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公司:推进燃料智能化建设
要让它成为燃料从业人员的“保护伞”、“防弹衣”——靖远公司领导班子对它寄予厚望。它的功能要先进,但操作系统要像使用“傻瓜相机”一样简单;可以减轻我们的劳动强度,让质检工作效率更高、误差更少、危险更低——靖远公司燃料质量检验控制中心员工的期盼。
它就是国电靖远发电有限公司2015年度重点工程——燃料智能化建设工程,通过工业4.0智能化再造燃料生产流程,运用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等“三线一流”科技手段,将煤样的“采、制、封、存、取、化”实现“人样分离、盲存盲取、即化即取”,全面打造“智能化”燃料管理新起点。
探索之源
靖远公司是一座优良的坑口电厂,在役4台220兆瓦燃煤机组,年需燃煤量约200余万吨,来煤运输方式为汽车、火车。近年来,为增强企业的降本增盈能力,该公司在燃料管理创新和技术改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技术装备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仍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尤其在计量、采样、制样、化验、煤场管理等环节,仍然依靠人工完成,燃料信息管理系统也不能覆盖燃料管理全过程,无法满足控本增效,节能减排的需求。
鉴于此问题,2013年,靖远公司即开始实施前期调研、资料收集,2014年编制燃料智能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经集团公司批复、立项,耗时近两年时间,于2015年6月25日,正式启动燃料智能化建设工程。
建设之路
燃料智能化管理建设对于一个已经投产20余年的老厂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智能化建设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整套工程项目涵盖机械、热控、电气、网络信息、集成、自动化和土建等多项专业。另一方面,在建设过程当中燃煤入厂、采样、制样、存样、送样、化验等环节需“一体化”布局,实现关键环节无人值守、无缝对接,才能真正解决燃料管控难度大、风险高的难题。
“工程的难点在前期规划、中期招标、建设中的各专业配合。因为智能化建设中涉及专业、厂商多,各级技术及水平不一,如何同厂商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各厂商的主动性,共同解决建设中的瓶颈,是做好工程的关键。”该公司生产副总表示。
自工程开工以来,靖远公司即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燃料智能化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以副总经理为总指挥的工程项目部,提前进行市场调研、技术考察、对厂商技术进行摸底;规划场地时,充分考虑,认真分析,费用做足,避免“先干了再说”的误区;在设备招投标过程中“重质量、重技术”,杜绝“低价中标”现象出现。
在施工现场,不同施工区域划分明确,防护围栏完备,各种警示标志随处可见,施工材料摆放整齐。“安全文明施工是我们对施工方提出的要求,”负责工程实施的燃料质量检验控制中心主任说。按照项目实施方案,靖远公司燃料智能化项目,要完成自动识别系统、自动采样系统、自动制样系统、智能化存查样系统、燃料集控中心和燃料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等6个系统的建设。仅就自动识别系统而言,由于靖远公司汽车入厂同国投二电厂汽车入厂为同一入口,必须充分考虑运煤车辆识别混乱情况,避免此种现象发生,最大限度减少人员参与风险。
6个系统的“健康”建设,无疑是工程成功的关键,靖远公司从严、从细、从实战出发,认真组织谋划,制定工程安全管理的重点和要点,把安全标准化作为重心,与施工方签订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责任,确保施工安全。施工方在总结以往成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编写施工方案,科学控制施工质量,提高工程观感质量,落实施工工艺标准、施工质量要求,确保工程达标。
智慧之光
这套燃料智能化建设后,将赋予靖远公司燃料管理新的科技支撑点。一方面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使燃料管理由手动操作、体力劳动转变为全过程自动化,信息化,节约人力资源、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实现管控主体的转变,由管理制度、管理人员转变为管理流程、管理设备,做到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再则,实现工作质量的转变,使燃料管理由粗放式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通过系统自动生成和实时采集管理数据,准确核算燃料量质价指标,做到各项数据真实准确,为控制燃料成本和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此外,实现工作环境的转变,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提高设备除尘、降噪等环保性能,使燃料验收工作环境由粉尘、噪声污染转变为清洁美观,转变脏累差的工作状况,同时还能排除人为因素干扰,使验收过程客观、公正,验收结果准确、可靠,有效防范管理风险。(窦怀武 张媛媛)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