等因素,共同商讨卸煤结构、煤场配煤、机组上煤等一揽子方案。每日上午混配煤小组将当天的煤场信息、掺配比例和掺配后煤种的预测情况以报表的形式向相关部门进行通报,以便及时调整上煤方式,稳定入炉煤质。
此外,该公司还完善了混配煤信息平台,建立了《掺配煤日报表制度》,输煤专业各班次人员在班前、班后不仅要对混配煤数据进行汇报,而且还要及时让集控人员了解入炉煤质指标,进一步合理配风,防止锅炉缺氧燃烧等异常现象的发生。
为把握不同工况下混配掺烧的准确时机,该公司对混配煤过程进行不断规范和细化。一是要求上煤前做好煤质、煤情、煤场信息了解,及时掌握配煤信息,通过混配模拟模板提供实时煤质数据,提前预测本班混配煤所产生的结果。
二是根据机组负荷曲线实时调整上煤结构,实现“分时段、分机组”上煤方式,尽可能避免发生因煤质原因造成锅炉灭火、结焦等事件;在实施皮带预混掺配方式时,优先采用煤沟叶轮混配,以保证准确的掺配比例和不同煤种掺混的均匀性;当发现掉焦趋势增加时及时分析煤种的变化,查找出影响掉焦的煤种并采取紧急措施,对其进行停供或减量。
三是遇到线路故障、负荷较小的情况时,在确保机组燃煤需求的前提下适时降低机组煤仓煤位,为及时调整混配比例、缩短调整周期创建迅捷通道;如遇单台磨煤机消缺检修,积极与主机及煤仓值班员沟通,对检修磨机严格按要求混配符合热值的煤种,同时保证煤位准确;此外在停机时还要准确计算燃煤耗用量,合理安排用煤量和负荷,减少停机时用于拉空煤仓的用油量和输煤系统空转备用时间。
正是由于精准把控不同工况、不同时段、不同要求的混配时机,该公司在混配煤工作中才做到了适炉、经济、安全、环保四者兼得,从根本上保证了混配煤工作的连贯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四:吸收好
对于家长而言,烹小鲜不仅要美味可口,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好消化、易吸收,从而将菜肴中的营养元素转化为茁壮成长的“正能量”。当孩子出现身体排异或不舒服的情况时,家长要及时进行跟踪调理,确保万无一失。为解决混配掺烧工作带来的后续问题,阳城发电公司结合不同的掺配煤比例及掺配方式,创造性地实施定比例和变比例验证燃烧调整思路,先后组织了锅炉冷态动力场实验、磨煤机一次风冷热态调平、煤粉细度测试和调整、锅炉燃烧配风优化、锅炉性能诊断优化等工作,通过不断寻求最佳燃烧工况来提高炉效。
随着环保要求的逐步提高,该公司在掺配煤方面将氮氧化物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进行控制,通过综合考虑煤耗、热值、硫化物、氮氧化物和灰分等对混配煤工作的制约和影响,确保环保和能耗指标趋向更好。此外,该公司还规范了运行指标日常分析,通过建立班分析、日关注、周分析、月总结、年盘点的全面耗差分析机制,使耗差分析工作常态化,为分析影响机组经济运行的因素提供了有效的制度支撑。
辛勤耕耘换来硕果累累。2012年,阳城发电公司通过去除受热面耙钉、增加防结焦风等技改措施的实施,有效解决了锅炉掺配烟煤后出现的炉内结焦严重等问题,同时该公司300兆瓦、600兆瓦机组分别创下全冷态启动用油24.89和47.07吨的最低纪录,比设计值分别降低94.10和192.93吨,600兆瓦机组单位电量耗油名列集团公司第一位;机组供电煤耗同比分别降低0.2和1.52克/千瓦时,为历年最低。
此外,该公司还积极开展锅炉燃烧技术创新,通过优化配煤掺烧管理和燃烧调整,降低了炉膛的燃烧温度,提高了锅炉效率,氮氧化物排放量由1500~1800毫克/立方米降至600毫克/立方米左右,带动氮氧化物减排核算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5-8号机组氮氧化物产生系数从原来8.12―9.84下调为6.65―6.72,保证了年度减排任务的顺利完成。2012年,《“W”型火焰锅炉配煤掺烧安全和经济性分析》科技成果被世界工程师大会选用,充分证明了该公司“后混配”时代各项工作的丰硕成果。
2013年,阳城发电公司将再接再厉,以管理、效益“双提升”为目标,以保证安全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标煤单价为原则,通过加强运行管控、控制库存煤量、调整存煤结构等措施,着力提高混配水平,力求思路更清晰、措施更得力、管理更精益、落实更具体、成效更显著。相信在“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理念的指引下,阳城发电公司的混配掺烧之路定会走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宽广…… (王志刚 丁泽宇)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浙江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经济性分
2018-12-13
- 2017年1000MW等级燃煤机组运行
2018-06-20
- 2017年600MW等级燃煤机组运行
2018-06-20
- 九江发电厂职工以实际行动认
2018-01-06
- 韩城二发:“双线”推进做实“
2017-04-07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