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吉林台公司:全员营销助推电量蓄水双丰收
截至10月31日,国电新疆吉林台发电公司年度发电量突破22.5亿千万时,完成全年发电任务的85.84%,实现全年发电任务指日可待。吉林台一级库水位1402.72米,比去年同期抬高20米,发电综合水耗率同期相比降低10.76%。该公司通过大营销理念的不断宣贯和实践,实现了发电与蓄水的双丰收。
协同配合 全员营销保电量
面度严峻的市场经营形势,吉林台公司多措并举树立全员营销理念,把市场营销与生产运行工作紧密结合,形成一盘棋。
广泛动员树立营销理念。该公司以“前沿工作法”为载体,班子成员、中层管理人员下厂站带班,宣讲形势任务、组织员工座谈,协调解决一线最现实的困难;每月组织开展生产经营经济活动分析会,根据上游来水情况、基建工程进度、检修消缺安排、资金筹措情况等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该公司各厂站党支部特色主题活动,紧密结合生产中心工作,控水耗、搞竞赛、消隐患,开展技术破冰、金牌解说员比赛等,营造党员带头、群众跟进全力以赴抢电量的良好氛围。
步调一致注重协同作战。该公司委派专人跟进掌握电网负荷情况,建立了生产营销微信群,各部门、班组及时交换各站负荷及流量信息,什么时候申请负荷、什么时候控制负荷,大家及时在微信群里沟通协商;水情人员及时播报天气变化、来水分析,当值运行人员主动申请负荷、优化机组运行方式,生产技术人员组成应急小分队,及时消除设备隐患,基建人员及时抢修因洪灾损坏的渠道和桥梁隐患确保发电供水正常。通过各部门协同配合,该公司三季度负荷高峰期完成发电量12.39亿千瓦时,发电量同比增长44.32%,占全年发电量26.21亿千瓦时的47%。
优化运行 度电必争不松懈
为确保发电效益最大化,该公司在经济运行上做文章、下苦力,量化指标、优化机组和水库运行方式,千方百计挖潜增效。
量化运行指标。该公司对各厂站机组运行参数、效率曲线、振动区和汽蚀区等工况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制定了《各值完成计划发电量评比考核办法》和《各值水量损耗及弃水评比考核办法》, 量化生产指标,将发电量、耗水率、水量利用率、厂用电率等主要生产指标任务分解到各值、各班,科学开展厂内小指标竞赛,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制定机组运行优化方案和负荷分配方案,利用夏季用电高峰期抢发电量,通过降低辅机用电和主变损耗降低厂用电率,优化开机流程,缩短机组空载时间,重视水工建筑物、泄洪闸门和机组漏水控制,及时对坝前、发电进水口拦污栅杂物进行清理,减少水头损失。
优化调度方式。吉林台一级水电站为流域所属龙头电站,其水量控制直接决定下游三个水电站的运行生产和农业灌溉用水量。为此,该公司对流域来水历史数据,下游灌区不同农作物灌溉用水规律,吉林台一级机组投运十年运行出力,及目前各站机组负荷分配关系等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协同水科院专家重新率定了吉林台一级水库调度图,优化了水库联合调度方案,充分体现出梯级水电站调度优势。此外,该公司掌握各站之间区间流量、区间水流时间关系,精确各站下泄流量,严格控制引水渠流量,根据电网早晚高峰负荷要求合理调控各站库水位等一系列措施,使公司效益最大化。
梯级调度 滴水不漏控水位
该公司充分发挥流域各站梯级调度的优势,科学预测、研判来水情况,提出了蓄水为主的“精细水库调度”工作思路。
早晚高峰集中发电保蓄水。年初吉林台一级库水位仅为1384.82米,针对这一情况,该公司1-4月份,采取早晚高峰集中发电的运行模式,充分利用吉林台二级水库反调节作用均匀下泄流量,在满足下游生态基流用水的同时最大限度蓄水,至4月30日,吉林台一级水库水位蓄至1393.13m,抬高了运行水头近9m,较好的完成回蓄任务节点。
企地携手共节水。针对发电引水与灌溉用水矛盾,该公司携手地方水利部门商讨节水策略,春灌前共同修复了拦河枢纽至尾水段原始河道的8个引水龙口,改善了引水条件。当地水利部门对灌区干渠进行了防渗处理,尽可能减少渠道渗漏,加强灌溉用水管理,实行24小时灌溉制度,防止夜间弃水,降雨期间立即减少农业灌溉水量,通过以上措施,灌溉高峰期用水流量从60立方米/秒降至40立方米/秒,与往年相比节省灌溉水量达33%。
优化调度显成效。5月份进入洪水期、灌溉期,该公司及时调整蓄水策略,根据流域灌溉用水需求和各站特征,制定联合调度运行方式,8月16日,吉林台一级库水位为1413.42米,达到今年最高值,10月8日,吉林台一级站发电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发电量,耗水率同比降低17%,节省水量4.92亿立方米,增加经济效益4千余万元,梯级调度经济效益明显。
重拳出击 安全护航作保障
在抢发电量的关键时期,为确保机组开得起、顶的上,该公司全方位出击,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各厂站均实现了长周期安全生产。
该公司制度作保障,签订各级安全目标责任书118份,制定保标措施及安全互保卡84份,修订安全生产责任标准等制度43项;对标找差距,针对综合厂用电率、设备利用小时等指标开展专项评估,寻标、建标、对标,找差距、抓落实;管理促提升,结合集团公司星级评级标准及“6S”管理,加快“两个标准化”体系创建,从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方面加以规范、完善;培训抓落实,年度组织开展消防培训2次,紧急救护培训1次,厂站各累计微机五防培训5次,应急培训及演练12次,事故预想、运行分析、技术问答360余篇;隐患整改见成效,开展春秋检、“六打六治”、防火防爆、特种设备等各类检查70余次,有重点地对涉网设备进行“地毯式”排查,累计梳理问题385项,整改率85.8%。应急重防范,初步形成“1+21+39”预案体系,重点对反恐、地震减灾等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开展专项演练。(杨富成 马志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