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常州公司:做煤炭文章 谱转型新篇
2013-01-23 17:03:1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在集团公司“转型企业、挖掘潜力”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国电常州公司围绕煤炭购、储、用、售流程实施经营布局,深入挖掘煤炭这一宝贵经营资源的综合价值,做活了煤炭经营这篇“文章”。2012年该公司煤炭经营创造效益5014万元,同比大幅增长60.4%,已成为该公司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找准转型切入口
深入开展“双学”活动,充分挖掘产业链上各种资源的潜在价值,是集团公司对基层企业转型挖潜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常州公司通过学习研究苏龙经验,立足于周边市场需求,确立煤炭经营为转型突破口,成功地将“所在区域无煤矿”这一短板转化为经营创效的优势。
2010下半年,常州公司在调研中发现苏南地区一些企业开始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市场块煤需求旺盛,潜力巨大。经慎重论证,制定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块煤分选工程建设思路,先期投资400多万元建设一套加仓段块煤分选系统。2011年3月,分选系统投入运行,月产块煤2万多吨,由于产品销路顺畅,短短几个月即收回投资。该公司当机立断,于当年9月再建成投产一套非加仓段分选系统,块煤产量大幅增至每月4万吨以上。
在市场销售过程中,该公司敏锐地发现煤炭用户存在着不同需求,随即根据客户不同的规格和热值需求,实施多级分选与块煤掺配,适时推出原煤与筛选剩下的末煤两个品种,满足了市场需求,受到客户广泛欢迎。2011年当年该公司就销售块煤22.7万吨,末煤6.3万吨,原煤13.97万吨,盈利3125万元。
做大煤炭经营规模
产销两旺的局面坚定了该公司做大做强煤炭经营的信心与决心,公司经营班子审时度势,2012年又实施了一系列拓展市场、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的举措。
实施营销“走出去”战略。在巩固常州武进周边地区市场后,营销人员分赴浙江、安徽、上海等地,广泛联系煤炭用户,并在重点地区建立起营销网络,覆盖到长三角苏、浙、皖等地区。树立合作共赢理念,与部分煤炭营销商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他们进一步延伸了营销触角。
拓展销售渠道与销售模式。陆路销售顺畅后,该公司又将目光延伸到水路、铁路。充分利用靠近长江黄金水道的地理优势,在煤码头增加一台出力为3600吨/小时的装船机,实现了船对船转驳销售。在附近藻港河畔投资建设综合码头,增设装船机,建设码头转运场,停靠千吨级转运船,打造出一个新的煤炭经营中转基地。
高度重视产量与质量。2012年煤炭市场行情发生变化,该公司借机扩大采购渠道,优化煤种采购结构,大量采购含块率高、含矸率低的煤种,从源头上为煤炭经营服务。块煤生产方面,实行24小时不间断筛选,最大限度提高分选产量;根据市场行情,制定合理的筛选、掺配和堆煤方式,加强皮带与博后筛等设备的维护,保证块煤质量符合客户要求。
一系列有力的举措,使该公司煤炭销售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共销售块煤43.99万吨,混沫煤34.53万吨,原煤40.94万吨,累计销售煤炭119.47万吨,同比大幅增长178%。多产品、多渠道、多模式的多元化经营态势逐步成熟。
品牌战略引领未来
该公司将煤炭经营上升到与发电业务同等高度来对待,在人才、机制、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全资子公司――常发能源公司为经营主体,实行区域经理负责制和风险承包抵押等激励机制,大大调动了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实现企业综合效益最大化,公司将煤炭经营与发电生产统筹考虑,综合分析煤炭、电力、资金等市场形势,追求煤炭采购、储存、使用、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近年来,围绕煤炭经营先后实施了煤码头对外开放、商业储煤场建设、煤码头升级至7万吨级等工程,为煤炭经营提供了煤量与煤种的保障,创造了更加充裕的时空环境。
随着转型的深入,常州公司深刻地感受到这一领域竞争的激烈。着眼于未来,该公司确立了品牌制胜战略,在继续扩大销售规模和覆盖面的基础上,强化客户至上理念,增强质量意识与服务意识,着重做优“常源”品牌,培育其一流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华方贵)
找准转型切入口
深入开展“双学”活动,充分挖掘产业链上各种资源的潜在价值,是集团公司对基层企业转型挖潜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常州公司通过学习研究苏龙经验,立足于周边市场需求,确立煤炭经营为转型突破口,成功地将“所在区域无煤矿”这一短板转化为经营创效的优势。
2010下半年,常州公司在调研中发现苏南地区一些企业开始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市场块煤需求旺盛,潜力巨大。经慎重论证,制定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块煤分选工程建设思路,先期投资400多万元建设一套加仓段块煤分选系统。2011年3月,分选系统投入运行,月产块煤2万多吨,由于产品销路顺畅,短短几个月即收回投资。该公司当机立断,于当年9月再建成投产一套非加仓段分选系统,块煤产量大幅增至每月4万吨以上。
在市场销售过程中,该公司敏锐地发现煤炭用户存在着不同需求,随即根据客户不同的规格和热值需求,实施多级分选与块煤掺配,适时推出原煤与筛选剩下的末煤两个品种,满足了市场需求,受到客户广泛欢迎。2011年当年该公司就销售块煤22.7万吨,末煤6.3万吨,原煤13.97万吨,盈利3125万元。
做大煤炭经营规模
产销两旺的局面坚定了该公司做大做强煤炭经营的信心与决心,公司经营班子审时度势,2012年又实施了一系列拓展市场、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的举措。
实施营销“走出去”战略。在巩固常州武进周边地区市场后,营销人员分赴浙江、安徽、上海等地,广泛联系煤炭用户,并在重点地区建立起营销网络,覆盖到长三角苏、浙、皖等地区。树立合作共赢理念,与部分煤炭营销商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他们进一步延伸了营销触角。
拓展销售渠道与销售模式。陆路销售顺畅后,该公司又将目光延伸到水路、铁路。充分利用靠近长江黄金水道的地理优势,在煤码头增加一台出力为3600吨/小时的装船机,实现了船对船转驳销售。在附近藻港河畔投资建设综合码头,增设装船机,建设码头转运场,停靠千吨级转运船,打造出一个新的煤炭经营中转基地。
高度重视产量与质量。2012年煤炭市场行情发生变化,该公司借机扩大采购渠道,优化煤种采购结构,大量采购含块率高、含矸率低的煤种,从源头上为煤炭经营服务。块煤生产方面,实行24小时不间断筛选,最大限度提高分选产量;根据市场行情,制定合理的筛选、掺配和堆煤方式,加强皮带与博后筛等设备的维护,保证块煤质量符合客户要求。
一系列有力的举措,使该公司煤炭销售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共销售块煤43.99万吨,混沫煤34.53万吨,原煤40.94万吨,累计销售煤炭119.47万吨,同比大幅增长178%。多产品、多渠道、多模式的多元化经营态势逐步成熟。
品牌战略引领未来
该公司将煤炭经营上升到与发电业务同等高度来对待,在人才、机制、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全资子公司――常发能源公司为经营主体,实行区域经理负责制和风险承包抵押等激励机制,大大调动了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实现企业综合效益最大化,公司将煤炭经营与发电生产统筹考虑,综合分析煤炭、电力、资金等市场形势,追求煤炭采购、储存、使用、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近年来,围绕煤炭经营先后实施了煤码头对外开放、商业储煤场建设、煤码头升级至7万吨级等工程,为煤炭经营提供了煤量与煤种的保障,创造了更加充裕的时空环境。
随着转型的深入,常州公司深刻地感受到这一领域竞争的激烈。着眼于未来,该公司确立了品牌制胜战略,在继续扩大销售规模和覆盖面的基础上,强化客户至上理念,增强质量意识与服务意识,着重做优“常源”品牌,培育其一流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华方贵)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浙江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经济性分
2018-12-13
- 2017年1000MW等级燃煤机组运行
2018-06-20
- 2017年600MW等级燃煤机组运行
2018-06-20
- 九江发电厂职工以实际行动认
2018-01-06
- 韩城二发:“双线”推进做实“
2017-04-07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