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市场化元年:降价预言打破国家力量控盘
2007-01-22 15:11: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A-
A+
电力18讯:
煤炭过剩、价格回落的预言再度打破。
近日,大同煤业集团计划电煤车板价已经从一吨265元涨到305元,涨了40块钱,涨幅高达15%。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秘书长梁敦仕介绍:“全国吨煤平均上涨了约30元,平均涨幅在8%左右.”
表面看,煤炭涨价有多种因素,比如完全成本化、安全投资加大等,但更深层的原因却是国家控制力在“煤炭新政”山西试点半年后再次发力。
完全成本化试点
对煤炭价格产生深远影响的则是开始于山西的“完全成本化试点”。
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表示,山西煤价涨幅最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今年把山西列为试点实施煤炭资源有偿使用的省份,并要求全面征收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加上资源补偿费、矿业权价款、安全费用提取等,吨煤成本增加了70元至80元――政策性成本已经成为直接拉动煤炭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分析人士指出,这种由于政策性变动导致煤价刚性成本的提高,势必会使煤价上扬,而这种上涨由于试点的作用,最终会演变为全国性煤价上涨。
而事实上,以山西煤炭资源税费改革为前奏的全国资源产品价格改革 已经风生水起。据了解,由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起草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方案――《关于深化价格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见》,已获得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的原则通过,在继续征求地方意见后,即将上报国务院。
按照这一方案,以煤、电、油、水为主的资源性产品将提高排污费、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的征收标准。整套方案的最大变化在于,把环境治理成本和资源枯竭后的退出成本计入上述产品的定价中――如果办法通过,意味着相关产品即将迎来一轮大提价。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关于能源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的思路,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我国能源形势的压力。“目前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中国的水、电、气、石油、土地等资源价格由于受到政府管制,已被严重低估;其次,资源的低价或免费使用,又无法形成一个竞争有序的资源市场,使得损害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大行其道。”一位行业观察家这样告诉记者。
有关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同时,环境污染却日益严重。严峻的形势让资源价格改革迫在眉睫。
“当前价格改革的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使资源价格能真正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稀缺程度,合理配置资源。”一位能源专家说,“价格改革虽然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提价,但是此次改革的结果却可能导致价格上涨。”
尤其是在在煤炭价格改革上,新方案的主要思路基本套用了山西煤炭开采的试点内容,即完善煤炭成本的构成,在成本中加入矿权取得成本、资源开采成本、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成本、安全生产成本以及资源枯竭后的退出成本。同时,设立矿山环境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
不仅如此,一些煤炭外部成本也在向煤炭价格内部渗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专家姜鑫民认为,随着采煤综合补偿和可持续发展支持政策到位,采煤的成本完全化和外部成本内部化,我国的煤价将因此有所调高,电煤价格的上涨可能会比较显著。
正因为如此,内蒙古西蒙煤炭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严海平在桂林煤炭合同汇总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炸药涨价,劳工涨价,资源价款涨价,公路运输费用在增长,我们的价格相应也就涨起来了。”
据了解,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自从2006年初就开始了煤炭价格完全成本的课题研究。在山西试点之后,资源有偿使用试点目前已经推广至全国1/3以上的省市。“这意味着,煤炭价格完全成本化的推广已经指日可待。”
国家力量
另一个更为耐人寻味的信号是国家对煤炭产业布局的调整。
根据国家和地方煤炭发展思路,“新建为主、整合为辅”的产业发展政策,正在变为“整合为主、新建为辅”――这意味着部分列入国家有关部委统计范畴的新建或在建矿井可能会被削减,而一些长期盘踞在国有大矿周围的小矿,在国家资源整合大势之下,将逐渐纳入国有大矿系列。一些具备整合条件的矿井则将逐渐淡出。
据了解,为淘汰落后产能保证安全生产及控制总量,国家计划2006、2007两年关闭4861处小煤矿。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发的《关于落实2006-2007年关闭矿井计划目标的通知》,中国2006年将关闭小煤矿2652处,2007年将关闭2209处,中小煤矿的关停会进一步压缩占比达1/3以上的煤矿产量的增长速度,降低总体供给。
相关数据也显示,国有大矿将在未来产量结构中将持续增加比重,而乡镇煤矿和私有矿井的产量将随着安全整顿而逐渐萎缩。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乡镇煤矿的产量比例将由2005年的38%下降为21%,而国有重点煤矿的产量比例将由2005年的48%上升到65%。
目前包括神华、中煤、兖矿在内大型煤炭企业正在<
煤炭过剩、价格回落的预言再度打破。
近日,大同煤业集团计划电煤车板价已经从一吨265元涨到305元,涨了40块钱,涨幅高达15%。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秘书长梁敦仕介绍:“全国吨煤平均上涨了约30元,平均涨幅在8%左右.”
表面看,煤炭涨价有多种因素,比如完全成本化、安全投资加大等,但更深层的原因却是国家控制力在“煤炭新政”山西试点半年后再次发力。
完全成本化试点
对煤炭价格产生深远影响的则是开始于山西的“完全成本化试点”。
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表示,山西煤价涨幅最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今年把山西列为试点实施煤炭资源有偿使用的省份,并要求全面征收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加上资源补偿费、矿业权价款、安全费用提取等,吨煤成本增加了70元至80元――政策性成本已经成为直接拉动煤炭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分析人士指出,这种由于政策性变动导致煤价刚性成本的提高,势必会使煤价上扬,而这种上涨由于试点的作用,最终会演变为全国性煤价上涨。
而事实上,以山西煤炭资源税费改革为前奏的全国资源产品价格改革 已经风生水起。据了解,由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起草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方案――《关于深化价格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见》,已获得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的原则通过,在继续征求地方意见后,即将上报国务院。
按照这一方案,以煤、电、油、水为主的资源性产品将提高排污费、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的征收标准。整套方案的最大变化在于,把环境治理成本和资源枯竭后的退出成本计入上述产品的定价中――如果办法通过,意味着相关产品即将迎来一轮大提价。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关于能源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的思路,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我国能源形势的压力。“目前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中国的水、电、气、石油、土地等资源价格由于受到政府管制,已被严重低估;其次,资源的低价或免费使用,又无法形成一个竞争有序的资源市场,使得损害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大行其道。”一位行业观察家这样告诉记者。
有关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同时,环境污染却日益严重。严峻的形势让资源价格改革迫在眉睫。
“当前价格改革的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使资源价格能真正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稀缺程度,合理配置资源。”一位能源专家说,“价格改革虽然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提价,但是此次改革的结果却可能导致价格上涨。”
尤其是在在煤炭价格改革上,新方案的主要思路基本套用了山西煤炭开采的试点内容,即完善煤炭成本的构成,在成本中加入矿权取得成本、资源开采成本、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成本、安全生产成本以及资源枯竭后的退出成本。同时,设立矿山环境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
不仅如此,一些煤炭外部成本也在向煤炭价格内部渗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专家姜鑫民认为,随着采煤综合补偿和可持续发展支持政策到位,采煤的成本完全化和外部成本内部化,我国的煤价将因此有所调高,电煤价格的上涨可能会比较显著。
正因为如此,内蒙古西蒙煤炭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严海平在桂林煤炭合同汇总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炸药涨价,劳工涨价,资源价款涨价,公路运输费用在增长,我们的价格相应也就涨起来了。”
据了解,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自从2006年初就开始了煤炭价格完全成本的课题研究。在山西试点之后,资源有偿使用试点目前已经推广至全国1/3以上的省市。“这意味着,煤炭价格完全成本化的推广已经指日可待。”
国家力量
另一个更为耐人寻味的信号是国家对煤炭产业布局的调整。
根据国家和地方煤炭发展思路,“新建为主、整合为辅”的产业发展政策,正在变为“整合为主、新建为辅”――这意味着部分列入国家有关部委统计范畴的新建或在建矿井可能会被削减,而一些长期盘踞在国有大矿周围的小矿,在国家资源整合大势之下,将逐渐纳入国有大矿系列。一些具备整合条件的矿井则将逐渐淡出。
据了解,为淘汰落后产能保证安全生产及控制总量,国家计划2006、2007两年关闭4861处小煤矿。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发的《关于落实2006-2007年关闭矿井计划目标的通知》,中国2006年将关闭小煤矿2652处,2007年将关闭2209处,中小煤矿的关停会进一步压缩占比达1/3以上的煤矿产量的增长速度,降低总体供给。
相关数据也显示,国有大矿将在未来产量结构中将持续增加比重,而乡镇煤矿和私有矿井的产量将随着安全整顿而逐渐萎缩。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乡镇煤矿的产量比例将由2005年的38%下降为21%,而国有重点煤矿的产量比例将由2005年的48%上升到65%。
目前包括神华、中煤、兖矿在内大型煤炭企业正在<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浙江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经济性分
2018-12-13
- 2017年1000MW等级燃煤机组运行
2018-06-20
- 2017年600MW等级燃煤机组运行
2018-06-20
- 九江发电厂职工以实际行动认
2018-01-06
- 韩城二发:“双线”推进做实“
2017-04-07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