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庄煤业:打造绿色矿山 实现循环发展
秋末冬初,正是红衰翠减的时候,但国家能源集团平庄煤业元宝山露天煤矿排土场却是另一番景象:成片的云杉、云中杨、樟子松英姿飒爽,迎风而立,张扬的金黄和沉稳的墨绿错落有致,交相辉映,在无垠碧空的映衬下,清新通透,煞是好看。今年1月份,元宝山露天矿已经过层层严格审核,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名录,成为平庄煤业第三个加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名录的单位。
近年来,平庄煤业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贯彻落实国家能源集团“一个目标、三型五化、七个一流”发展战略和公司“2461”工作方略,以“环境重整、再造、提升”为原则,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打好矿区“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为平庄煤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生态环境基础。目前,该公司复垦绿化面积已达2616.12公顷,复垦绿化率满足绿色矿山建设指标。贺斯格乌拉矿被评为锡盟绿色矿山标杆煤矿,本部各矿、白音华公司、乌煤公司等七个生产矿全部列入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名录,元宝山露天矿、老公营子矿、西露天矿列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
构建坚强有力的支撑体系
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是一项多学科、多领域、多专业资源整合、协同作战的系统工程,为确保绿色矿山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平庄煤业围绕国家能源集团绿色矿山建设总体部署,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查找本单位历史欠账和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存在的差距,分门别类进行梳理,编制出台了《平庄煤业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了平庄煤业绿色矿山建设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基本思路和具体目标,对工作开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地规划,做到标准先进、内涵丰富。
由于各单位所处区域不同,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平庄煤业督导各矿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程序委托中介机构编制了各单位《绿色矿山建设规划》,并按规划编制了《绿色矿山建设三年规划》《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年度实施计划》《水土保持年度实施计划》等,实现了“一矿一策、一矿一案”,有效指导了各单位按部就班地推进相关工作。
为确保方案得到有效落实,平庄煤业组织各单位成立了绿色矿山建设领导小组和各专项工作小组,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管,分管领导负责绿色矿山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他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履行责任、密切配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遴选熟悉政策、精通业务、勤学肯干、年富力强的骨干人员作为办公室成员,真正把本单位绿色矿山建设责任扛起来、制度建起来、工作抓起来。同时,将绿色矿山建设各项指标纳入各矿考核,并制定复垦绿化“五定表”,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存在问题、采取措施、时间节点、责任人,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专人,确保高质量、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打造融于环境、优于周边的新生态
建设绿色矿山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是执行国家能源集团生态环境建设部署的具体行动,是贯彻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建成绿色矿山要求的规定动作,是平庄煤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矿区十六万职工家属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始建于1958年的原平庄煤业西露天矿,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设的第一个山坡—凹陷相结合的露天煤矿,资源开采完成后,矿坑被闲置,周边环境堪忧。2014年,该煤矿被国土资源部正式确定为全国第四批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试点单位。平庄煤业坚决执行自然资源部、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和各相关单位关于矿业管理要求,严格遵守《绿色矿山公约》,于2014年编制了《平庄能源公司西露天矿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规划》,并投入了大量治理资金,科学组织落实,开展了陡帮横采内排、边坡远程监测预警、采场和排土场复垦绿化、水土保持和环境治理、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节能减排、固废二次开发利用、水利设施建设和矿坑水利用等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和治理工程,并取得较好成果。
除原西露天矿外,平庄煤业还采取综合利用、异地平整或就地填埋等措施,尽可能恢复原始地貌和植被,逐步消除了七座地表矸石山,清理土地面积约300亩,为修复和建设生态环境提供空间。对煤矿疏干排水进行处理和再利用,实现无害化、减量化排放和清洁化、资源化利用,结合生物措施,通过治理、修复、建设等多种手段,使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良性发展。
随着煤矿开采的深入,平庄煤业坚持走资源集约、节约开发的路子,按照“井工矿稳产、露天矿高产”的思路,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率和效益,尽可能延长煤矿服务年限,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经济发展和环境承载能力、生产发展速度和生态修复速度的关系。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注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边坡监控力度,投入资金不断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预警监测系统,组织购置适合各露天煤矿边坡情况的预应力锚索、雷达、监测机器人及扫描仪等监测设备,结合全站仪、GNSS-RTK等手段,形成边坡远程监测预警系统,按照全方位、全时段、全天候掌握边坡动态的要求,开展边坡监测预警工作,各露天煤矿所在矿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率均达到100%。及时做好矿区地表塌陷坑、地裂缝填埋、整平、覆土、压实工作,消除地上下水力联系通道、地表积水,以及因原始地貌改变带来的各种潜在隐患,真正担起了企业责任,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为矿区群众的幸福和安康保驾护航。
科技创新项目让闲置地变聚宝盆
提起锡林郭勒盟,除了让人想起“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大草原,还有当地风大、干旱、寒冷的恶劣气候,平庄煤业蒙东能源公司、白音华公司、锡林河公司就坐落在这里。
在国家能源集团的支持下,平庄煤业开展对蒙东地区露天矿排土场进行生态重建技术研究及应用,筛选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群,研究生态重构及景观效果,探索循环经济。在白音华公司通过应用《育苗容器及利用育苗容器的移动式育苗方法》《植物培育土块》等专利技术,努力解决排土场植被成活率低的问题,积极开展《北排土场活土层工程化快速构建技术研发与示范工程》和《南排土场生态重建项目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对南排土场进行削坡整形,坡面角由33度降至25度以下,平台整平为3%-5%内向返坡,规范了排土场台阶形态;针对贺斯格乌拉矿北排土场受气候影响,部分边坡坡面植被出现退化的实际,采取土壤改良、排土场边坡修复技术、抗逆性乡土植物筛选和配置技术、给排水循环系统等技术手段,恢复和提高重构土壤的生产力,保障矿山生物的多样性和重构生态系统结构的持续稳定;对西二露天矿排土场进行土壤工程化构建改良,通过构建煤矿复垦区活土层构建系统集成技术,使土壤下部形成防渗层,上部形成活土层,促进植被快速恢复,达到排土场种草绿化长久效果。几个创新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盘活土地资源,实现地层重构,有效解决水土流失,打造区域生态系统,实现工农业有机组合和深度融合,推动平庄煤业可持续发展。不仅生态环保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更能带来经济效益,实现“融于环境、优于周边”的目标。
光伏发电也是平庄煤业积极探索循环经济的一条主要途径。11月12日,平庄煤业与龙源电力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精诚合作、携手奋进的新征程。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后,平庄煤业与龙源电力将按照“战略协同、共同发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发挥双方优势,通过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生态治理+储能等方式,在平庄煤业所属露天矿排土场、采煤沉陷区、废旧矿坑开发建设新能源基地项目,开发规模为100万千瓦,让闲置的土地资源再次得到有效利用。
绿色矿山建设,功在当下,利在长远,守住了“绿水青山”,就是守住了“金山银山”,平庄煤业将持续开展好绿色矿山建设工作,锲而不舍,矢志前行,让绿色成为建设行业领先煤炭企业的征程中最亮丽的色彩!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