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连城发电公司强化设备治理措施显实效
2013-03-06 08:32:51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本网讯(王新俊) 近年来,大唐连城发电公司设备管理工作遵循“以管为主、以修为辅”的管理理念,健全设备管理机构,建立了有效运转的管理网络,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设备管理机制,促进了全员设备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2012年,该公司机组利用小时数达4648.5小时,高于全省统调常规火电厂发电平均利用小时718小时;截至12月31日,该公司实现连续长周期安全生产,获得了全国、西北地区以及全省多个级别的荣誉,并于近日召开的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工作会议暨第四届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荣获“第四届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标志着该公司“五强”措施在设备治理方面取得了实效。
强化标准化体系。该公司每年年初组织技术人员重新修编《检修规程》和《检修作业指导书》,同时,结合日常检修维护以及大小修修编和补充《点检工作标准》、《设备技术标准》、《技术改造管理标准》、《设备点检定修标准》、《给油脂标准》等技术标准,在标准建立的同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各级岗位人员责任,使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据可查,有章可循,从而使得设备检修、点检、维修的质量得到了保障。
强抓检修质量。该公司将设备状态检修和预防维修有机结合,紧紧围绕《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结合设备现状,制定了科学的设备年修循环周期。3、4号机组分别于2010、2011年进行了大修时,均提前6天以上完成检修任务,实现了风压试验、水压试验、锅炉点火一次成功,同时,圆满完成了汽轮机增容改造(30万千瓦至33万千瓦)工程,提升了设备健康水平和效率。
强化备品备件管理。该公司引进EAM、“小神探”设备点检和生产任务管理系统,各级岗位人员责任明确,形成了一套完整、可靠、顺畅、高效的任务流程,每月对点检状况、设备缺陷的发现、分布、消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实施设备点检和部分设备的状态检修,准确掌握设备的实际状况,及时发现和消除缺陷,设备缺陷大幅降低,设备日常维修时间大大减少,设备缺陷以50%以上的速度逐年递减。同时,利用点检定修的平台和先进的EAM系统,加强备品备件管理,提高库存管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点检人员定期核查备品备件,确保库存值长期处于科学合理的指标以内。
强化规范运行。该公司每年进行一次标准票库的修编,及时地将生产现场总结的安全和经济性经验编入标准操作票、工作票库,减小了运行人员操作的随意性;同时,将机组缺陷、工作票状态、定期工作、设备异动、交接班交待事项等生产信息集中记录在生产管理系统中,使运行值班员能全面及时地了解机组设备状态,确保机组设备的安全运行,大大提升了运行管理水平。
强化信息化建设。该公司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技术来强化设备管理手段、高效便利地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规范设备检修维护工作过程,现已建成有MIS系统、资料管理系统、SIS系统、工作票系统、生产任务系统、点检信息管理系统等,借助于计算机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以及网络化计算机应用系统,形成一系列精确、严密、稳定、高效而操作简便的设备信息管理体系。同时,建立可靠性管理制度,网络健全,专责人员持证上岗;制定了年、月技术监督项目,逐级落实,并借助甘肃电科院等技术权威机构,力促技术监督项目实施精细科学,效果显著。
强化标准化体系。该公司每年年初组织技术人员重新修编《检修规程》和《检修作业指导书》,同时,结合日常检修维护以及大小修修编和补充《点检工作标准》、《设备技术标准》、《技术改造管理标准》、《设备点检定修标准》、《给油脂标准》等技术标准,在标准建立的同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各级岗位人员责任,使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据可查,有章可循,从而使得设备检修、点检、维修的质量得到了保障。
强抓检修质量。该公司将设备状态检修和预防维修有机结合,紧紧围绕《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结合设备现状,制定了科学的设备年修循环周期。3、4号机组分别于2010、2011年进行了大修时,均提前6天以上完成检修任务,实现了风压试验、水压试验、锅炉点火一次成功,同时,圆满完成了汽轮机增容改造(30万千瓦至33万千瓦)工程,提升了设备健康水平和效率。
强化备品备件管理。该公司引进EAM、“小神探”设备点检和生产任务管理系统,各级岗位人员责任明确,形成了一套完整、可靠、顺畅、高效的任务流程,每月对点检状况、设备缺陷的发现、分布、消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实施设备点检和部分设备的状态检修,准确掌握设备的实际状况,及时发现和消除缺陷,设备缺陷大幅降低,设备日常维修时间大大减少,设备缺陷以50%以上的速度逐年递减。同时,利用点检定修的平台和先进的EAM系统,加强备品备件管理,提高库存管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点检人员定期核查备品备件,确保库存值长期处于科学合理的指标以内。
强化规范运行。该公司每年进行一次标准票库的修编,及时地将生产现场总结的安全和经济性经验编入标准操作票、工作票库,减小了运行人员操作的随意性;同时,将机组缺陷、工作票状态、定期工作、设备异动、交接班交待事项等生产信息集中记录在生产管理系统中,使运行值班员能全面及时地了解机组设备状态,确保机组设备的安全运行,大大提升了运行管理水平。
强化信息化建设。该公司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技术来强化设备管理手段、高效便利地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规范设备检修维护工作过程,现已建成有MIS系统、资料管理系统、SIS系统、工作票系统、生产任务系统、点检信息管理系统等,借助于计算机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以及网络化计算机应用系统,形成一系列精确、严密、稳定、高效而操作简便的设备信息管理体系。同时,建立可靠性管理制度,网络健全,专责人员持证上岗;制定了年、月技术监督项目,逐级落实,并借助甘肃电科院等技术权威机构,力促技术监督项目实施精细科学,效果显著。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浙江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经济性分
2018-12-13
- 2017年1000MW等级燃煤机组运行
2018-06-20
- 2017年600MW等级燃煤机组运行
2018-06-20
- 九江发电厂职工以实际行动认
2018-01-06
- 韩城二发:“双线”推进做实“
2017-04-07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