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热电厂精细化管理奏响"同心奋战效益年"强音
2006-08-29 10:13:20 来源:大唐集团
A-
A+
电力18讯: 作者:张燕萍 王明潮
本网讯 效益年里,陕西省燃煤价格居高不下,水价持续上涨,省内用电形势趋于饱和,老厂小机组面临关停,设备利用小时不断降低,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使得2005年底艰难打破亏损“坚冰”的大唐灞桥热电厂,面临利润回落“零米”以下的窘境。在“务实和谐、同心跨越”的企业精神激励下,这个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变观念、抓关键、细管理、促效益”,以实际行动奏响了“同心奋战效益年”的强音。
围绕效益年工作目标,该厂将规范经营管理作为增效的基础,厂长吴彦君逢会必讲形势、算效益,要求各部门工作首先算费用。一是将经济活动分析季度例会固化为月度例会制度,相关部门认真分析当月经营状况,深入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寻找差距,并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二是加大各部门负责人费用控制能力考核的权重比重,提高中层干部落实经济责任制的执行力,达到严控计划费用,坚决杜绝超计划费用。三是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班组、个人,职工收入与发电量、供热量、利润指标完成情况挂钩考核,月奖实行“浮动制”,调动全员工作的主动性。
“干任何事情先落实费用”的观念已成为全员的共识,成为工作中的第一道“工序”。精细化管理算大账、抓小账、抠细账的效益意识已成为大家共促企业发展的自觉行动。
该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好抓“量”、争“价”、“控本”、节支四篇文章,全面加强经营管理工作。
千方百计增发电量――加大与陕西省电网联系沟通的力度,千方百计争取电量。大力开展小指标竞赛活动,每月编印一期《运行分析》,每周公布各值指标完成情况,“奖先罚后”,调动运行人员增发电量的积极性,做到认真监盘,精心调整,确保机组满负荷运行。利用机组停备时机,合理安排消缺、小修,狠抓质量保安全,抢抓工期增效益。上半年,该厂先后完成12号机组小修、11号机组消缺,并提前完成任务,多发电近200万千瓦时,增效近27万元。
抓好电价、热价增效基础――在陕西发电公司的统一部署下,该厂认真研究电力、采暖方面的政策,加大与省物价局的联系力度,并对热价、电价多次测算。经过多方努力,从7月份起,该厂11、12号机组电价执行309.8元/千千瓦时的新电价,增长了15元/千千瓦时,为下半年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立成本预警机制――该厂从费用计划编制、财务、物资部门费用联网监控,费用额度使用情况反馈到计划编制部门,将成本预算控制和过程控制相结合,实行月、周、日成本跟踪控制,形成了成本控制预警的“系统链”。厂部与各部门签订了费用控制责任书,每个部门从专项费用到电话费使用等,都要编制费用控制计划书,任何部门费用触碰计划额度上限,即会被停止费用申请和使用,并被追究责任、受到考核。这样一来,把各项支出全部纳入了预算管理,预算外支出得到严格控制,从源头上促进了控本增效。
大力实施增收节支、节能增效――抓住燃料关键环节,“买热值、折标煤、算综合效益”,严格控制入厂煤标煤单价;拓宽来煤渠道,多拉汽运煤;优化煤场和上煤管理,烧旧存新,合理掺烧,降损控本。加大灰水回收力度,保证回收率不低于50%;大力开发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市场,减少冲灰水量;合理调配来水结构,多用价格低的地表水,降低用水成本。上半年,该厂退回劣质煤5车,重扣49车,累计索赔金额达670万元。将福利区、厂区周围路灯、楼道长明灯改造为声、光控灯,每年节电20万多度。
为解决“低标准、坏<
本网讯 效益年里,陕西省燃煤价格居高不下,水价持续上涨,省内用电形势趋于饱和,老厂小机组面临关停,设备利用小时不断降低,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使得2005年底艰难打破亏损“坚冰”的大唐灞桥热电厂,面临利润回落“零米”以下的窘境。在“务实和谐、同心跨越”的企业精神激励下,这个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变观念、抓关键、细管理、促效益”,以实际行动奏响了“同心奋战效益年”的强音。
“干任何事情先落实费用”
围绕效益年工作目标,该厂将规范经营管理作为增效的基础,厂长吴彦君逢会必讲形势、算效益,要求各部门工作首先算费用。一是将经济活动分析季度例会固化为月度例会制度,相关部门认真分析当月经营状况,深入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寻找差距,并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二是加大各部门负责人费用控制能力考核的权重比重,提高中层干部落实经济责任制的执行力,达到严控计划费用,坚决杜绝超计划费用。三是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班组、个人,职工收入与发电量、供热量、利润指标完成情况挂钩考核,月奖实行“浮动制”,调动全员工作的主动性。
“干任何事情先落实费用”的观念已成为全员的共识,成为工作中的第一道“工序”。精细化管理算大账、抓小账、抠细账的效益意识已成为大家共促企业发展的自觉行动。
“抓“电量、电价、成本、节能”一个都不松
该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好抓“量”、争“价”、“控本”、节支四篇文章,全面加强经营管理工作。
千方百计增发电量――加大与陕西省电网联系沟通的力度,千方百计争取电量。大力开展小指标竞赛活动,每月编印一期《运行分析》,每周公布各值指标完成情况,“奖先罚后”,调动运行人员增发电量的积极性,做到认真监盘,精心调整,确保机组满负荷运行。利用机组停备时机,合理安排消缺、小修,狠抓质量保安全,抢抓工期增效益。上半年,该厂先后完成12号机组小修、11号机组消缺,并提前完成任务,多发电近200万千瓦时,增效近27万元。
抓好电价、热价增效基础――在陕西发电公司的统一部署下,该厂认真研究电力、采暖方面的政策,加大与省物价局的联系力度,并对热价、电价多次测算。经过多方努力,从7月份起,该厂11、12号机组电价执行309.8元/千千瓦时的新电价,增长了15元/千千瓦时,为下半年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立成本预警机制――该厂从费用计划编制、财务、物资部门费用联网监控,费用额度使用情况反馈到计划编制部门,将成本预算控制和过程控制相结合,实行月、周、日成本跟踪控制,形成了成本控制预警的“系统链”。厂部与各部门签订了费用控制责任书,每个部门从专项费用到电话费使用等,都要编制费用控制计划书,任何部门费用触碰计划额度上限,即会被停止费用申请和使用,并被追究责任、受到考核。这样一来,把各项支出全部纳入了预算管理,预算外支出得到严格控制,从源头上促进了控本增效。
大力实施增收节支、节能增效――抓住燃料关键环节,“买热值、折标煤、算综合效益”,严格控制入厂煤标煤单价;拓宽来煤渠道,多拉汽运煤;优化煤场和上煤管理,烧旧存新,合理掺烧,降损控本。加大灰水回收力度,保证回收率不低于50%;大力开发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市场,减少冲灰水量;合理调配来水结构,多用价格低的地表水,降低用水成本。上半年,该厂退回劣质煤5车,重扣49车,累计索赔金额达670万元。将福利区、厂区周围路灯、楼道长明灯改造为声、光控灯,每年节电20万多度。
向“低标准、坏习惯、老毛病”开刀
为解决“低标准、坏<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