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联动难解一切悬疑 竞价上网又一个考验
2006-12-26 09:49:44 来源:中国证券报
A-
A+
电力18讯:
为期一个月的重点煤炭产运需三方衔接会已经拉开序幕。发改委的衔接方案中明确提出将继续执行煤电联动。
消息传来,煤企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乐观,而电企则不再像去年那样坚决抵制煤价上涨。但是观察人士指出,受政策成本推动,煤价相比去年肯定有一定的涨幅。然而火电企业不仅难以通过煤电联动把上涨的成本完全转嫁出去,而且还有竞价上网一关难过。
煤企:何时取消双轨制?
在发改委的政策还没有完全明朗化、一切都还只是传闻时,一些煤炭企业似乎就已经认定,因为政策成本的推动所导致明年合同价上涨是“既定事实”。
东北一家国有煤炭企业的营销部门主管说:“涨,肯定涨!能不涨吗?再不涨我们都得喝西北风去!”
他仍对年初订货会上“艰难的谈判”耿耿于怀:“不开集中大会是对的,大会上我们煤企形成不了联盟,但是它们电企却形成了同盟。今年我们要个个击破,肯定比去年好谈,电企应该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
华东煤炭企业销售联合体秘书长郑勇预计煤价会涨10%左右。他表示,煤价根据市场供需情况而定,这也是符合发改委精神的。而今年煤炭生产成本增加比较明显,而且都是刚性增长,企业根本不能压缩的,所以涨价是迫不得已的事。
据知情人士透露,有些煤企已经把合同谈了下来,执行的新价格涨幅接近10%。
相对于价格上涨似乎已经成为既定事实,更多的企业关心的是什么时候取消双轨制。上述东北那位营销主任说:“明年不想涨太多,先涨20元钱吧,还没今年多,今年还涨了25元呢。(明年)也就涨了8%,等后年,我们再涨20几元,就能把缺口补上了。”
他所说的缺口指的是国内长期以来形成的双重煤炭价格的价差。为了保证电力等重点行业的动力燃料供应,国家强制性要求50%以上的动力煤在国家“指导”下实行重点合同价格,而其他煤炭实行市场价格。由于近几年煤炭供不应求,市场价格节节飙升,导致部分地区的重点价和市场价差达到100余元。因此煤炭企业早就呼吁取消“双轨制”实行市场定价。
在煤企首次获得“解放”的2006年度,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在预备会上提出要完善电煤价格形成机制,加快重点电煤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并轨”。但在随后的衔接大会上,煤炭企业提出的涨价和并轨要求遭到了五大发电集团的联合抵抗,无果而终。因此一些煤企寄希望于今年,由发改委强制执行“两年取消双轨制”。
但在今年的方案中没有明确提出“两年取消”的字眼,只强调“完善煤炭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分析人士指出,双轨制是历史遗留问题,不能一刀切。各地的市场价格和重点合同价格差别很大,有的地区相差百元,而河南等地区则几乎没有差别,所以强制性地规定一个时间表反而没有意义。
电企:语气缓和矛盾仍在
相对于煤炭企业的信心满满,电力则显得迟疑不决。
某电力集团负责燃料采购的一位老总在回答“今年电煤会不会涨”的问题时曲折地表示:“今年市场形势总体比较好,估计会缓和一点。供求不那么紧张,库存情况也好些,市场化程度也加快了。”
另一位电力企业负责人说:“涨价?不好说,个别煤企提出涨20块,我看衔接工作只是刚开始。”
这种迂回不定的语气与去年在订货会上五大集团抱团坚决不同意涨价截然相反。去年济南衔接会上,某电力企业负责人甚至说出“谁要敢签涨价合同,就免掉谁”的豪言。一位观察人士说:“这说明电企这一边的口气软了很多,原因在于他们还将希望寄托于煤电联动。”
为了消化发电企业因煤价上涨造成的成本和亏损,去年5月和今年6月两次实行煤电联动,销售电价共上涨了5.01分/度。21家火电上市企业今年上半年年报显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有11家,而去年净利润同比下降30%。以火电龙头G华能(600011)为例,受首次“煤电联动”影响,今年上半年平均结算电价同比提高了9.79元/千千瓦时,平均售电单位燃料成本比去年同期下降1.67%。
分析人士指出,在过去几次的煤炭订货会上,煤电因为电煤价格谈不拢而顶起牛来,原因就是上游煤价已经放开,而下游电价却由政府<
为期一个月的重点煤炭产运需三方衔接会已经拉开序幕。发改委的衔接方案中明确提出将继续执行煤电联动。
消息传来,煤企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乐观,而电企则不再像去年那样坚决抵制煤价上涨。但是观察人士指出,受政策成本推动,煤价相比去年肯定有一定的涨幅。然而火电企业不仅难以通过煤电联动把上涨的成本完全转嫁出去,而且还有竞价上网一关难过。
煤企:何时取消双轨制?
在发改委的政策还没有完全明朗化、一切都还只是传闻时,一些煤炭企业似乎就已经认定,因为政策成本的推动所导致明年合同价上涨是“既定事实”。
东北一家国有煤炭企业的营销部门主管说:“涨,肯定涨!能不涨吗?再不涨我们都得喝西北风去!”
他仍对年初订货会上“艰难的谈判”耿耿于怀:“不开集中大会是对的,大会上我们煤企形成不了联盟,但是它们电企却形成了同盟。今年我们要个个击破,肯定比去年好谈,电企应该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
华东煤炭企业销售联合体秘书长郑勇预计煤价会涨10%左右。他表示,煤价根据市场供需情况而定,这也是符合发改委精神的。而今年煤炭生产成本增加比较明显,而且都是刚性增长,企业根本不能压缩的,所以涨价是迫不得已的事。
据知情人士透露,有些煤企已经把合同谈了下来,执行的新价格涨幅接近10%。
相对于价格上涨似乎已经成为既定事实,更多的企业关心的是什么时候取消双轨制。上述东北那位营销主任说:“明年不想涨太多,先涨20元钱吧,还没今年多,今年还涨了25元呢。(明年)也就涨了8%,等后年,我们再涨20几元,就能把缺口补上了。”
他所说的缺口指的是国内长期以来形成的双重煤炭价格的价差。为了保证电力等重点行业的动力燃料供应,国家强制性要求50%以上的动力煤在国家“指导”下实行重点合同价格,而其他煤炭实行市场价格。由于近几年煤炭供不应求,市场价格节节飙升,导致部分地区的重点价和市场价差达到100余元。因此煤炭企业早就呼吁取消“双轨制”实行市场定价。
在煤企首次获得“解放”的2006年度,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在预备会上提出要完善电煤价格形成机制,加快重点电煤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并轨”。但在随后的衔接大会上,煤炭企业提出的涨价和并轨要求遭到了五大发电集团的联合抵抗,无果而终。因此一些煤企寄希望于今年,由发改委强制执行“两年取消双轨制”。
但在今年的方案中没有明确提出“两年取消”的字眼,只强调“完善煤炭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分析人士指出,双轨制是历史遗留问题,不能一刀切。各地的市场价格和重点合同价格差别很大,有的地区相差百元,而河南等地区则几乎没有差别,所以强制性地规定一个时间表反而没有意义。
电企:语气缓和矛盾仍在
相对于煤炭企业的信心满满,电力则显得迟疑不决。
某电力集团负责燃料采购的一位老总在回答“今年电煤会不会涨”的问题时曲折地表示:“今年市场形势总体比较好,估计会缓和一点。供求不那么紧张,库存情况也好些,市场化程度也加快了。”
另一位电力企业负责人说:“涨价?不好说,个别煤企提出涨20块,我看衔接工作只是刚开始。”
这种迂回不定的语气与去年在订货会上五大集团抱团坚决不同意涨价截然相反。去年济南衔接会上,某电力企业负责人甚至说出“谁要敢签涨价合同,就免掉谁”的豪言。一位观察人士说:“这说明电企这一边的口气软了很多,原因在于他们还将希望寄托于煤电联动。”
为了消化发电企业因煤价上涨造成的成本和亏损,去年5月和今年6月两次实行煤电联动,销售电价共上涨了5.01分/度。21家火电上市企业今年上半年年报显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有11家,而去年净利润同比下降30%。以火电龙头G华能(600011)为例,受首次“煤电联动”影响,今年上半年平均结算电价同比提高了9.79元/千千瓦时,平均售电单位燃料成本比去年同期下降1.67%。
分析人士指出,在过去几次的煤炭订货会上,煤电因为电煤价格谈不拢而顶起牛来,原因就是上游煤价已经放开,而下游电价却由政府<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浙江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经济性分
2018-12-13
- 2017年1000MW等级燃煤机组运行
2018-06-20
- 2017年600MW等级燃煤机组运行
2018-06-20
- 九江发电厂职工以实际行动认
2018-01-06
- 韩城二发:“双线”推进做实“
2017-04-07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