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联产:一本好“经”怎么念
2006-09-12 16:03:59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热电联产:一本好“经”怎么念
本网记者 张磊
“十一五”规划我国GDP能耗要下降20%,这标志着未来我国节能任重道远。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十一五”规划中又确立了十大节能重点工程,其中就包括了热电联产。
在节能的大背景下,热电联产受到了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就在上个月的中旬,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召开了有各方参加的《热电联产规划编制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征求意见座谈会。《规定》就热负荷、热源布局和供热方案选择及机组选型等诸方面,提出了未来规划的具体方向。据中电顾问的一位专业人士透露,就在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还要就热电联产的发展问题,出台更为具体的指导意见,以推动热电联产的发展。
节能优势显著
实际上,在节能、环保等方面,热电联产的竞争优势显而易见。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底,我国单机6000千瓦及以上的供热机组共有2302台,装机容量4813万千瓦。据全国热电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王振铭测算,热电联产机组比凝气发电和小锅炉供热,每年可节约4800万吨以上的标煤,相应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480万吨、76万吨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以及2064万吨的灰渣排放。目前,热电联产行业的供热量已经占全国供热总量的81.96%(蒸汽)、26.72%(热水),成为工业供热和城市居民采暖的支柱产业。同时,占全国发电总量12.26%的电量也来自热电联产机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能源供应系统,其在节能环保方面的突出作用不可小视。
仅以浙江省为例,该省2004年热电比高达411%,如果按小锅炉的能效固定供汽煤,2004年全省热电机组装机358万千瓦,2005年超过了400万千瓦,按此方法计算,供电煤耗仅一百多克,粗略估算,年节煤在400万吨左右。据王振铭介绍,热电机组只要热电比达到100%,它的供电煤耗就优于2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只要热电比大于200%,它的供电煤耗就比现有任何运行中的大火电燃煤机组都低。热电比大于400%,供电煤耗就不足现有进口顶尖机组的一半,热电比大于600%,机组的供电煤耗是零,节能效果是何等显著。
热源布局要“海选”
在《规定》中,对于热源布局和供热方案的选择着墨不少,要求对规划范围内的热源布局应进行多方案优化和比选。对规划内已有的发电厂,应研究通过技术改造实现热电联产的可能性。而供热方案中,《规定》提供了五种方案可供选择。
对于热源布局规划,业内人士认为,首先要合理确定集中供热热源的位置,避免热源与热负荷中心的距离过远,加大热电联产管网投资,充分做好蒸汽管网敷设经济论证。其次,城区内要合理敷设蒸气管线,在做好与原有供热管网衔接的同时,做好新建管网的布局,既要满足现状,又要有所发展。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我国很多城市已有两个或更多的热电厂在安全经济运行,一个城市有十几个区域热电厂和自备热电厂的也为数不少,并均有若干个较大型的锅炉房投产。为了更好的合理利用这些热源,供热企业的联网运行已被提上重要日程。不同类型的热电厂由于供热机组容量大小、机组型式与热负荷不等可以实现联网运行,优势互补,尤其是热电厂与锅炉房联网后,可以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并可提高安全供热的可靠性。这种热源布局中出现的多热源联网的趋势,为科学安排热源布局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机组选用规则多
由于历史的原因,电力系统中目前还存在着一大批中小型燃煤发电机组,规模效益差、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这些5万千瓦及以下容量的中小电厂,为了生存,同时也为利用现有电厂处于市区或市区近郊的有利条件,发挥锅炉、汽轮机尚可利用的潜力,纷纷将凝汽机组改造为热电机组,向周围工业企业和居民区供热,成为热电厂。针对此种情况,《规定》要求通过综合分析已有热电联产机组的布局、机组状况等因素,以确定机组是否继续使用还是改造或者关停。
同时,在未来的热电联产规划中,20万千瓦及以上的高参数抽凝机组、背压机组以及热电冷联产分布式能源站,被界定为上马热电联产项目优先选择的机型。另外,对于抽凝两用机组的选用制定了更为明确的细则:首先是当安装2.5万千万~5万千瓦抽汽机组和12.5万千瓦~20万千瓦级抽凝两用机组比背压机组更为合理时,可以采用。其次,在电网规模较小的边远地区,结合当地电力电量平衡需要,可按负荷的需要规划建设抽汽机组或抽凝两用机组。
对于决策层这样的规定,王振铭分析认为,热电联产面临困境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对热电联产的认识仍存在误区。部分地区将热、电两种产品分割,不考虑热电厂的供热作用和节能环保作用,片面理解国家火电机组“上大压小、上煤压油”的发展思路,认为热电厂也是装机规模越大越有利于节能降耗,盲目扩大热电厂装机规模,或将装机规模较小热电厂与小型火电厂等同列为关停对象。
热电联产:一本好“经”怎么念
本网记者 张磊
“十一五”规划我国GDP能耗要下降20%,这标志着未来我国节能任重道远。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十一五”规划中又确立了十大节能重点工程,其中就包括了热电联产。
在节能的大背景下,热电联产受到了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就在上个月的中旬,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召开了有各方参加的《热电联产规划编制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征求意见座谈会。《规定》就热负荷、热源布局和供热方案选择及机组选型等诸方面,提出了未来规划的具体方向。据中电顾问的一位专业人士透露,就在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还要就热电联产的发展问题,出台更为具体的指导意见,以推动热电联产的发展。
节能优势显著
实际上,在节能、环保等方面,热电联产的竞争优势显而易见。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底,我国单机6000千瓦及以上的供热机组共有2302台,装机容量4813万千瓦。据全国热电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王振铭测算,热电联产机组比凝气发电和小锅炉供热,每年可节约4800万吨以上的标煤,相应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480万吨、76万吨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以及2064万吨的灰渣排放。目前,热电联产行业的供热量已经占全国供热总量的81.96%(蒸汽)、26.72%(热水),成为工业供热和城市居民采暖的支柱产业。同时,占全国发电总量12.26%的电量也来自热电联产机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能源供应系统,其在节能环保方面的突出作用不可小视。
仅以浙江省为例,该省2004年热电比高达411%,如果按小锅炉的能效固定供汽煤,2004年全省热电机组装机358万千瓦,2005年超过了400万千瓦,按此方法计算,供电煤耗仅一百多克,粗略估算,年节煤在400万吨左右。据王振铭介绍,热电机组只要热电比达到100%,它的供电煤耗就优于2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只要热电比大于200%,它的供电煤耗就比现有任何运行中的大火电燃煤机组都低。热电比大于400%,供电煤耗就不足现有进口顶尖机组的一半,热电比大于600%,机组的供电煤耗是零,节能效果是何等显著。
热源布局要“海选”
在《规定》中,对于热源布局和供热方案的选择着墨不少,要求对规划范围内的热源布局应进行多方案优化和比选。对规划内已有的发电厂,应研究通过技术改造实现热电联产的可能性。而供热方案中,《规定》提供了五种方案可供选择。
对于热源布局规划,业内人士认为,首先要合理确定集中供热热源的位置,避免热源与热负荷中心的距离过远,加大热电联产管网投资,充分做好蒸汽管网敷设经济论证。其次,城区内要合理敷设蒸气管线,在做好与原有供热管网衔接的同时,做好新建管网的布局,既要满足现状,又要有所发展。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我国很多城市已有两个或更多的热电厂在安全经济运行,一个城市有十几个区域热电厂和自备热电厂的也为数不少,并均有若干个较大型的锅炉房投产。为了更好的合理利用这些热源,供热企业的联网运行已被提上重要日程。不同类型的热电厂由于供热机组容量大小、机组型式与热负荷不等可以实现联网运行,优势互补,尤其是热电厂与锅炉房联网后,可以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并可提高安全供热的可靠性。这种热源布局中出现的多热源联网的趋势,为科学安排热源布局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机组选用规则多
由于历史的原因,电力系统中目前还存在着一大批中小型燃煤发电机组,规模效益差、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这些5万千瓦及以下容量的中小电厂,为了生存,同时也为利用现有电厂处于市区或市区近郊的有利条件,发挥锅炉、汽轮机尚可利用的潜力,纷纷将凝汽机组改造为热电机组,向周围工业企业和居民区供热,成为热电厂。针对此种情况,《规定》要求通过综合分析已有热电联产机组的布局、机组状况等因素,以确定机组是否继续使用还是改造或者关停。
同时,在未来的热电联产规划中,20万千瓦及以上的高参数抽凝机组、背压机组以及热电冷联产分布式能源站,被界定为上马热电联产项目优先选择的机型。另外,对于抽凝两用机组的选用制定了更为明确的细则:首先是当安装2.5万千万~5万千瓦抽汽机组和12.5万千瓦~20万千瓦级抽凝两用机组比背压机组更为合理时,可以采用。其次,在电网规模较小的边远地区,结合当地电力电量平衡需要,可按负荷的需要规划建设抽汽机组或抽凝两用机组。
对于决策层这样的规定,王振铭分析认为,热电联产面临困境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对热电联产的认识仍存在误区。部分地区将热、电两种产品分割,不考虑热电厂的供热作用和节能环保作用,片面理解国家火电机组“上大压小、上煤压油”的发展思路,认为热电厂也是装机规模越大越有利于节能降耗,盲目扩大热电厂装机规模,或将装机规模较小热电厂与小型火电厂等同列为关停对象。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