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神铁路智能化建设抗疫保运全面提速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包神铁路发挥智能化建设优势,运用智能化技术,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全方位智能“提速”,将疫情对运输带来的不利因素及影响降到最低,确保疫情防控与运输生产两不误。
随着甘其毛都站、金泉站、海流图站、万水泉南站、东胜站、乌兰木伦站、巴图塔站,以及公司本部等8个重点区域实现5G网络全覆盖,其他区域实现4G网络全覆盖,标志着包神铁路在铁路运输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处于持续领先水平,从此踏上了快车道,驶入了集中化、信息化、自动化的智能化“高速路”。
牵引变电所巡检查系统实现高效“提速”。变电所无人巡检系统以智能巡检机器人为核心,采用非接触检测技术、多传感融合技术、模式识别技术、导航定位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局域网技术等,解决变电所运行值班人员设备巡视不到位、漏测漏巡的问题,实现对牵引变电所全方位、全自主智能巡检和集中监控。
智能巡检机器人投入使用,代替牵引变电所运营人员日常巡视检查,有效地降低了人工巡视频次和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正常巡检和设备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水平,全方位地保障了人身和设备安全,有效地降低公司安全管理风险,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关键作用。
牵引变电所智能巡检机器人的投入使用,推进铁路牵引变电所无人值班、无人值守更快地向智慧型迈进。目前该系统在电网行业正在推广,铁路行业的应用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3C车载接触网检测系统实现动态“提速”。3C车载接触网检测系统,是安装在运行中电力机车顶端的检测设备,利用大数据平台,形成实时掌控现场生产动态、设备状态、人员动态的一体化智慧系统,实现对接触网和机车受电弓状态实现全天候、全覆盖的适时动态检测,及时发现接触网、受电弓不良状态,提前排除隐患问题。
通过GPS技术,定位机车运行的具体位置;通过实时监测系统发现设备缺陷信息,有效分析判断弓网运行状态;通过红外测温摄像头实时监控受电弓取流及接触网零部件温度变化;通过图像监测摄像头对弓网运行状态全程录像。
借助机车运行位置图、红外测温图像、监控图像,温度曲线等数据,确认设备缺陷信息,并进行预警提醒,及时将设备超限信息发送到调度中心。通过系统显示的设备缺陷具体位置、发生时间、导高拉出值、温度等具体参数,便于指导供电专业人员进行精准检修,减少技术人员无针对性的普检,保护了人员安全,节约了时间、人员的投入,实现“天窗点”有效兑现。
信号微机监测网络系统实现前置“提速”。信号微机监测网络系统是原有子系统,通过检测中心远程分析设备电压、电流等数据,实现提前预判设备状态。
通过观察道岔电流曲线,及时发现道岔有无摩擦电流,定反位是否正常等缺陷信息。通过观察轨道电压曲线,发现电压有无波动,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利用电压、电流的变化,分析判断设备状态,并提前进行设备检维修。
实现设备检修由周期修、故障修等事后检修方式向预防修、预测修等事前修检的重要转变,对班组的检修起到事前指导作用。对预判和防范设备故障,提升标准化作业水平,科学合理开展设备维护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较好地保证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使信号设备故障率大幅下降。
工务线路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实现分级“提速”。工务线路动态监测管理系统是在运行的电力机车底部安装线路动态监测装置,实时检测铁路线路水平加速度和垂直加速度参数。对系统检测到三级较大缺陷,实时发送到管理人员手机上;对检测到的一二级缺陷信息,由检测中心每周统计分析后下发各设备分界管理班组,为工务专业人员线路维修提供参考数据。
工务线路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实现三级较大缺陷实时报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针对性处缺检修;一二级缺陷分析后针对性发布,以便合理安排检修计划,实施预防性检修。有效地提高了现场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减少了工务人员大面积、广范围的巡视检修,降低了人员作业强度和人身安全。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