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石家庄热电:老厂脱困在"亮剑"
2006-08-21 17:06:57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三年前,河北华电石家庄热电有限公司还是一个亏损严重的老热电企业。如今,当大多数与该企业当年处境类似的热电企业,依然还在亏损边缘挣扎的时候,华电石热面对困境,敢于"亮剑", 成功突围,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
5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创造5000万元的效益。2005年,5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河北华电石家庄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石热)实现净利润5178万元,提前两年取得了"扭亏增盈"攻坚战的胜利。2006年4月,河北华电石家庄热电有限公司荣获"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状",公司总经理徐刚荣获"河北省优秀企业家"称号。
从"以生产为中心"到"以经营为中心"
2003年,该企业在刚刚划归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之初,是"一厂两制",一是1954年建厂具有50多年历史的石家庄热电厂,一是1999年组建的河北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总装机容量只有18.4万千瓦,人员却有2004人。机组小、人员多,历史包袱沉重,企业资产质量不高,长期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在集团公司100多家企业中,被列为投资回报低、风险大、拟被置换清理的三类市场区域。
三年前,该企业困难重重:多年的计划体制使企业相对封闭,缺乏活力。企业停留在以生产为中心的工厂制管理模式,组织功能侧重内部管理,忽视外向发展性功能建设,重生产、轻经营;员工观念比较保守,缺乏市场竞争和成本效益意识,只干活、不算账。并且,多年来电力企业的铁饭碗,造成职工过度依赖企业,深化改革难度较大。
2003年12月22日,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贺恭到该企业视察,对企业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徐刚担任了石家庄热电厂厂长、河北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如何化解生产经营存在的压力,紧紧抓住企业面临的历史发展机遇?
新的领导班子连夜工作,反复地分析与谋划。他们根据贺总的指示精神,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转变观念,达成了实现扭亏增盈的共识。首先他们分析了实现扭亏增盈不利因素:一是八期两台机组投产后,设备运行还不稳定。二是环保压力的增大,很大程度地影响着抢发、满发、多发。三是人员过多。目前该厂每万千瓦约40人,比集团公司现平均水平每万千瓦27人多出13人,与2010年每万千瓦14人的标准差距更大。四是煤炭市场紧张造成的煤质下降和煤价上涨,侵蚀着获利空间。
针对这些不利因素,各项工作措施相继出台:
厂长徐刚、党委书记连海楼与各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生产经营责任书》等责任状,以激发全厂干部职工的积极主动性;
在制定《创建优秀发电企业工作规划》,以"创优"促扭亏的基础上,要求全厂各单位制定相应的扭亏增盈工作措施;
狠抓安全生产。在每月召开的安全分析会和每季的安全工作会上,分析当前的安全形势,用图片反复播放拍摄下的不安全隐患,指出暴露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史无前例地从全厂的工资基金里拿出1000万元,作为安全专项奖励基金;
围绕九期工程,集中力量抓发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经营管理工作。完善预算管理,做好"三电"工作。完成综合产业的重组和改制,使综合产业依托主业的产业链加快发展。
从"节约一分钱"到"扭亏一亿元"
徐刚深深地意识到:石热厂是一个老厂,人员多,底子薄,全员劳动生产率比起先进大厂还有很大差距。只有依靠内部挖潜,才能实现贺总提出的盈利一元钱的期望。因此,徐刚提出,全厂职工要发扬"节约一分钱"的精神,努力增收节支。
全厂上下没有哪一位职工不为企业的亏损而担忧,没有哪一位职工不为扭亏增盈挥洒汗水。他们针对CFB锅炉存在的问题,积极组织技术攻关,研究探索解决设备运行中暴露出的大量疑难问题,完成了冷渣器改造、水冷壁耐磨材料喷涂等多项影响稳定经济运行的关键技改任务,检修消缺质量逐步提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机组非停的次数和时间,已经初步摆脱了频繁停炉的被动局面。
检修职工打破常规、克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确保机组设备的良好性能。运行人员注意调整机组运行方式,增加巡回检查的次数,对设备运行中的异常现象认真查找原因,并加以解决,保证在经济状态下稳定运行。各运行班组之间深化登优小指标竞赛,不断研究新的运行方式下小指标完成情况,增加了电除尘合格率和入炉配煤比等考核指标。他们还开展"百日发电量指标竞赛"活动,形成了"比、学、赶、帮、超&qu
三年前,河北华电石家庄热电有限公司还是一个亏损严重的老热电企业。如今,当大多数与该企业当年处境类似的热电企业,依然还在亏损边缘挣扎的时候,华电石热面对困境,敢于"亮剑", 成功突围,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
5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创造5000万元的效益。2005年,5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河北华电石家庄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石热)实现净利润5178万元,提前两年取得了"扭亏增盈"攻坚战的胜利。2006年4月,河北华电石家庄热电有限公司荣获"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状",公司总经理徐刚荣获"河北省优秀企业家"称号。
从"以生产为中心"到"以经营为中心"
2003年,该企业在刚刚划归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之初,是"一厂两制",一是1954年建厂具有50多年历史的石家庄热电厂,一是1999年组建的河北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总装机容量只有18.4万千瓦,人员却有2004人。机组小、人员多,历史包袱沉重,企业资产质量不高,长期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在集团公司100多家企业中,被列为投资回报低、风险大、拟被置换清理的三类市场区域。
三年前,该企业困难重重:多年的计划体制使企业相对封闭,缺乏活力。企业停留在以生产为中心的工厂制管理模式,组织功能侧重内部管理,忽视外向发展性功能建设,重生产、轻经营;员工观念比较保守,缺乏市场竞争和成本效益意识,只干活、不算账。并且,多年来电力企业的铁饭碗,造成职工过度依赖企业,深化改革难度较大。
2003年12月22日,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贺恭到该企业视察,对企业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徐刚担任了石家庄热电厂厂长、河北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如何化解生产经营存在的压力,紧紧抓住企业面临的历史发展机遇?
新的领导班子连夜工作,反复地分析与谋划。他们根据贺总的指示精神,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转变观念,达成了实现扭亏增盈的共识。首先他们分析了实现扭亏增盈不利因素:一是八期两台机组投产后,设备运行还不稳定。二是环保压力的增大,很大程度地影响着抢发、满发、多发。三是人员过多。目前该厂每万千瓦约40人,比集团公司现平均水平每万千瓦27人多出13人,与2010年每万千瓦14人的标准差距更大。四是煤炭市场紧张造成的煤质下降和煤价上涨,侵蚀着获利空间。
针对这些不利因素,各项工作措施相继出台:
厂长徐刚、党委书记连海楼与各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生产经营责任书》等责任状,以激发全厂干部职工的积极主动性;
在制定《创建优秀发电企业工作规划》,以"创优"促扭亏的基础上,要求全厂各单位制定相应的扭亏增盈工作措施;
狠抓安全生产。在每月召开的安全分析会和每季的安全工作会上,分析当前的安全形势,用图片反复播放拍摄下的不安全隐患,指出暴露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史无前例地从全厂的工资基金里拿出1000万元,作为安全专项奖励基金;
围绕九期工程,集中力量抓发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经营管理工作。完善预算管理,做好"三电"工作。完成综合产业的重组和改制,使综合产业依托主业的产业链加快发展。
从"节约一分钱"到"扭亏一亿元"
徐刚深深地意识到:石热厂是一个老厂,人员多,底子薄,全员劳动生产率比起先进大厂还有很大差距。只有依靠内部挖潜,才能实现贺总提出的盈利一元钱的期望。因此,徐刚提出,全厂职工要发扬"节约一分钱"的精神,努力增收节支。
全厂上下没有哪一位职工不为企业的亏损而担忧,没有哪一位职工不为扭亏增盈挥洒汗水。他们针对CFB锅炉存在的问题,积极组织技术攻关,研究探索解决设备运行中暴露出的大量疑难问题,完成了冷渣器改造、水冷壁耐磨材料喷涂等多项影响稳定经济运行的关键技改任务,检修消缺质量逐步提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机组非停的次数和时间,已经初步摆脱了频繁停炉的被动局面。
检修职工打破常规、克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确保机组设备的良好性能。运行人员注意调整机组运行方式,增加巡回检查的次数,对设备运行中的异常现象认真查找原因,并加以解决,保证在经济状态下稳定运行。各运行班组之间深化登优小指标竞赛,不断研究新的运行方式下小指标完成情况,增加了电除尘合格率和入炉配煤比等考核指标。他们还开展"百日发电量指标竞赛"活动,形成了"比、学、赶、帮、超&qu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